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古诗赏析20首.docx
《二年级(下册)--古诗赏析2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古诗赏析20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古诗赏析20首1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2屠: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4桃:桃符。古时风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2、。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描写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的光芒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光阴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妙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严密照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本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
3、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入的好诗。2春雪唐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释:1、华:即花。芳华,芬芳的鲜花。2、初,刚刚,有怨春来过晚、花开太迟之感。惊,惊讶。这句意:二月才刚刚见到小草的嫩芽。流露出诗人久盼的春色终于快来了。3、庭树,庭,指天井,小园子里的树。这句意:白雪嫌春天来得太晚,故飞飞扬扬落在庭树上,装点春色。诗意:前两句讲新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才见到春草发芽。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白雪等不得春色的姗姗来迟,竟穿树飞花,本人装点出一派春意。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早春的冷落写成热闹的仲
4、春,是一首别开生面的佳作。赏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迫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讲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讲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心的感情是:固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可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
5、藏在诗句背后,显得特别含蕴。愈在(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十分多情,也就是由于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涛起伏。三、四两句外表上是讲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本人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将来,虽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假如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能够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6、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妙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早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讲白雪是由于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由于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早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锦江之滨。独步:单独散步。塔:墓地。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两
7、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诗意: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乏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赏析】陆游空怀一腔报国志,被桧之迫害后,只好投靠在制置使成大麾下,这段时间他作了大量的诗,到杜甫草堂拜见,还曾为杜甫的绝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闲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到犀浦考察“黄师塔的出处。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黄鹤楼:原址在今武
8、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宏伟壮观。2、之:往,去。3、广陵:的旧名。4、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讲“西辞。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丽春光。7、下:沿江顺流而下。8、尽:消失。9、惟见:只能见到。10、天际:天边。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9、。诗以绚丽班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由于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络,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妙。比白大
10、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白的印象是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白是那样一个浪漫、喜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以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翱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由于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
11、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而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讲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
12、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步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白的向往,正体如今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白来讲,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
13、,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5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名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平明:天刚亮。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没:嵌入。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忽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赏析:本诗利用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表现了将军的勇武。将军把箭射入石棱中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全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淳朴。此诗用的是汉代飞将军广的典故.据讲广有一次出去巡查,暮色苍茫中看到草丛中卧着一只虎,便拉开弓射去.次日早晨去找虎,却发现箭射在一块大
14、石头上,箭镞已经没入石头.但是他再次引弓射石头,却再也射不进去了.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2.寻芳:游春,踏青。游赏美景。游览河边,欣赏春花。3.泗水:河名,在今省泗水县。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5.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相貌。6.滨:水边。7.一时:一下子。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丽的美妙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能够看出春风的相貌,春风吹得百花开
15、放,万紫千红四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赏析:人们一般都以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妙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远足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讲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识别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讲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
16、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详细解答了为何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详细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而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7寒食唐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名句:日暮汉宫
17、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2御柳:御苑中的柳。3“日暮两句:据讲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传,挨家传赐。“五侯,一讲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讲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4斜:读xi,与“花“家押韵。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黄昏开场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赏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开始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
18、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认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黄昏。“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嚣张的宦官。这两句是讲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可以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古诗 赏析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