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_2.docx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_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奉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较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本人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
2、漓尽致。4.梧桐梧桐凄凉悲戚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单忧愁的象征。经常与孤单忧愁十分是离情别绪相联络。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悲伤、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指孝敬双亲。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3、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8.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戚的情思。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9.枫枫意象最早出现于(楚辞招魂),它浸渍着抒情主体悲哀的情思。后世诗人反复沿用,用以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枫意象,累积着历代文人的愁苦悲怨,不管是送行惜别,还是思归怀人的作品,只要出现枫意象,境界就会一片愁云惨雾。但在以自然美的吟赏为意旨的作品中,其涵义却是另外的情趣。王昌龄(送张四)“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收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
4、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单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经常指凋谢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讲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5、,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谊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5.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瞩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本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本人对美妙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
6、(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慨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殊(浣溪沙)“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多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坚贞高洁的精神品质,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
7、写照。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本人操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8.梅花纯净洁白,不流于世俗,坚强不屈。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本人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本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9
8、.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1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较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三鸟兽类1.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本人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
9、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悲悼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2.燕子燕子属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而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如今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妙,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
10、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2表现爱情的美妙,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悲伤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3.鹧鸪鹧鸪
11、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辛弃疾(pu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4.寒蝉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本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5.鸿雁鸿雁是大型留鸟,每年秋季南迁,经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
12、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6.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讲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7.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中的 常见 意象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