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5篇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讲课,所谓讲课,就是老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欢迎大家浏览参考学习!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1一、讲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当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把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
2、STS精神。3、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的通过学惯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本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而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所以是本节的难点。二、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三、教学经过(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太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能够到达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教师,详细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
4、习1、安全电压(5')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经过:(1)老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稳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2)老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进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下面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5')先让学生将测电笔拆开(事先布置学生从家中带来测电笔),并
5、对照教材中的图13-17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它的各部分名称,接着老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老师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能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下面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3、安全用电常识(10')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详细做法:(1)学生浏览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老鼠触电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电的危害。(3)通过媒体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进行
6、小组讨论、互相沟通、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老师能够出示下面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考虑、讨论;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4)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5)练习:家庭电路中保险丝为什么要串接在火线上?开关为什么要安装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7、高压输电设备上为什么要有“高压危险的示警标志?如发现高压线落在你附近,你如何离开才比拟安全?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遭到知识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3')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原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进而完成本节教材的重点。(四)达标练习(19')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有一名主持人,有10道抢答题,和8道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总分第一的获胜。四、作业布置(1')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
8、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严密联络的特点,我给学生布置课题为(家庭安全用电的研究)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五、板书设计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低于36V的电压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构造、使用方法3、安全用电常识:“四部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2一、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从知识构造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光的直线传
9、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严密相关。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讲,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基础。二、学情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2.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知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0、联络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经过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把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经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经过中,培养细心观察和互相沟通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
11、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五、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让学生介入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太多种感悟觉介入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知足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经过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沟通"等方式。六、教学程序1、温故而知新扼要温习&
12、quot;光的反射现象",设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外表发生反射外,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现象一:观察水中的游鱼由看到鱼光阴的传播途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又会如何呢?".现象二:水中断筷从以上现象引入,不但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折射现象的意义,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出课题)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_和探索_,为下面的自主探索实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作好铺垫。3.新课教学(1)课本活动4.1
13、:老师出示并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让学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试问:谁能将所观察到的光路图大致画出来?请一同学上黑板画光路图,其余同学在下面画,然后相互沟通、评价。(2)课本活动4.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情况。首先由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让学生用观察到的现象检验猜测能否真确,画出光路图。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沟通。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先由学生评价再与老师事先画好的规范的光路图比拟,同时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等相关概念。(3)分析论证、归纳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沟通,结合光路图分析归纳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各组的结论,不断补充整合,归纳
14、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可作适当启发:除了发现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外,还有没有别的发现?这时候有的同学还能够归纳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相关知识。(4)。知识迁移、深化理解设问:假如让光从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情况会如何呢?老师引导学生猜测,画出猜测的光路图。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本人的猜测?请同学们实际做一做试试看。学生接着继续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通过充分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光折射时的特点
15、。并介绍光的可逆性。为了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作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光路图。5.规律应用、首尾照应师生共同解释现象(浸透STS思想)现象一:水中断筷的现象(学生分析+多媒体动画解释讲明);现象二:折射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现象(安全教育);现象三:视频演示讲明雨后美丽的彩虹、海市蜃楼、大气的折射等现象的原因。(书本p86生活、物理、社会)课堂练习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题"并指导学生完成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情况。7、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小结,8、布置作业。1.温习本节课文。2.练习册相关习题。3.预习第二节"透镜"
16、七、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应用:海市蜃楼,彩虹。中学物理讲课稿大全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拓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
17、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
18、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经过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经过,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经过中的作用。(2)通过学惯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经过,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奉献,关注并考虑与物理学相关的热门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奉献。(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二、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讲课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