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经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城改造经历.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旧城改造经历旧城改造作为城市自己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对改善群众寓居条件、提升城区形象、促进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天心区是长沙旧城改造任务较重的区,近年来,我们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结合,有效推进了改造步伐。一、注重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旧城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推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着力把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改造的有序推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定位。在认真摸清底数、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政府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编制改造规划,明确改造定位。如将太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来改造,将黄兴南路作为商业步行街来建设,将坡子街作为美食街来改造,等等。同时,将政府由作为协调各方
2、利益的第三方“转型为最大化保障群众利益的“第一方,着力解决拆迁中的住房、就业、就学、就医等老百姓的实际难题,为改造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市场形式运营。面对旧城改造经过宏大的资金需求,我们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介入旧城改造,到达了既完成当前改造,又兼顾后续管理的目的。如在黄兴南路步行街、坡子街等项目的建设中,我们通过严格“招拍挂程序,成功引进了三兆公司、大韵公司分别承当其规划、建设及整个后期运作、招商、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目前由北京华远公司运作的金外滩项目投资将达100个亿。三是坚持联动方式管理。作为政府主导的工作,政府在做好规划、定位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
3、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联动与协调,以保障改造的顺利推进。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黄兴南路建设指挥部、坡子街建设指挥部、南湖片区指挥部、顺之安棚改公司等一系列机构,服务各个项目的加快建设。在后续管理上,建立了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统一配置各方资源和调度重要工作,为项目运作和后续管理营造良好环境。二、注重改善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作为传统商业区和居民聚集区,旧城区提质与否直接决定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我区坚持从提高百姓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着手,大手笔推进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亮点工程。一积极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自2006年开场,我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全区63个社区综合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构成了以
4、涂新、白沙井、仰天湖社区为代表的精品改造工程20余个,有力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一是科学确定整治规划。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档次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根据区情实际及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了社区整治规划,着重就社区基础配套、脏乱治理、窗口亮化、管网改造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管理整治环节。围绕强化整治工程程序管理和现场管理的详细要求,由区、街两级联动配合,规范了调查摸底、规划设计、施行方案、工程建设等八个环节的详细工作,并根据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公司管理的方式建立了长效管理形式,真正做到了程序化工作、有序化施工。三是精心打造整治亮点。在广泛征求民众及专家学者
5、意见的基础上,对社区的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管道铺排、化肥池改建、垃圾桶改造、拆违控违等细节工作进行了详细定位、分类规划和品质建设,促进了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社区。四是全面完善整治机制。成立了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整治工程指挥部,明确了区党政一把手定期现场办公、工程指挥部“周调度、月总结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责任上肩、人员到岗、资金到账,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二积极推进背街小巷提质。搞好背街小巷的改造,就是办妥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亲身利益。一是规划上贴近群众。努力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背街小巷改造有机地融为一体,结合街巷原有的建筑质量、生活肌理
6、、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化遗产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二是功能上力求完善。包括门前马路的维护、路灯设施的配备、绿化的养护、下水管道的铺设、自来水管线的改造、垃圾的合理处置等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设施的改善,都力求能更好的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建设上注重特色。比方,根据整体布局和效益分析,建设了长沙首条形象样板路大古道巷、全市首条历史文化特色街古潭街,打造了太平街、青山祠、西文庙坪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签证关、验收关和评审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三积极推进棚户改造。近年来,根据“政府主导、社会介入的形式,全区共完成128万的棚户改造,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12
7、。一是组建了棚户改造公司。由政府全资组建了顺之安棚户改造公司,全权负责全区棚户项目改造。同时,由市区共同出资组建南湖新城公司,负责南湖片区的改造。目前市、区财政投入棚户改造资金6亿元,依托政府成立的南湖棚改公司融资32亿元。二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方式。主要是采取了保护性改造、项目带动改造和片区整体改造三种方式,获得了良好成效。十分是南湖片区改造,作为长沙市最大的棚户区,总面积5457亩,其中棚户面积3638亩,有棚户居民3万多人,需要拆迁资金53亿元。片区自2007年7月启动以来,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同志先后两次来现场视察。截至目前,累计拆迁单位190个、住户3028户,大型市场4个、经营户8
8、63户,拆除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三是加大了有机棚改力度。对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古道巷地区、学院街地区,坚决根据“传承与改造相结合的理念进行改造,在建筑风貌设计上注重发展新文化、保留老文化,并充分利用传统的历史遗迹、人文资源,综合发展商务、旅游等产业,努力把当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湘楚历史生活方式相结合,促进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四是强化了拆迁房源保障。遵循“多元安置的原则,通过货币安置、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在线发布房源信息、扩大经适房和廉租房筹措范围、引导安置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棚改住房保障体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和理解。五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机制。全区成立了由书记任参谋、
9、区长任组长、区四大家有关领导介入的棚改协调领导小组及棚改项目、有机棚改和企业危改四个工作组,建立了现场办公、定期调度讲评等工作机制,并调派精干气力深化项目拆迁一线,确保了改造顺利推进。三、注重改造建设与保护利用相结合作为长沙市古城区所在地,天心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可谓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在推进改造经过中,我们充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获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强化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恢复。根据“整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在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期作出了保护长沙历史文化风貌的决定,有效避免了盲目大拆大迁、重复建设和同质建设。十分是大力挖掘和重新整理了湖湘历史文化,将尘封多年的历史人物、事件、
10、古民谣还其本来面目,将大量淹没于背街小巷中的人文资源发扬光大。如在古谭街,我们充分考虑其文化含量,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街巷格局,采用仿古手段,再现了明清时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和市井文化。又如在对城南书院所在地妙高峰巷的改造中,我们设置了雕塑景观和绿化景点,充分展现了昔日“城南往事的风采。二是强化亮点特色的打造与提质。对于独立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在稍加修葺之后,使之成为展示长沙历史文化风韵、体现当代文化风格的特色景区。如贾谊故居、天心古阁、白沙古井、第一师范等主打景点已经成为来长沙所必到的景点。特别是在对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我们保留了道路两边的古建筑、青石路面,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仿古招牌
11、,将其打造成了展示古代建筑、演绎传统戏剧、制销文化精品、交会文人墨客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又如在城南西路的改造中,考虑到道路与杜甫、黄兴、张仲景、蔡锷等历史名人有着历史渊源,我们把临街店铺的外墙修葺成明清式古建筑,街边路灯也配合以具有浓郁古韵的灯笼式灯具,使整条道路和沿线的天心阁、蔡道宪墓、社稷坛、天妃宫等历史遗迹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打造了一条展现长沙深厚人文底蕴的名阁名人路。三是强化开发项目的引导与控制。为不毁坏天心阁西眺湘江的山水洲城视线走廊,我们在旧城改造的经过中,对地处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坡子街和学院街地区的项目,包括德胜广场、南湖片区北部棚改等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因素进行了协调,并采取了建筑限高、容积率控制等手段,保证城市的整体布局错落有序,又不毁坏现有格局。四、注重提升形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旧城改造,既是对城市功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更是培育产业的最佳平台、发展经济的良好契机。对这项工作,我们不仅仅停留在改造城区相貌上,更多的是注重通过改造来促进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一是突出土地的开发利用。旧城改造,首要牵涉到的是土地问题。一方面是加大对土地的整理,努力将土地存量转化为发展载体。目前,已整理各类土地达3000多亩。另一方面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