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docx
《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阮郎归初夏)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阮郎归初夏)宋代: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水沈一作水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阮郎归初夏)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细雨
2、过后,微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阮郎归初夏)注释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玉盆:指荷叶。纤手:女性娇小娇嫩的手。琼珠:形容水的泡沫。(阮郎归初夏)赏析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
3、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愉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穿插运用,进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茂盛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
4、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能够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能够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讲(南风)之歌又要开场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 苏轼 阮郎归 初夏 鉴赏 译文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