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龙源期刊网:/docsj/doc/04b6785e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1.html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刘南彤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7期摘要:作为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采集、整理、保存查干湖冬捕的文化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章从查干湖冬捕的历史渊源、族群文化探究整理史实,分析查干湖特有的渔猎文化构成原因;通过对冬捕全经过的记录,探究历史背景下冬捕仪式的表现形式,分析查玛舞和萨满舞在冬捕中的族群渊源,对于保存渔猎部落特有文化查干湖冬捕的资料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渔猎文化;族群渊源;游牧民族查干湖,蒙古语音译为“查干淖尔,意为纯
2、洁的白色湖泊,坐落于吉林省北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地区,南北长37公里,東西平均宽17公里,占地约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传讲历史上,在前郭尔罗斯刚构成蒙古靴子形的时候,干涸的大地上有一位叫查干玛拉沁的老牧人,缺水使得游牧人终年贫困,又被各种苛捐杂税所困扰,只好到远方放牧。一天,从天边飞来一百只鸿雁,所经之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中出现一匹闪闪发光的双翼神马,忽而落在草原上。自此这里就有了像宝石一样镶嵌在草原上的湖水,滋润万物繁衍生息。自从有了这片湖水,老牧人再也不用奔波在放牧的路上了。这就是查干湖由神马
3、化成的传讲,从渔民口口相传的神话中,能够感遭到人们对查干湖的敬畏和热爱,查干湖养育了一方草原,一方人。一、冬捕的历史族群渊源一古老的游牧民族渔猎文化在宋辽时代,查干湖被称为大水泊,辽代从圣宗皇帝一直到天祚皇帝,有一个沿袭的传统,即每年春季天子都带领王公大臣和亲信妃嫔们到查干湖的冰面上渔猎,史料称之为“春捺钵,届时会见各部落头领,进而稳固边疆政权,举行特色“头鱼宴。而真正的查干湖冬捕,能够追溯到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圣达宗爱好一种野味“冰鱼,即每年冰冻之时,率领亲眷到广袤的查干湖面驻扎扎营。号令将士将帐篷中的冰层刮薄,直至冰下的鱼儿游动明晰可见,有赏景鲜活之美。待到筵席时,用木锤将薄冰轻轻击破,鲜活的冰中鱼便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成为案上之物,供君臣欢宴。查干湖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左右。在宋、辽、金时代,用“鞑靼来泛称中国北方各民族。游牧在草原上的民众被称为“有毡帐的百姓生活构造以畜牧业为主,寓居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业。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科尔沁草原,草原辽阔,河湖诸多,在查干湖冬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最后 渔猎 部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