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比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比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比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比拟关键词:汽车产业比拟优势竞争战略发展形式柴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式的选择摘要参加WTO后,中国汽车产业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一时之间,悲观论和乐观论充斥其中。结合相对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学讲,笔者以为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中国汽车产业假如能够捉住参加WTO的有利机会,培育和发展其比拟优势,克制和转化其比拟劣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则中国汽车产业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理论综述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讲以解释国际间的贸易分工问题,以为假如各国都生产本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自由交换,那么都可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李嘉图则将斯密的学讲
2、继续拓展,以为不仅取决于绝对优势,更重要的还取决于生产成本的相比照较优势。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俄林进一步发展,以为不同国家的不同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即一国出口的是以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以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上述理论固然都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但是对于指导一国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迈克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学讲,以为“比拟优势理论缺乏以解释产业强国的大多数产业现象,运用政策来影响比拟优势只会使得产业发展更无效率。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构造和竞争对手4项关键要素构成的“钻石体系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或产业
3、环节成功与否。但是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波特的理论并没有否认比拟优势理论,相反,其正是比照较优势理论的拓展。2发展形式的演变纵观近几十年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大体上后起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两类典型的发展形式:一是以韩国、印度为代表的“自主发展形式;二是以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形式。“自主发展形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汽车产业发展形式。国家的汽车产业由政府运用强迫力,基本依靠国内资源,建立一个比拟完好的汽车工业体系。依托此形式,韩国构成了完好的产业链,拥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形式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显露,脆弱的产业链、高成本、高风险和政府的贪污
4、腐败问题日益严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汽车产业进行了历史性的大重组。“完全开放形式是一种“市场主导型的汽车产业发展形式。国家的汽车产业借助跨国公司的气力,根据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在一些本国具有比拟优势的领域,进行汽车产业某些产品的高效率生产,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的大循环体系中。尽管各国相互之间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采取该形式的国家的汽车产业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这两种形式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后者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的借鉴意义更为重要。但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的局限性和中国汽车产业本身的情况,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形式。3中国汽车产
5、业的SWOT分析3.1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第一,宏观经济因素。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发政策以来,国家经济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年GDP增幅超过9%,到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升,同比增长8.5%,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增加值28975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2001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的同比最高增速。能够讲,国内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给内地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济基础。第二,市场潜力宏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吸收外资的第一大发展中国
6、家,对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汽车的普及率还很低,汽车领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第三,政治法律环境。中国境内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将在相当程度上促进着境内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年,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构造,筹集资金,介入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汽车工业“十五发展目的,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发展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在抓紧修订(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汽车行业法制化管理办法,并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为扩大私人购车市场,中国在最近推出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这必将进一步
7、促进中国私家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3.2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威胁第一,竞争加剧。“入世以后,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愈加剧烈,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第二,道路交通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但是,由于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汽车保有量增加速度以及混合交通现象严重、路网构造和客货运输构造不合理等原因,部分特大型城市交通状况日趋紧张。第三,城市停车场地问题。发展汽车工业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城市建设中对停车场地问题重视不够,城市建设中没能很
8、好地兼顾汽车配套设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部分大中城市停车难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第四,能源问题。目前,汽车每年约消耗中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中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大国,从长远看,油料短缺将成为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五,汽车排放与环保问题。汽车排放已被视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已引起政府、国民和汽车行业的严重关注,并已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技术水安然平静改善燃油品质。3.3中国汽车产业的比拟优势第一,良性配套的互动成效。汽车产业基本奠定了介入国际竞争的基础,某些产品在区域市场和价格上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制造业整体
9、能力,尤其是上游相关产业能力。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纺织材料等,中国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加工组装制造业将会逐步向我国转移,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会加强中国在生产众多汽车产品上的优势。第二,劳动力优势。就汽车整车的成本构成看,32资成本仍占7%-10%,并且汽车强国的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中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00万名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国内就业,加上几十年来在生产中得到培训、把握必要劳动技能的大量产业工人,构成了世界上总体数量和素质最强的劳动力供应群体。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工人具有明显优势,员工的工资加
10、福利大约为1-2美元/小时,基本上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120-110。第三,市场网络、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的优势。由于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市场在本国境内,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对于本国的文化传统的了解、人际关系以及本国的市场网络的建设方面具有跨国公司所没有的优势。3.4中国汽车产业的比拟劣势第一,规模不经济问题严重。中国汽车产业的组织构造分散,市场集中度偏低,存在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2001年,全国有103家整车生产企业,年产5万辆以上的只要12家。其中,最大的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的产量44.02万辆,与国际大型汽车公司相比具有宏大的差距。上汽、一汽、东风三大集团生产集中度为48.1%,与发达
