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2021-05-2417:35:19由思恩1160共享小学生应从小接受国学历史知识的熏陶,这样国学经典才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国学历史知识基本常识,供大家参考。目录(水经注)(天工开物)(营造法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水经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水经注)其书】古人生活的环境和今天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交通上。从广西到北京办事,今天坐飞机只要几个小时,但是古代则要花上大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那时候交通工具就是马,而走远路马匹要不断更换,一般人家是没有
2、的。所以古人对本人的生活环境了解起来,不如今天这样容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一本出色的讲水利的书籍,那就是(水经注)。(水经注)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为(水经)做的注解,(水经)本来是专门记载河道的书,不算有名,但经过郦道元的注解,就变成了一本重要的历史典籍,这不能不讲是郦道元的功绩。(水经)有一万余字,(唐六典)讲其中记载了全国的一百三十七条河流。(水经注)在(水经)的基础上,具体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引用的很多文献,后来都散失了,所以(水经注)又保存了很多资料。(水经注)
3、不仅讲河流,还具体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还记载了很多古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后人从中了解了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性。(水经注)这本书遭到后人的重视,这与郦道元的艰苦考察是分不开的。清朝人刘献廷称此书为“宇宙未有之奇书。【(水经注)名句】即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解读:本人有幸发现如此巧妙的景观,假如三峡的山水有灵性的话,则也应当吃惊远古以来碰到了一位知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人对山水热爱和赞叹的名句一直传颂到今天,郦道元更是将山水引以为知己。【(水经注)故事】了不起的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4、,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家人世代为官,他少年时代就喜欢游览,也跟随家人到过不少地方。后来他长大也做了官,在出差办事的同时,也在各地游历。他每到一地,除了参观名胜古迹,还留心勘察当地的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等。在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当他读到(水经)的时候,发现里面固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不准确,而且由于时代更替、地方变迁,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于是,郦道元开场着手写(水经注)。为了弄清楚各地的实际状况,他浏览上百本地理书,查阅了所有的地图,还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并且亲身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5、能否准确。当时南北朝战乱,而且很多分散的政权,调查起来相当困难。郦道元没有局限在了解北魏的地方水利,而是从整个大中国的地理环境出发,到各地去做调研,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水经)原来只要137条河流,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的注释后,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书中还有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内容,文字优美生动。历代有很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构成一门“郦学。返回目录(天工开物):人生也需要协调【(天工开物)其书】有一本书被欧洲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它包括了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本书不是一个大官写的,而是一个乡野小官借本人的亲见亲闻而写的。这就是(天工开物)
6、。(天工开物)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具体记述了各种机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天工开物)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叙述了陶瓷、采矿、冶炼等的原料生产和制造经过,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巨著。到了清朝,清政府兴起了文字狱。任何对清朝不满的书都会被毁掉,(天工开物)不幸名列被毁书籍当中。民国初年,有人在查找冶炼铜矿的书籍时发现了书中提到(天工开物)。他四下搜索这本书,但是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
7、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讲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后来这个人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了(天工开物)的日文版,后来又在日本的图书馆去查到这本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本。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的明朝原刻本,然后根据这个刻本,在中国广为印行,(天工开物)才得以重见天日。【(天工开物)名言】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解读:贫穷是多么悲戚的事情啊。我想买材料加以验证,但是苦于没有钱,想与同行们讨论真伪,但是却没有场馆。对做学问的人来讲,最大的困难不是怎样静下心来写作,而是没有物
8、质基础。连生活都没有下落的人,很难著书立讲。但是宋应星这样一个乡野小官,俸禄微薄,却完成了这个宏大的工程,正所谓“又是这,事竟成。这段写在(天工开物)序言中的话,成了后来的读书人有志者继续前进、发奋图强的动力。【(天工开物)故事】厚积薄发,大书乃成宋应星原是一介考生,他六试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而归。他看到那些纨绔子弟们穿着林罗绸缎,却不知道布从何来,读书人埋首书堆,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于是改变了志向,放弃了考试这条路。不过六次考试却带给了他另外的收获:他六次赴京赶考,沿途见到了明朝地城的广大和民间生活的丰富。于是他游历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
9、珠、和田采玉,他无不向别人请教,这一点和郦道元很类似。为了编写一本指导生产实际的书,他广泛调查了农业生产情况,并对很多农业谚语作了分析考证。例如,他记载的“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就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在(天工开物)中专讲蚕、桑、丝、棉、纺、织这一卷时,曾亲身数过每只雌蚕蛾产卵有300多粒,没有堆成一堆,而是自然均匀地铺撒在纸上。为了弄清楚各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宋应星到榨油坊进行调查,了解到芝麻、菜子等16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并把调查结果记入了(天工开物?膏液卷)里。宋应星擅长汲取前人的科研成果。他研究蜜蜂的生活规律时,参考了(蜂记)中记述的蜂王的作用,进而把蜜蜂的活动了
10、解得一清二楚。与其他的科学技术性著作不同,(天工开物)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而宋应星本人,也是一个擅长向人学习、擅长和本人相处的,懂得改变人生道路的人,懂的协调的人。返回目录(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营造法式)其书】今天要建一处房子,需要设计师设计出图纸和各种数据,古代也要如此,但是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报表,有的可能算得多,有的可能算得少,也有人写得很多,其实需要得很少,只是为了中饱私囊罢了。于是,宋朝政府就专门刊印了一本讲建筑规模和用材的书,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朝廷的官员李诫在(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等于是北宋官
11、方公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标准。它是我国古代最完好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讲到(营造法式)这本书的来历,还要归功于宋朝的“反腐行动。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四处都在建造宫殿庙宇,而且造型豪华精巧,耗资宏大,负责建造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都想从建设项目里面捞一点油水。结果,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加上北宋的国防贫弱,每年的军费开支也在节节上升,政府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这时候王安石开场推行新政,而他的第一个方案就是要从财政上缩减开支。将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所需的材料、工作日等各项指标都规定死,这样一来,官员们想谎报费用就不行了。(营造法式)就是这样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国学 历史 知识 基本常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