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传统食物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元节传统食物_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元节传统食物下元节传统食物_下元节饮食风俗芷晴3人类在长期的、诸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构成了独立的、特殊的季节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等,下元节人们一般会吃什么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下元节传统食物_下元节饮食风俗,希望大家喜欢!下元节饮食风俗1、糍粑客家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等。2、麻腐包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米果,糍粑,芋子包之类的食品,谓“做完冬。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据讲是纪念孟
2、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是以麻籽和黄米制成,拌上萝卜、洋芋、葫芦为馅,就能够蒸成麻腐包子。3、豆泥骨朵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豆泥骨朵就是红豆沙包子。如今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红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季节食品了。4、粘豆包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下元节这天满族地区有做黄豆包吃的风俗。5、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经典美食之一,农村常在下元节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芋子包由芋头或马铃薯作为主料,蒸制而成。芋头又称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每次不宜多食,且腹
3、胀气滞者不宜食用。6、墨鱼墨鱼恰好是十月份上市。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推荐用墨鱼、香菇、黑木耳、紫菜等制作的墨鱼汤,冬季食用加强免疫力。7、米果米果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工艺和配方制作而成的米类休闲食品。神农氏在潮州被称为“五谷主,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8、莲藕下元节时,秋燥未尽,冬寒刚起。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能够补肺养血。
4、鲜藕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煮熟后更容易消化,下元节可搭配萝卜、玉米等煲一款冬季养生汤。9、麻糍麻糍是以糯米、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每当下元节前后,在温州老城一带就会出现挑着担卖麻糍的人。由于麻糍与当地方言无事同音,有安然无事之意,寄托着亲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心,所以麻糍非常受大家欢迎。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五谷主偶像米果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
5、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尖担状的米果也是用米粉加开水揉搓成皮的,不过要将皮捏成圆饼形,且要包上适量的馅料,再将圆饼形的?皮对折成为半圆形,并在其边缘抹上水,用手指将半圆的边缘捏紧,使其粘贴后,才可在中间处捏下去,捏成像“尖担一样的形状。“粟穗状既可用米粉加开水,并配以煮八九成熟的黄豆,或花生米、乌豆及盐等佐料,搓捏成柔块,再做成谷穗状;可以用?皮料直接搓捏成像谷穗般的形状,再在其上面缀以煮熟的上述豆类。这些与其它年节所做的不同,均不用印模,而是用手捏制而成。南瓜米果的做法原料:老南瓜200克、籼米200克、米饭40克、韭菜15克、精盐9克、菜油100克。做法:1、磨米浆,将籼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个小时后,放入米饭,搅散,再倒入石磨上,放少许水磨成细末浆。将南瓜去皮洗干净,切成小丁、韭菜洗净后,切成末、再将南瓜丁A、韭菜末混合,放入精盐拌匀、然后倒入细米浆中待用。2、将铁勺(一种专门炸米果的平底匀)放入热油锅中烧热,拿出,趁热依次将南瓜末浆放入,厚约0.5厘米左右,随即入八成热油锅中炸片刻、定型后再将铁勺翻过来,磕出米里浸炸,呈金黄色时即成。下元节传统食物_下元节饮食风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