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优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唐诗宋词鉴赏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鉴赏优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宋词鉴赏优选唐诗鉴赏优选(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宋】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译文及注释】:好事近:(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湓pn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滩。(舆地纪胜)载:“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吴王迎之至此,酾酒散花以劳军士,故谓之吴王散花洲。白蘋png:蕨类植
2、物,当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尔雅翼):蘋似槐叶,而连生浅水中,五月有华白色,故谓之白蘋。有人以为白蘋是水鳖。红蓼lio:红蓼是长在岸边比拟常见的植物。沽g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菱lng: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芡qin:鸡头。(讲文)按:花似鸡冠,实苞如鸡首,故名。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体表有刺,叶圆而大,浮于水面,花茎伸长于水面上,顶生一花,紫色,浆果球形,果内胚乳白粉质,可食用。1白话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夺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
3、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创作背景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抚慰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而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这首(好事近),是陆游在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由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改任提举江南西路时所写。当时陆游54岁,在东归江行途中连写十多首(好事近)词,这首词是其中之一。2文学赏析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本人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同时,陆游在
4、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以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确实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夺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就一般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比照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能够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能够想象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
5、玩般的兴致。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这不过是借酒消愁罢了。“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四处漂泊,喝饮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还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写得沉郁,在外表词意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能够看出这点,假如很自适,他
6、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常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迫不得已又赌气的意味。而且,他还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还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2名家点评现代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迦陵讲词讲稿):“该词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3(秋日三首其二)【宋】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译文及注释】:翥zh:鸟向上飞。组词:龙翔凤翥蛩(qing):蟋蟀。寒螿jing:即“寒蝉,蝉的一种,比拟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译文】庭前的草儿衔着几分秋意,蟋蟀、寒蝉的鸣叫互相
7、应答;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它们似乎也了解邻里当和睦,曲曲弯弯地爬过墙头,好象是去慰问隔壁邻家。【赏析】古人讲:“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捉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衔字使庭草拟人化,让人觉得其富有生命力。诗中的“悲蛩指悲鸣的蟋蟀,“寒螀即寒蝉,“衔秋、“悲蛩、“寒螀表达了作者暗自伤春悲秋,显得妙不可言;第三、四句,作者由“豆花、引蔓作寄托,表现本人“似解通邻好、殷勤远过墙的心意。作者通过一个“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无形的秋详细化形象化,仿fo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曲曲弯弯
8、地爬过墙头,好象是去殷勤慰问邻家。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常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谢之情或对村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子夜歌三更月)【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译文及注释】: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好像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讲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何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要那陇头的流水仿fo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
9、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杜鹃啼血:传讲杜鹃昼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
10、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土,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赏析】: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开始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要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
11、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由于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讲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芒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几乎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诚深情,以致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戚欲绝。“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假如讲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特别委婉隐曲的手法
12、,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分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彷徨,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娇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哀,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入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哀的那种相互体贴爱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似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
13、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构造上与上片结句相照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构造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好。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特别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5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讲情,讲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好事近)【宋】陈亮横玉叫清宵,帘外月侵残烛。人
14、在画楼高处,倚阑干几曲。穿云裂石韵悠扬,风细断还续。惊落小梅香粉,点一庭苔绿。【赏析】: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吹笛的人和听笛的人。上片四句,除第一句“横玉叫清宵直接写笛声外,其余三句都与写人相关。以“帘外月侵残烛,从侧面描写清夜未眠的听笛之人;以“人在画楼高处,倚阑干几曲直接描写画楼高处的吹笛之人。这首词运用恰切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笛声详细化。“穿云裂石韵悠扬,风细断还续用比喻的手法,写笛声骤起,如穿云裂石,悠扬激昂;“惊落小梅香粉,点一庭苔绿用想象的手法,写笛声惊落了梅蕊香粉,在绿苔上留下了点点痕迹。此两句的妙处还在于: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层次丰富。“落小梅既指曲调,亦指梅花因笛声所激而
15、花粉飘落,具有艺术夸大效果。词人既以优美的景物形象表现笛声之美,又通过“香字表现敏锐的嗅觉感受,通过“点字表现细微的听觉感受,描写出笛声具有活、色、声、香的艺术感染力。擅长炼字、炼句。“惊“落“点三字,前后照应,用字飞动传神,词句流转遒劲。意境浑成雅洁。以景语作结,余音绕梁,低回婉转。(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赏析】:这是李白放逐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遭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遭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放逐夜郎
16、。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本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放逐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fo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fo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
17、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讲。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讲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进而有力地衬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讲:“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构造
18、。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
19、,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赏析上片开始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单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妙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遭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而,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20、。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宁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悲伤,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玉勒雕鞍下面诸句,逐层深化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
21、迫不得已。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本人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迫不得已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衬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
22、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日长简仲咸)【宋】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作品注释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988年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故诗中称同年,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伯阳:即老子。牢落:无所寄托的样子。如陆机(文赋):“心牢落而无偶。作品译文白天变长了,
23、黄昏前的光阴怎么打发呢?偏远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讲呢?作品赏析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沉郁苍凉,感慨万端,但又“怨而不怒。首句“日长点题,覆盖全篇,讲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心情。次句“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讲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991年淳化二年,由于徐铉诬陷,抗疏论道而获罪,因此贬谪商州。故一“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 鉴赏 优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