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目的的制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教学目的的制定.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育课教学目的的制定体育课教学目的的制定方法探究教学目的是指教学活动施行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老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的愿望,是对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该到达的行为状态的具体详细的描绘,明晰而详细的教学目的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那么,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的时,应充分考虑研究课程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要求,围绕新课程提出的目的。1、了解教学目的的两类表述方式。在制定教学目的前,必须清楚两类表述的方式。其一,是采用结果性的目的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有明确的行为动词,可测的教学结果,可评价的学习经过1。这种表述方式一般都应用于“知识与技能,如
2、:小学四年级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第一课时的知识目的和技能目的:知识目的: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排球的基本垫球知识,能讲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技能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球部位正确,学生能够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其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者表现性目的的方式,即描绘学生介入学习经过中的心理感受和态度,难以用结果表明或者衡量的学习内容,行为动词一般采用体验性和经过性的1。这种表述方式一般用于“经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情感目的:学生积极介入活动,具有较好的组织性、纪律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创立互帮
3、互学的良好学习气氛。2、深化探析教学目的的表述方式:要明晰地表述教学目的,必须对下面的几个问题有个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明晰地表述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的。1把握目的表述的四要素。目的表述的四要素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如:通过直观式教学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了解排球基本的垫球知识,能讲出行为动词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行为程度。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的描绘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不是老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绘学生所构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详细行为;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表现程度,学生对目的所到达的
4、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到达的程度2。2明确教学目的行为的主体。新课程以来,提出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进行教学目的的表述时,应该把学生作为目的的“主人,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目的行为的主体。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教学目的时,应该把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改变原来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表述方式,如:“教会学生、“让学生把握等。但在表述时,“学生两个字有时能够省略,即行为主体能够省略,但是必须从文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行为主体是学生。如:知识目的: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排球垫球的基本知识,能讲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本目的表述中,主体学生省略
5、,但是我们从文中表述中能够知道目的表述的对象是学生。3恰当使用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绘行为主体学生所构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详细行为。那么在使用动词时,需要考虑行为动词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教材内容应该到达的要求,和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把握情况,恰当地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应到达何种结果,以提高教学目的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课程度性。如:技能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球部位正确,学生能够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本目的表述中,所选用的行为动词“做出“连续垫,可观察、可测量性地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4讲清表现结
6、果可能产生的情形。表现结果产生的情形,即教学最后的效果设想,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结果产生的情形加以讲明,一是指出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者范围;二是指出学习行为或者学习结果到达的程度1。在实际的制订课时教学目的时,由于学生存在的较大的差异性,那么教学目的的结果情形,能够用动词体现程度的差异性,如:初步把握、进一步把握或者熟练把握等,可以以通过详细的量词或者百分数去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至少把握三种跳绳的方法、“70学生能连续垫46个等。由于教学目的是预设教学结果的情形,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生成性的发展。所以,教学目的是作为教学结果情形的底线而设定的,是教学结果
7、情形的最最少要求。例如:1小学四年级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第一课时。技能能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球部位正确,学生能够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动作协调。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2初中三年级,快速跑第一课时。技能目的:通过学练,学生了解快速跑中步频与步长的关系,改善步频和步长提高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本人的快速跑能力。表现程度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老师必须清楚课标提出的三维目的的含义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课程目的、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去考虑教学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预设教学目的和生成目的的关系,选择可行的教法和学法,以求提高教学目的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参考文献:1严先元.(老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M.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7.42吴健.(体育课教学目的叙写的问题分析及其矫正)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0年第2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