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格律简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唐诗格律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格律简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格律简述唐诗格律简述1唐诗的种类唐诗有两种,一类是古体诗,顾名思义是指唐代诗人继承唐代以前的诗体而写的诗;一类是今体诗,顾名思义是唐代诗人根据当时新兴的诗体而写的诗。唐代的古体诗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五言古诗,又称五古。五言古诗字数不限,但每句五个字一字称“一言。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尽管每首都有几十句,但句句五字。而孟郊的(游子吟),一共只要六句,每句也都是五个字。另一类是七言古诗,又称七古。七言古诗字数也不限,但每句七个字。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长一百二十句,但每句都是七个字。而柳宗元的(渔翁)一共只要六句,每句也都是七个字。古体诗中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三字句至九字句互为参杂。例
2、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四十五句,除了三字句、八字句以外,其他字数的诗句都有。由于杂言诗更多的是七字句,一般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唐代的今体诗近体诗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律诗。律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五言律诗,也城五律。五律的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例王维的(山居秋暝);一种是七言律诗,也称七律。七律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律诗中还有一种五言长律,或称五言排律。五言排律每句五个字,但句数超过八句,一般十二句,有的更多。例如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就是十二句。近体诗另一类是绝句。绝句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五言绝句,又称五绝。五绝每句五个字,每首四句。例如王之涣
3、的(登鹳雀楼)。一种是七言绝句,又称七绝。七绝每句七个字,每首四句。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绝句比律诗起源早,而且唐以前的绝句在用韵、平仄方面不太讲究,没有规定,因而后人把没有规定的绝句称为“古绝,把有规定的绝句称为“律绝,但古绝中也有不少用的是“律绝中能够变通的句子,因而两者界线不是特别清楚,一般统称为绝句。唐诗的种类如下表所示:五言古诗五古古体诗七言古诗七古杂言诗可归七古五言律诗五律律诗七言律诗七律今体诗近体诗五言长律(五言排律)绝句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2唐诗的平仄平仄是古人对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进一步归类。平就是四声中的平声。平声和柔圆润、尾音较长、起伏小。仄就是四声中上、
4、去、入三种声调的总称。仄是侧、不平的意思。仄声起伏大,音尾短,甚至没有。律诗根据一定的规则安排平仄,使平声仄声互为调节,产生高低变化,充分表现了汉语声调的和谐性。下面试以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和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介绍一下律诗安排平仄的三条主要规则: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上面两首诗中能够看到:第一,句中相错。即一句中的偶数字称音步或节拍、节拍点平
5、仄要交织。前平,则后仄;前仄,则后平。第二,句间相对。即单句与双句的偶数字平仄要对立。单句平,则双句仄;单句仄,则双句平。第三,联间相粘。即上两句的双句与下面两句的单句中的偶数字平仄要一样。上句平,则下句也平;上句仄,则下句也仄。律绝能够看作是律诗的截取部分,因而同样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五律和七律各有四种平仄句型,以及各由这四种句型错综变化而成的四种格式都与这三条规则有关。另外,律诗调平仄主要看偶数字,即五律看二、四字、七律看二、四、六字,即所谓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不过律诗中还有些其他的平仄规则,假如影响到这些规则,那么“一三五也要“论的,“二四六也无法“分明了。由于这些内容比拟专业,也
6、比拟复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读者假如有兴趣,能够从古汉语教材及一些介绍格律的书中进一步了解。最后讲一讲普通话的四声与古代四声的联络与区别。普通话的四声是由古代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不管是阴平字,还是阳平字,大部分来自古代的平声字;普通话的上声字大部分也来自古代的上声字;普通话的去声字大部分来自古代的去声字,一部分来自古代的上声字但无论是来自古代的去声字,还是来自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也都属于仄声。仅从以上的情况来看,以普通话的四声来了解平仄格律是不会产生矛盾的。问题是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中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古代的入声字。其中普通话中来自代入声字的上声、去声字,由于同属仄声,我们能够不
7、去分辨,但普通话中来自古代入声字的阴平、阳平字就不得不加以识别了,否则将会影响我们对平仄格律的认识。比方“当春乃发生句中的“发字,唐代是入声字,与“春字平仄相错,但普通话读阴平,显然与平仄格律相抵触。识别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吴语或粤语等仍然保留入声的一些发音特征的方言读读看,假如发音短促急收的一般就是入声;二是从一些古汉语书中的入声字表中去查找。3唐诗的押韵押韵就是诗词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韵母一样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押韵的那个字就叫韵脚。近体诗在押韵上也有一定的规则:第一,押韵句必须是偶句。首句能够押韵,可以以不押韵。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只押偶句,首句不押;而李商隐(夜雨
8、寄北)则句首也入了韵。第二,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不押韵句子的末尾的字必须是仄声。所以看某一诗句能否是韵句,不仅要看末尾的字能否韵一样或相近,还要看是不是平声字。比方王维的(山居秋暝)第一句“空山新雨后,尽管末尾的“后字与下面诗句的韵脚“秋“、“流、“舟、“留韵腹、韵尾一样,但由于它是仄声字,所以就不是韵脚了。第三,压韵的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够换韵,除了首句押韵的字以外,邻近的韵不可通押。唐代古体诗的押韵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第一,韵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单句可以以押韵。例如李白(将进酒)的最后几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裘、“酒、“愁为韵脚,二、三、四句都押韵。第二,
9、韵脚能够押仄声韵,可以以平仄互押。例如上诗中“裘和“愁为平声,而“酒为仄声。第三,不必一韵到底,中间能够换韵。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用了九个韵,其中有两处是临韵合押的。不过古体诗中也有一些作品在押韵方面追求格律诗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则,如杜甫的(垂老别),全诗一共三十二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唐诗的用韵有专门的韵书,韵部分得很细,但读者大多数是和普通话对应的。4唐诗的对仗对仗,顾名思义就是两个诗句就像古代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对仗是律诗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五律或七律一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乘“尾联。没联单句为“出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 格律 简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