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并不是和计算机硬件一起诞生的,下面由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一、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
2、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2)CPU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人机矛盾: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构成了尖锐矛盾,手工操作方式已严重损害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利用率降为百分之几,甚至更低),不能容忍。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要摆脱人的手工操作,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二、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主机
3、与输入机之间增加一个存储设备磁带,在运行于主机上的监督程序的自动控制下,计算机可自动完成:成批地把输入机上的用户作业读入磁带,依次把磁带上的用户作业读入主机内存并执行并把计算结果向输出机输出。完成了上一批作业后,监督程序又从输入机上输入另一批作业,保存在磁带上,并按上述步骤重复处理。监督程序不停地处理各个作业,进而实现了作业到作业的自动转接,减少了作业建立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有效克制了人机矛盾,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是,在作业输入和结果输出时,主机的高速CPU仍处于空闲状态,等待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完成工作:主机处于忙等状态。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制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
4、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这种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增加一台不与主机直接相连而专门用于与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的卫星机。其功能是:(1)从输入机上读取用户作业并放到输入磁带上。(2)从输出磁带上读取执行结果并传给输出机。这样,主机不是直接与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而是与速度相对较快的磁带机发生关系,有效缓解了主机与设备的矛盾。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二者分工明确,能够充分发挥主机的高速计算能力。脱机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应用特别广泛,它极大缓解了人机矛盾及主机与外设的矛盾。IBM-7090/7094:配备的监督程序就是脱机批处理系统,是当代操作系统的原型。缺
5、乏:每次主机内存中仅存放一道作业,每当它运行期间发出输入/输出(I/O)请求后,高速的CPU便处于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致使CPU空闲。为改善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多道程序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三、多道程序系统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很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分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单道程序的运行经过:在A程序计算时,I/O空闲,A程序I/O操作时,CPU空闲(B程序也是同样);必须A工作完成后,B才能进入内存中开场工作,
6、两者是串行的,全部完成共需时间=T1+T2。多道程序的运行经过:将A、B两道程序同时存放在内存中,它们在系统的控制下,可互相穿插、交替地在CPU上运行:当A程序因请求I/O操作而放弃CPU时,B程序就可占用CPU运行,这样CPU不再空闲,而正进行AI/O操作的I/O设备也不空闲,显然,CPU和I/O设备都处于忙状态,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A、B全部完成所需时间T1+T2。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不仅使CPU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改善I/O设备和内存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作业(程序)的个数),最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
7、程序运行时的特点:(1)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互相独立的程序;(2)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经过中,即它们先后开场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3)微观上串行:实际上,各道程序轮流地用CPU,并交替运行。多道程序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渐趋成熟的阶段,先后出现了作业调度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外部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等功能。多道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构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它有两个特点:(1)多道:系统内可同时包容多个作业。这些作业放在外存中,组成一个后备队列,系统按一定的调度原则每次
8、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内存运行,运行作业结束、退出运行和后备作业进入运行均由系统自动实现,进而在系统中构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2)成批:在系统运行经过中,不允许用户与其作业发生交互作用,即:作业一旦进入系统,用户就不能直接干涉其作业的运行。批处理系统的追求目的: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以及作业流程的自动化。批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缺点:不提供人机交互能力,给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不便。固然用户独占全机资源,并且直接控制程序的运行,能够随时了解程序运行情况。但这种工作方式因独占全机造成资源效率极低。一种新的追求目的:既能保证计算机效率,又能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20世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操作系统 发展 历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