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寻隐者不遇)写作者去山里拜访一个隐士,却没找到,伺候他的童子讲到山里采药去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经过: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
2、见,遇上。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考虑。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别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好通畅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
3、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本人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老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迫不得已)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童:上下构造。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言:发言、讲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教师。采:上面是
4、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分页标题#e#深:左右构造。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稳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温习生字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二、朗读、背诵课文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稳固练习1.口头选词填空。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
5、中, ()云深不知处。2.完成课后练习3。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优选教案二教学目的:1、理解本诗的诗意。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经过一、导入5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
6、比拟有名的隐者。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讲姓名,只要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要法号。4、寻:寻找,不遇:没碰到。5、完好地请学生讲一讲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苦吟可能学生会讲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由于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10导语
7、: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教师一起来默写。实在不行,看教师黑板。1、师板书,反应默写情况。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能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2、指名学生读古诗。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互相帮助,理解诗意。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讲,谁在讲?(童子)讲谁?(师父),童子在讲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不知处:不知道去向。4、同桌练讲,再指名讲讲诗意。5、练习朗读三、体会诗的凝炼,
8、精妙。5来,理解了诗意,我们来谈谈读后感,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自由讨论,好的觉得好在哪里?1、看出来了没有?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详细的提问。2、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发言,初步了解)3、(出示练习题目)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好吗?自已讲讲。诗人问:童子回答:诗人问:童子回答诗人问:童子回答:4、同桌对练,指名表演。5、读诗。四、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101、你看,根据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们能够想像出诗人的问题,那往后推呢?想想看,当诗人听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心情怎样呢? (出示试题,图画)诗人来到松下,只见()诗人问:童子回答: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语文 隐者 不遇 优选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