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施行,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教学设计首先要科学确定教学目的,然后考虑怎样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最终完成教学目的的评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把握知识的要求。经过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浏览、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本人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经过活动:成语故事表演【找一找】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演一演】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1)写故事稿。(2)饰演故事中A、B、C角。(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风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3、议一议】1.谈谈你介入活动的感想。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经过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
4、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本人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加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经过(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收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进而
5、得出开场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浏览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拟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络怎样: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
6、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浏览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本人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如何看这一现象?3.稳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教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4.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浏览卡,能够是神化传讲、历史故事,
7、诗歌,可以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能够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3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
8、奴在我国历的奉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经过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重点和难点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经过一、老师能够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匈奴1、匈奴的领袖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领袖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获得胜利。3)昭君出塞:公元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历史 第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