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条结构高跷模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桐木条结构高跷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木条结构高跷模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桐木条结构高跷模型1赛题概述竞赛赛题要求参赛队设计并制作一双桐木条结构高跷模型,并进行加载测试。本次赛题的荷载并非事先确定的固定值或指定的荷载形式,而是在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参赛队推选一名选手穿着由本队制作的高跷进行加载测试,参赛选手必须穿戴护掌、护肘、护膝和头盔,护具由各参赛队自行准备。模型的加载分为静加载和动加载两部分,静加载的荷载值为参赛选手的总重量,以模型荷重比来体现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材料利用效率;动加载通过参赛选手进行绕标竞速来判断模型的承载能力,因此模型所受到的冲击荷载的大小、方向甚至荷载作用点都取决于参赛选手的质量、运动方式和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参赛队员的力学分析能力、结构设计和计算能
2、力、现场制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通过高跷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在结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模型要求模型整体包括桐木条高跷模型和踏板两个部分,其结构如图 13 所示。踏板固定在高跷模型顶面上,将来自参赛选手的荷载通过踏板 A、B、C 三处实木条传递至模型。踏板由组委会提供。2.1 高跷模型高跷模型由参赛队使用自带及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及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制作完成,其具体要求如下:(1)模型采用规定规格的桐木条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顺纹弹性模量 1.0104MPa,顺纹抗拉强度 30MPa。(2)制作完成后的高跷结构模型外围长度为 40
3、0mm5mm,宽度为150mm5mm,高度为 265mm5mm;模型结构物应在图 1 所示的阴影部分之内。(3)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 200mm150mm 的矩形平面。图 1 模型结构区域图2.2 踏板踏板由组委会提供,其结构及尺寸如图 2 所示。踏板结构的面板为中密度板,面板上固定有 A、B、C 三根实木条,通过热熔胶与高跷模型固定。参赛选手用热熔胶将参赛鞋固定于踏板上,踏板上设有 4 个直径为 15mm 通孔供穿绕系带(系带由组委会提供) ,以进一步固定参赛鞋(参赛鞋由各参赛队自备,建议选用类似轮滑鞋的可以保护踝关节的高帮鞋) 。图 2 踏板结构图踏板与高跷模型固定后的模型整体高度应为 3
4、00mm5mm。如图 3 所示。在踏板与模型连接处的外侧(图 3 中的 a、b 处)允许增加构造物以进一步提高连结强度,构造物的高度不得超过 10mm。图 3 模型整体图3模型材料及工具4.1 木材,用于制作结构构件。桐木条规格及数量见表 4.1。表 4.1 桐木条规格桐木条规格 尺寸1 2mm4mm2 2mm6mm3 4mm6mm4 1mm55mm3.2. 502胶水,4瓶,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3.3.制作工具:自带,但不允许带入电动工具。4模型加载要求模型测试时,参赛选手必须穿戴护掌、护肘、护膝和头盔,未穿戴护具的选手不得进行模型静加载和绕标测试,同时组委会将为参与测试的同学购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桐木 结构 高跷 模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