《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放派诗句,读来确实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旷达与婉约风格的作词,相对鲜为人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骤,浓睡不消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本人的细腻的感情,这样的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却被读者所忽略;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苏轼为人,情至深,义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二句是佳句,传讲苏轼的妾朝云唱到这里泪满衣襟。本文从苏轼词风的豪放讲起,进而
2、阐述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旷达与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风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词风豪放旷达婉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接触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词风格的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纵观苏词,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主要的风格特征。一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本人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真是空灵蕴藉,不
3、知身在人间。进而写月照无眠之人,抒发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怀念和人世的感慨。天上人间、虚实并写,飘逸空灵,疏宕洒脱,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示了开阔的襟怀和坚定的生活信念。他豪放词的最突出的代表是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桥)大江东去。这首词以夸大的手法从江水的东流,感遭到光阴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视野高远,其实恢宏。既正面描摩赤壁的江景,又详细刻画了周瑜的雄姿。这两方面的文字都颇为夸大,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结尾又联想到本人志不得伸,早生华发,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这与曹操(短歌行)同样苍凉悲壮,把作者不平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苏轼遇事达观、超脱,心胸狂放开阔,他不管遭到多
4、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如(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的襟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忽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轼逍遥自得,安之若素,果然微寒遣散了醉意,前进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也是这样坦然自处,这种旷达的襟怀,几乎能够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到达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正由于苏轼还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敢受困厄运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流的,便高兴的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休将白发唱黄鸡。抒写了他对所谓命运发生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二旷达风格旷达,在(当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心开阔,想得开。旷达昭示着格的豪迈阔达,事的落落大方,为的不拘小节,顺境中不浮不骄,逆境中泰然自如。一个要到达此种境界,真的需要经过一番锤炼,而不是天生就能够做到的。历数中文学史的繁家名流,有几个称得做到“旷达的呢?荀子以为“之,本恶,世俗的羁绊总困扰着人,自私更潜伏在每个人的心中,所以要做到旷达,并非易事。闯北走南,历经沧桑的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真可算的是位旷达之士。旷达不是豪放,豪放是一泻千里,所谓雄姿英发、山涛巨、高山伟石,全在势一发不可拾掇,旷达则是在雄放时收发自若,
6、经大风而不惊,万壑而不。旷达包含了过多,豪放、大、含蓄、委婉、豁达皆隐含其中,但又不想等同。豪放,苏轼也有大量的词表现,但苏轼的豪放词语辛弃疾有着质的不同。试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气势恢弘,其中表现的是语汉扬,是典型的抒发壮志之词,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固然也表现驰骋疆场的豪放豁达,但也只是一种理想,词忧郁的情绪却在词中表露无遗,最终在自我慰藉中释然,这便是旷达。含蓄委婉也在苏轼中时有所见,但却不比李清照等婉约派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自已的细腻的感情,可为“女儿之词是轻盈的委词。苏轼中也有委
7、婉表达感的词,苏轼却把自已的忧愁无奈隐藏于词的背后,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一种超脱和淡然,是为旷达之境界。词中写他既幻想升天,有留恋人间,由超脱尘世转而面向现实,以达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写的旷达飘逸,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人生理念。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但究其主导,是为儒家的“民本思想,其fo道思想只是遭遇坎坷时候心灵慰藉的衍生物。苏轼一生并不如意,坎坎坷坷羁绊了一生,这种羁绊很多来自其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是,苏轼与别人不同。乌台诗案苏轼几乎难逃一死,幸而他没死,而是被贬黄州。这在任何操行高尚追求生民价值的知识分子来讲,能够讲人生致命的一击。即便是在这样的孤单痛苦中,苏东坡
8、仍保持了他一贯的旷达的态度。他在寂寞中自我反省,在fo学中安于淡静,在灾难中真正成熟。苏轼的旷达是真的旷达,他畅游山水,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很多光彩照人的文字;他关心百姓,在黄州与岭南都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至今两地仍留有纪念他的建筑物。苏轼的旷达,不同于陶渊明归隐,也不同于竹林七贤的狂放,而是在孤单苦痛的精神磨砺中铸就,在感悟生命、融合自然、照顾内心、稀释后沉淀,进而构成沉着、厚实的生命状态,这才是真正乐观豁达的“旷士所应具备的姿态。这样一位豪迈的儒家文士,竟然在一生的颠簸中成就了一世的英明。一次次的获罪遭贬,也没能磨掉这位老诗人的意志,而使他更看开了一切,闲适地享受起周围的一草一木了。这是苏
