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分类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分类鉴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文分类鉴赏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编写人张明艳审核人冀永凤2021-05-2811035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特别擅于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构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步蔚为大观。所以讲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由于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由于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
2、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顾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参军行)等;2.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有的写出征兵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
3、家无望的哀痛,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悬殊于中原的风光,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理解: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辛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3.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详细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何讲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讲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扼要赏析。送别诗
4、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而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久的主题。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
5、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鉴赏离别诗的方法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纪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
6、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练习二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上阕前两句用-的手法,三四句用-句的形式讲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扼要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理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
7、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闲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经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经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8、;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本人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练习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江晴清郑燮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注:郑燮,号板桥,清代字画家,文学家。1结合全诗,简述“吐出望江楼中的“吐字的妙处。2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扼要分析。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捉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照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本人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本人对生活的考虑、对人事
9、的评价。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一样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病马这首诗是诗人流落秦州所作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悲伤。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练习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如何写画的?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类诗歌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
10、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十分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人们在诗中怎样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捉住意象,构建图景;捉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
11、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练习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何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咏史怀古诗定义: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一起,刘禹锡(乌衣巷),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优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2、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考虑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本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罢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照,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
13、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第三要品味技巧手法。练习六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写诗成为文人们在生活中情感的倾诉方式,甚至成为中国文人们表达自我的自觉方式,生活的事都能够随时用诗歌记录,因而,有很多诗歌无法用以上六种类型来概括,它只是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我们把这些诗歌归为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练习七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歌前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颂,请扼要分析。2、这首诗是诗人
14、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本人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这类诗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能否高明。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诗的前两句抒写本人离开了故土,立马在西域路上
15、。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迫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诚、深厚的眷念之情。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诚。这霎时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很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讲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化人心,历久不忘。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能否真诚感人。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
16、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罢了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妙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
17、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能够激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很多美丽想象。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比照,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比照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由于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妙事物,所以回忆便十分珍贵、美妙,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由于有那样美妙的回忆,才十分感到失去美妙事物的怅惘,因此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的感慨。全诗没有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只是把本人两度游春的所见集中到都城南庄一
18、个普通的村舍门口,通过两段情景的铺叙,两相对照,喜悲相衬,一扬一抑,突出表现了风景照旧、佳人渺渺的无限惆怅之情。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即景抒怀诗,往往是偶有所见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定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很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诗人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如梅尧臣的(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去,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诗的前四句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将起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门人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就要萌发,门人欧阳秀才心中也
19、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与“动二字用得十分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还似光秃秃的,第二天突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讲萌芽的发生,还指出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念头也如此,它一经产生,便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又用“又随二字转入下文。由萌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下落花,飞向西江。古典诗歌中写落花,往往带有伤感的情调,此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场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既能够梦见过去,可以以梦见将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能
20、够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丰富多样,使人联想到醒里梦里对客居京中的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将来的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绵,意韵无穷。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才思和艺术创造力之高。一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二答案:比喻设问或双关惜别对友人的美妙祝愿。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四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
21、是笼中的。作者用比照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恨之意。五答案:古人以为杜鹃的啼叫声好似在讲:“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讲: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本人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本人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六答: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七答案: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