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讲解.docx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讲解.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讲解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引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些文化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也特别丰富,例如洛书,河图,太极图等。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史,数学就像天空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辉。正文: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宋代诗人邵康节的一首(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至今都忘不了这首诗,由于这固然是一首语文诗歌,但是却能够讲是我的数学启蒙诗。当时年幼的我对这首诗有着极大的兴趣,这首诗短小精悍,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其中,而且意境很美,引起我的无限遐想。这首诗使我认识到了数学的巧妙,也许这就是
2、数学的独特魅力吧。(山村咏怀)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使年幼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数学原来是那么的巧妙,从那以后,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开场努力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亮点,到如今也有了不少的发现,将其整理如下:1.对联中的数学:1到来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这首对联乍一看是写冬天时梅花盛开,雪景迷人和山势奇峻,溪水蜿蜒不断,但是再仔细读几遍,会逐步发现这幅对联并不那么简单,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有一种巧妙的感觉,总感觉似曾相识,闭上眼睛,冥想片刻,顿悟,原来这是个谐音联,上句是音乐中的简谱中的“多瑞迷发扫拉西七个音,这七个音对应的就是1234567,而再细看下联,原
3、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多么巧妙!2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相传这是清朝乾隆时期设百叟宴时乾隆和纪晓岚所作的一副对联,讲的是一位长寿的老者一百四十一岁。花甲重逢,所谓花甲,即六十岁,重逢,即两个六十岁,也就是一百二十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七,即二十一年,相加便得一百四十一;古稀双庆,所谓古稀,即七十岁,双庆,也就是两个七十岁,也就是一百四十岁,更多一度春秋,即再加一年,相加也得一百四十一。3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是民国时期一个人在自家门口贴的对联,仔细看看,能够发现,上联没有一,下联没有十,横批中只要南北,没有东西,好好一想,原来又是个谐音联,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深深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 资料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