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docx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发笤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怎样表现“愁的?(3分)(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心情?(3分)(三)(6分)5(6分)(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霎时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忽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
2、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题各3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如何的江南春天风光?请扼要分析。3分2开始两句作者是怎样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2答案:作者用“独有
3、“偏惊生动地表现了本人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山歌无名氏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7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扼要赏析。4分8这两首诗
4、各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二6分7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1分。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比照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而极大。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详细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知足与欠缺来感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2分第二首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1分8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1分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1分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
5、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5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黄昏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单寂寞情感。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单。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
6、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扼要分析。4分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扼要分析。4分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然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单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捉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进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单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
7、分,结合相关诗句扼要分析2点【诗歌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解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倚楹:靠着门柱柳宗元生平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由于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赏析: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
8、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fo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络,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然鸣叫一声。“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虽然也反
9、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互相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显露出了心迹,他感到本人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捉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进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外表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注解:1中夜:半夜。
10、值:碰上的时候。2觉(ji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3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4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5泠泠ling灵:形容声音清越。6逾y余:愈加。7时一喧xun宣:不时叫一声。8倚y?乙:斜靠着。楹yng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9言:讲。今译: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赏析:元和五年(810),这已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了。以
11、前住无定所居无安室的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本人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而在这期间所写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则叙述了诗人触景生情而引发的一种别样的心境。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记忆犹新,耳畔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点点敲在诗人心扉上。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循声开门探听。原来是屋前菜圃中露珠滴落,露水凝重,掷地有声。东边岭上升起的月儿显得格外清冷,寒气拂面,耳畔传来溪涧泉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阅读 鉴赏 专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