11、国家的汽车产业集中度相比相去甚远。第二,产品制造技术和研发水平落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轿车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比韩国等落后510年,研发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2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体落后世界水平大体在15年左右。研发能力特别薄弱,轿车自主开发严格意义上讲仍属空白。第三,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价格居高不下。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中国汽车产业大致是每年人均只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60辆,欧美是2040辆。规模小,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高,各种不合理收费和利润比率不合理导致成本价格居高不下。第四,整体投入有限,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相对缺乏。汽车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
12、业,然而中国在汽车工业上的投资有限,十分是研发资金更是少的出奇,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4在开放中建立基于比拟优势的竞争战略中国汽车产业应当从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出发,捉住参加WTO的有利机会,培育和发展其比拟优势,克制和转化其比拟劣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科学借鉴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经历,十分是后起国家的经历,做出符合发展规律的选择。建立“开放中建立基于比拟优势的竞争战略的发展形式。所谓的“开放中建立基于比拟优势的竞争战略是指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改变以往汽车产业链配置局限于国内,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思路和方法,分阶段地逐步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采购、
13、制造、销售、研发体系,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其比拟优势和后发优势而扬弃比拟劣势,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和推动作用,真正构成支柱型战略产业。详细地讲,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4.1营运范畴第一,产品市场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思路一: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现有的比拟优势以及中国市场上家庭型轿车的宏大市场潜力,应将低价位和适用性的经济型轿车作为抢夺制高点的重中之重。施行这一战略将有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和成长。生产这类产品对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企业进入障碍较小,这符合中国企业现有的素质条件,有利于
14、企业介入市场竞争,同时在竞争中提升本身的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是与中国相近的新兴国家市场上将会博得较大时机。思路二: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构造调整的发展趋势,可考虑选择电动汽车作为新的卖点。世界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很可能成为今后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然而这类产品正处于市场开发期和导入期,因此,此时的进入壁垒较小,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第二,从技术依靠向自主开发转变,向产业增值链高端逐步过渡。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角度看,汽车产业后起国家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进口、KD组装、引进技术和规模生产、趋于成熟4个阶段。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基本上处于兼有第二、第三阶段特征的时期。提高技术开发能
15、力和产业增值能力,应当成为新的汽车产业发展形式的目的,但总体上要遵循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的规律。目前中国企业多半依靠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为跨国公司的海外加工厂,成为其附庸,这对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不利。所以,应该在学习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更多地重视知足中国市场特定要求的研发,与优先发展中低级别家用车战略相一致,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上率先突破,构成一定优势;同时,随着零部件企业的重组,应加快提升其技术开发能力,在部分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上构成国际竞争力。其次,国内的汽车研发气力应更多地参与全球汽车研发分工体系,并成为其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立足中国市场,放眼世界市
16、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因而其市场目的主要是放在国内。当前,内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固然在短期内有可能增加我国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从长远看,可能使中国企业“空心化,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在争取尽可能多的中国市场份额的同时,要积极介入国际市场的竞争,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和竞争规则,进而培育企业的长期成长能力。第四,建立大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中国汽车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无法构成规模经济,应该淘汰素质低的小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在开放中积极主动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坚持开放条件下的分工合作,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对整车厂和零部件工业实行重组,构成
17、生产、采购、配销、广告、财务、研发和管理的规模经济。4.2核心资源第一,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本优势。“人是企业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竞争的重点。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这是我国汽车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优势。随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力资源素质也不断提升,同时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锻炼,中国成长起一大批优秀的、熟悉中国市场竞争要素的企业家,培育了一批把握了一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技术人员。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在现有的优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的鼓励机制,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资源素质,建立人力资本
18、优势。第二,促进企业“能力的升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依靠于企业的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保证虽然是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但是,企业的再造和创新能力更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制造和组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过分依靠于跨国企业的技术支持,丧失了创新能力的培育的动力,我们不能仅仅盯着目前短期的利益而放弃企业长远发展,应该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的投入和借助“外脑,促进企业“能力的升级。4.3事业网络第一,事业网络的体系成员的角色分析。角色一:政府。政府应加强迫度建设和服务观念。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国内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切实鼓励和保护
19、各类企业公平地介入市场竞争。进一步打破部门和地区的行政性垄断,构成开放、统一的国内市场;规范竞争秩序,通过制度建设约束种种限制和扭曲积极竞争的行为。同时加强汽车消费信贷和汽车产业规范等方面的法律的建设。角色二:同业成员。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中国汽车企业的制造能力、技术水平提升,带动和全面提升当地的产业链,通过开展合资,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的经营规模有助于新的生产平台和成熟技术的引进,且提高内地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在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消费信贷和服务贸易等方面将深化展开合资合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角色三:上游供给商和顾客。中国汽车行业能够利用其比拟优势和后发优势把服务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档次,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和本土优势,并加强同上下游的严密合作,可使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得到加强,进而到达加强企业竞争力的效果。第二,强化事业网络关系和调整网络位置。中国汽车行业应逐步改变其原来较为脆弱的事业网络关系,加强对事业网络成员的关系的建设,使之成为互动的利益共同体,进而使得整体的效益最大。同时,企业应该根据本身的战略和发展需求,组合事业网络,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强大的事业网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