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解诀问题中稳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5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1教学目的:1.通过数数、比拟活动,体验多少的比拟方法。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绘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经过中,初步体会分类及逐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把握比拟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拟的结果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教学经过: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2.汇报沟通。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3.动手操作。(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如何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2)假如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如何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讲一讲。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
3、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师:小朋友们讲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恰好够吃,我们就讲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讲出“等号)课件出示3=3读作:3等于3等号师:一起和教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本人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相互讲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把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2.教学“;(猴和香蕉比)。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师:我们
4、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拟啊?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逐一对应的摆法)引出大于号。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络)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老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一样数间用等于
5、;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三、练习与拓展1.练习使用“<“;师:其他的动物比拟的结果如何?小朋友们能不能本人完成?请同桌沟通:讲一讲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一样用等号。)(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再讲
6、评。(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按大小排队。(学生能够用数字卡片本人摆摆看,再沟通)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刚刚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能够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2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经过,把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
7、把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经过。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教学经过:一、谈话。(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讲是哪种颜色的气球能够多买一些?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学生自由发言问:多买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二、制成条形统计图。(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统计,制成统计图(3)回答问题1、统计图中能够看出,调查了()名同学。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3、假如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拟好呢?三、实践
8、活动: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做一次统计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买气球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3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2、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3、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物体形状,更清楚的了解物体的名称。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
9、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评价方式:目的1:表现性评价目的2:目的性评价目的3:讨论性评价教学经过:一、目的1问题1: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把形状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问题2:你们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问题1:你们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问题
10、2:老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二、目的2问题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本人的感受和发如今小组内沟通。问题2: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老师讲明,圆柱能够滚动。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三、目的3问题: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作业设计:课本练习八第一
11、题和第二题北师大附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4教材分析:本单元从课本第56页第68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10以内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及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把握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与温习。教学目的: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经过,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附小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