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公开课教案_1.docx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公开课教案_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霖铃公开课教案雨霖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的:A、知识目的: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入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B、能力目的:1.在诵读品味的经过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C、情感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四、教学方法:
2、1.诵读法;2.讨论法;3.提问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很多多的离别。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面对离别难免会有很多离愁别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并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是如何写“离别的。板书雨霖铃二、作者及词牌的介绍1、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词集有(乐章集)。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讲:“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2
3、、词牌介绍。(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能够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特别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三、朗读,整体感悟。1、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节拍。2、学生齐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并且考虑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明确: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下阕:
4、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四、诗词赏析:一赏析上阕。1、开始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补充: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进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衬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寒蝉、长亭、意象等都是最能表现他当时心情的事物。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络在一起的。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场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
5、,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很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正是由于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老师总结: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这三个句子字字写景,而字字传情,景物特征与人物心情相互交融,真可谓字字情,声声泪,令人顿生很多愁啊。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由此我们能够想象长亭送别时的情景是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中,一对情侣设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公开 教案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