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有效教.ppt
《一、什么是有效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什么是有效教.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什么是有效教学1、关于有效性的比喻2、有效教学的概念 3、评价有效课堂的三个方面二、克服低效和无效课堂三、实现有效教学 1、学生起点 2、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 5、教学心态 6、教学反思一、什么是有效教学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的人要问:现在提出有效教学,那我们以往的教学就无效了?答案:否!任何一件新生事物出现以前,都有它的背景。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也如此,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90年代初期,提出:又快又好地发展;90年代末期,提出又好又快地发展;如今又提出科学发展。就拿教育来说,先是恢复高考,然后提出注重双基,随后又提出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2003年又提出课程
2、改革等等,都有它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现在为了克服部分地区、部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让教育事业科学地发展,提出有效教学概念。1、关于、关于“有效性有效性”的一个隐喻的一个隐喻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谁掰的多;第三,在穿越的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
3、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长期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孔
4、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而学习体验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察教学的有效性必
5、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教学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2、一个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公式: 教学效率学生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师所用的时间3、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
6、的惟一指标。 4、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三个方、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三个方面:面: (1)教师在课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2)教师在课堂结束后清楚自己教了什么 (3)学生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二、无效教学的表现有哪些?二、无效教学的表现有哪些? 1、三维目标的割裂、三维目标的割裂 其一,其一,“游离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无效的。 其二,“贴标签”
7、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其三,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2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我们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比如有的语文课丧失自我学科的特点,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
8、、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有的语文课忽视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有的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在数学课上,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3教学活动的形式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学生的“自主”变成
9、“自流”,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的帮助;还表现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形式化倾向严重,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缺乏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有的研究者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4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
10、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从具体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有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责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老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
11、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明白,即便这个时候老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取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养份。5预设和生成的冲突预设和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是,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什么是 有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