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_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整理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讲。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中的意象仍然是“立象以尽意“,但诗中之“象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详细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古典诗词的发展逐步构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了解和把握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运用意象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志向和心路。进而构成意味隽永的意境。意象是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喻心志之忠贞、品格之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洛阳亲
2、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的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本人的人格操行像冰雪一样晶莹。2、明月对月思亲用明月来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中,望明月而月思故土,思故国,前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后者则表明了后主的亡国之痛;再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顾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皆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3、折柳折柳以寄托惜别之情。柳和留谐音,这一风俗始于汉而盛于
3、唐,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再如如(送别)中“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折柳相送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流传于世。后世也常把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则讲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常见 意象 整理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