9、轼的人生,正由于有了他这样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磨练而成的豪迈阔达,才能使得他的诗词文章也带了雄劲苍放之风,岁月的沧桑也使得他的文笔内涵深度,雄浑而意境开阔,豪放而不盛凌。而最能代表苏轼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价值体现和格本的,要数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旷达不是一味轻狂,不是狂放不羁。“旷应有感情郁结的陪衬,苏轼的旷达同样隐含了对仕途的无奈、壮志难酬和对现实的不平,只是能拿得起放得下。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下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最好的佐证。词中借周瑜赤壁之战建功立业的英雄往事抒发了本人的伟大抱负,但深感本人年岁渐老,功名未就,心中苦恼可想而知,词中虽有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但追求
10、功名的豪迈心态是不可掩饰的,这便是苏轼的旷达所在。又如(定风)莫听穿林打叶声这本是一次生活中的小经历,作者却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以生动的笔触道出了眼前景象与感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路自信、达观的形象。这一类词都以生活片段入词,表现本人虽被贬谪窘境,却仍然保持达观自持精神,以及不以外力为意的襟怀,具有独特的刚毅、清旷、超脱的味道,能够讲是别具一格!三婉约风格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苏轼为人,情至深,意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最能体现这方面的是他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是他纪念亡妻王弗而写。上片写实,苏轼与亡
11、妻分别十年,一开场便覆盖着特别凄凉伤感的气氛。十年中,苏轼的人生又经历着几番沉浮。几度奔波,与妻子的坟墓相隔千里,想在坟前对妻子讲讲悲凉的心情都不能。“十年、“千里,时间的长久与距离的遥远既深沉了感情,又寄寓了世事沧桑的感慨。下片写梦境,梦里实现了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相逢。“小轩窗,正梳妆是全词一片凄凉黯然气氛中一点难得的亮色,这个场景,或许是妻子生前最为熟悉的,如今生死重逢,回到温馨的从前,都已物是人非,千言万语只化作千行泪水,平常场景的描写更充满感人至深的浓厚情意。“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使心中有再多的密语甜言,此刻也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如今再也见不
12、到“小轩窗,正梳妆的亲人了,能看到的只要凄清月色下一座孤坟,“明月夜,短松冈的意境甚是凄凉。以发自内心的率真语言,表达生死不渝的夫妻之情,词人敦厚的天性,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其中,沉滞深入,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凄凄惨惨戚戚也无法形容苏轼心中的悲凉。东坡的婉约词中,也不缺乏“缘情而绮靡之作。这些词颇多传统的风采,如(水龙吟)咏唱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春色三分,二分为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尽显一片幽怨缠绵;再如(蝶恋花春景)写墙里佳人的笑声,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画面妩媚动人。王世贞在(花草蒙拾)中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
13、无芳草道:“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他第一次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中。他作于徐州任上的五首(浣溪沙)描写了农村情景,词人以亲切的态度,欢悦的心情,平易的笔调,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仲夏农村的风情画,又是一组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生动勾画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田园画。“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拓了新天地。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的表现了淳朴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是此词的显著特色。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此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14、,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常羡人间啄玉郎,天应乞与点苏娘。尽到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犹少,微笑。笑时犹带领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友人侍妾的回答太投合苏轼的脾胃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就是苏轼一直奉行的生活准则吗?所以,苏轼在词中对这位女子大加赞扬,并对友人有如此出色的歌儿艳慕不已。苏轼十分强调以旷达的心胸对待生活磨难所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万里归来颜犹少,微笑。笑时犹带领梅香。豁达乐观,对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利。苏轼对歌舞女的赏识就不仅仅是由于对方的容颜、声技,还由于他的心胸、气度。苏轼在另一首(浣溪沙)中讲:“此心安处是
15、菟裘,就是受这位女子的影响。即便不做旷达之想,苏轼写别离之情的词读起来仍然畅快爽朗。(少年游)讲: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送别之际,雨雪霏霏。冬去春尽,离人犹不见回家。思念之时,只能饮酒解愁,对双燕而自我怜惜。这么一首抒写别离情思的词作,读起来却感觉到爽快利落,朗朗上口。与别人之牵肠挂肚、肝肠寸断之作明显不同。与此适应,苏轼这类婉约词所设置的境界也是比拟开阔的。(南乡子)咏“春情,上片讲:“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万顷蒲萄涨渌醅。其雄阔的视界与豪放之作近似。总之,苏轼突破原来词的规范,在用调上引进不少冲动慷慨大方豪放的词对后代影响很大,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代曲的创作。如他的(哨遍):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他的豪放风格、旷达风格与婉约风格都是苏轼感情的喷火口,其底蕴还是现实主义精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