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ocx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摘要:基于我国1986-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构造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而,我国必需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一、引言伴随着
2、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构造的调整升级,世界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全球产业服务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生产者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并且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所谓的生产者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是指那些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在当代经济中,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国际经历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部门。因而,
3、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或地区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行的逐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形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捉住将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国内外学者已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较多关注,而且在诸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提或基础方面的研究也是比拟深化的。但是,纵观国内外各类相关研究
4、文献,仍存在一些缺乏之处或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缺乏之处在于,已有的研究几乎都是单方程模型的估计,也即只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忽略了两者间的互相作用。而随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互相作用、互相依靠和共同发展互动关系的增加,两者间的互相影响作用必须得到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分的重视。因而,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进行了测算,然后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地刻画各变量间的“双向乃至“多向的互相作用关系,以期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产业构造的调整升级提供相应的政策参考。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
5、与制造业互动程度的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两个最能全面体现产业互动特征的分析工具。本部分用这两个指标来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程度。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影响力系数的测算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由于影响力系数是从消耗部门出发追溯最终需求变动对各部门产生的波及影响,反映其与各后续生产部门的关联程度,所以也称后向关联络数。其计算公式为:如表1所示,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平均水平上看,1992-2007年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平均水平分别为1.160、1.206、1.193和1.
6、246,且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这讲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详细从分行业来看,1992-2007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这可以见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同理,如表2所示,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的平均水平上来看,1992-2007年排名前5位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平均水平分别为0.801、0.865、0.970和0.931,且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只要0-1个,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业。这
7、讲明,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虽有所提高,但是幅度很小。从整体上来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感应度系数的测算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遭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由于感应度系数是从生产部门出发反映提供中间产品部门受各部门变动影响的状况,所以也称为前向关联络数。其计算公式为:如表3所示,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平均水平上看,1992-2007年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235、1.348
8、、1.379和1.463,且排名前10位的制造业感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分别为4个、7个、7个和9个。这讲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靠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详细从分行业来看,1992-2007年,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靠程度更高。同理,如表4所示,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的平均水平上来看,1992-2007年排名前5位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感应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062、0.888、1.074和0.894,且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
9、有1-3个,呈现不稳定的变化状态。从整体上来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远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结合表1、表2、表3和表4的测算结果,能够看出,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已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详细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平均水平高于其对制造业影响力系数的平均水平,讲明制造业对生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同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影响力系数大部分都大于1,讲明这些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感应度系数大部分都大于1,讲明这些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这些部门应该成为
10、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点产业,它们的发展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三、联立方程模型的设定与变量讲明一联立方程模型的设定已有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可能呈现出显著的互动关系,而单方程模型只考虑了变量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能准确刻画两者间的互相关联度。联立方程模型基于系统的视角考虑不同变量之间的互相作用与影响,能够完好有效地把经济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表达出来。相对于单方程模型而言,联立方程模型更合适用来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相关系这种系统性问题,估计结果也更为有效。其中indpro为制造业效率指数,serpro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指数,详细计算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占全国G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性 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