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docx
《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古诗词中的描写技巧与表现手法描写技巧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衬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能够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响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可以以是以物衬托物,或者以景物衬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衬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单而悲戚的心情。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描绘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相互构成比照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
2、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2、比照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拟,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比照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入印象。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
3、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如何的艺术效果?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问】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如何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
4、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扼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比照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比照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气力。语言含蓄,极具挖苦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浸透其间,溢于诗外。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如
5、何的思想感情?诗歌把常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坐享其成的统治阶级作比照,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坐享其成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白梅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问】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比照用桃李比照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3、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十分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方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
6、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构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旷。偶然听到几点人讲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比照: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比照。4、点面
7、结合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互相联络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因而,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络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饱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拟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如杜甫的七律名作(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惹
8、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由于它所包涵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能够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太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十分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
9、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奔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讲玄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讲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中的 描写 技巧 表现手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