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论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摘要】任何一部经典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都能够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亦是如此。它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特别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扼要的言语给当代教育教学中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质、教学的方向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教学(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讲不尽的玄妙。它能够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于丹教授对这本书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它能够用来资政,宋代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
2、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就将以此为视角,分下面四个方面对(论语)进行挖掘。一、什么人教1.身正,而后正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笔者感触很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毁坏者。让学生不许乱扔杂物,本人随手丢烟头;让学生不许玩网络游戏,本人在办公室上网玩得不亦乐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身正,而后正人。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时刻提醒本人的一句话。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孔子是这样要求本人的:默
3、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老师的全部体现。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不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高尚人格。3.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生杜绝了四种缺点:毋意、毋心、毋固、毋我。即为:不凭空猜想、不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述而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道唱歌,假如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虚心请教他,让他再唱一遍,然后本人跟着他唱和。这里不难看出,孔子擅长开掘别人之长,后必学别人之长,直至补己之短。如今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
4、有好多东西我们要在教学经过中去学习探索,和学生一块探究,最终教学相长。而此时,我们一定要具备一颗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传播错误的知识最终只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4.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老师的角色姿态是教育界一直讨论不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论语)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通读(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整天板着脸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的老头子,他是一个理想的热烈追求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也是一个笑语晏晏的老者,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感伤于逝者如此夫的光阴,可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从不退缩,即使身处逆境困于陈蔡之间,还不时也和学生开开玩
5、笑:匪兕匪虎,率彼原野,吾道非邪?(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原野行走,是不是我们的道义不行了?)他也直接表达过对社会的不满,对黑暗政治的失望: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此外,作为一名教师,孔子相当性情。他毫不掩饰对某个学生的喜欢。季康子问他谁最好学,孔子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矣,今也则无。颜回死,孔子大哭:天丧予!他很直接很严厉地批评不思进取的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共场合,孔子彬彬有礼,可燕居在家时,他却是寝不尺,居不容,并且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轻松和悦的样子)。他有着圣人一样的智慧与品质,也有着常人一样的好恶。老师,并不需要装深沉,也不需要扎于学生堆里
6、不分你我。像孔子那样的为师风范,正是我们现今教育者们应当努力奋进的目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5.心存浮云之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篇))老师的职业,必须是一个坐得了冷板凳,受得了寂寞的人才能干好的职业。带着一颗功利心去从事它,你的一生都不会收获事业的快乐。甚至一生都会活在矛盾之中。所以当光阴飞逝,从事其他职业的朋友同学物质生活已和你构成鲜明的比照时,我们一定要坚守住那份执著与淡泊,坚守住那份浮云之志。我们的财富,在那一页页厚重的文字上,在整个社会中,在本人那淡定的心里。二、教什么人(论语)中好学生的特质有三:一、不贰过。二、止于至善。
7、三、举一反三。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可在孔子的眼中理想学生是什么样呢?孔子在(雍也篇)中给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人无完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确实是一种了不得的境界修养。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人格的至善。好学生颜回对学习有这样一番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看,有志于学习的人总是有一颗坚定的、务实的、止于至善的探索之心。此外,(论语)中屡次强调学生要学会迁移,要会举一反三,灵敏运用知识。比方在(学而篇)中就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8、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以为,子贡学(诗)的前提,便是举一反三。类似的思想,在(论语)中有屡次表达。如(述而篇)中孔子有言: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以为,告诉学生一角而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就不要再教他了,可见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以上几点,时至今日,对我们学生的素质培养都起到一个指向性的作用。假如我们的学生都能自觉地以此作为本人的人格奋斗目的,那么现代教育就实现了它的全部价值。三、教什么对这一点,(论语)以一言蔽之,即:文、行、忠、信。文,指文化;行,行为规范;忠信,即为诚信。这几点与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的是基本吻合的。这
9、里蕴涵的道理,讲得更直白些,就像著名特级老师王栋生讲的那样:给学生一张大学门票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四、怎么教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孔子有一句至理名言: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下面,不能够语上也。((雍也篇))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颜回上课的时候表现很不活跃,从不讲话也不提问题,用孔子的话来讲就是如愚。笔者以为假设我们的学生都像这样的话,像启发式教学或探究式教学都是无法施行的。而孔子检测其学力的方法便是在课后设置一些问题或情景去考察颜回,之后才发现颜回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所以一个学生课堂活跃与否并不能讲明其教学效益的高低,能否迁移灵敏运用才是最
10、重要的。就像鲁莽的子路,上课从来就喜欢抢嘴,甚至插嘴。但效益是最低的,对待这样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很率性直接的。(述而篇)有这样一个例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像子路宰予这样的学生批评是很严厉直接的。然而却有中庸之效。此外,像公西华,为人谦虚慎重,少言寡语,孔子发现这一点,常在课堂主动提问他。而对待曾点这样彬彬有礼的学生,孔子对他的教育便显现出特别的宽松与信任。比方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和学生一起讨论关于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之前几个人都
11、是想通过入仕来实现抱负,而曾点所述则与主题大相径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本人不愿做官而要过悠然生活的政治理想。其描绘的风娟秀美的远足场景,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图画。这个脱离主题的答案放于今日的课堂肯定会有同学笑出声来,可孔子却很直接肯定他讲:吾与点也!像曾点这样知行合一的学生,多给他一点空间,则更有利于他的拓展。教学有法无定法,孔子坚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学手法单一化,无法适应个性悬殊的学生。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个性,又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学,如此,教学工作必将在良性循环下处于彬彬然。(论语),作为一部中华民族的瑰宝,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一些,本文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指向。笔者坚信其中的奥秘,将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化,而被进一步挖掘。(论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摘要】任何一部经典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都能够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亦是如此。它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特别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扼要的言语给当代教育教学中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推荐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