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知识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知识点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c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太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3.水
2、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要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介入植物的新陈
3、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的构造、贮藏和生活物质;b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c其他特殊作用,介入物质的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浸透调节、生殖、运动等。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Al的毒害:抑制根系的生长;抑制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Si的作用:硅可能是禾本科植物,尤其是水稻等作物必需;硅积累,增加植物的抗逆力,包括抗倒伏,抗病虫等;硅能够减轻低价铁或锰对水稻的危害作用
4、。11、根系吸收的特点:a选择性,对某些元素优先吸收,对另一些元素吸收较弱或不吸收细胞b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很大,有些离子的浓度胞内高于胞外,有的则相反c饱和性,外界溶液中的养分浓度超过一定阀值后,吸收速率不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保持恒定d不同植物吸收离子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12、根部具体介绍:a根尖生理活动旺盛,细胞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但输导系统尚未构成,而根毛区以后,外周木栓化程度较高,水分和养分难以进入,因此这两个部位养分的横向运输量都很低。b伸长区及稍后的区域输导系统初步构成,同时内皮层尚未构成完好的凯氏带,养分能够通过质体直接进入木质部导管。这个区域是靠质外体运输的养分的主要吸收区,如钙、
5、硅等。c在根毛区,内皮层构成了凯氏带,阻止质外体中的养分之间进入木质部,养分的运输主要以共质体形式进行。13、质外体: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14、共质体:由细胞的原生质组成,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连成一个整体。15、矿质养分的吸收:矿质养分可通过沿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或蒸腾流引起的质流作用进入植物根的细胞壁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中的离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能够自由扩散出入的离子,二是受细胞壁上多种电荷束缚的离子。16、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主要发生在根尖幼嫩部分,而非全部根系,其中根毛区是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的主要区域,因而,施肥要施在根系密集区域。17、土壤养分向根系外表迁移的方式:质
6、流、扩散和截获。18、质流:养分随植物的蒸腾流而迁移到根系外表的现象。19、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由于在近根区和远根区土壤溶液之间养分溶度的差异,而从远根区向根系外表迁移的现象。20、截获:根系与土壤颗粒严密接触,土粒外表和根系外表的水膜互相重叠时,他们之间发生离子交换,使土粒上的吸附的阳离子到达根系外表。21、离子的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的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经过不需要能量。包括简单扩散、杜南扩散和协助扩散。22、离子的主动运输:植物细胞逆电化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经过23、简单扩散:指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现象24、杜南扩散:半透膜两边存在带电荷的不扩散
7、基,那么可扩散的带电离子就会在膜的两边不均匀分布,有不扩散基的一边就会聚集较多的与不扩散基电性相反的离子25、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顺浓度梯度的转运现象。膜转运蛋白酶有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26、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由蛋白质构成的一种特殊通道,能够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式激活,进而控制离子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膜27、载离子体分类:第一类是与离子构成复合物,协助离子在膜脂双分子层中扩散,使离子扩散到细胞内部;第二类是诱导膜构成临时的小孔,是离子进入细胞28、主动吸收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2.吸收作用与代谢密切相关3.不同溶质进入细胞或根系存在竞争现象和选择性4.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不
8、成线性关系5.温度系数高29、根外营养:植物除了能够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30、叶面施肥的局限性:肥效短暂,每次使用养分总量有限,容易从疏水外表流失或被雨水淋失,有些养分从页面向其他部位转移困难31、叶面施肥的好处:一是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固定;二是吸收速率快,能及时知足作物的营养需求;三是叶面施肥能影响作物的代谢活动;四是叶面施肥是经济施用微量元素和补施大量元素的有效手段32、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是KCl大于KNO3大于K2HPO4;对氮的吸收是尿素大于硝酸盐大于铵盐。33、土壤的通气状况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
9、;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3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35、根系吸收养分横向运输的途径:一是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二是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拮抗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36、木质部运输: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的驱动力是根压和蒸腾作用,蒸腾起主导,由于根压和蒸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所以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37、木质部汁液的成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和激素38、韧皮部养分运输特点:在活细胞内进行的,而且具有在两个方向上运输的功能,一般下面行为主;韧皮部
10、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39、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组成的差异:一是韧皮部汁液的PH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后者偏酸二是韧皮部中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高于木质部三是某些矿物质元素,如Ca和B,在韧皮部汁液中小雨木质部,其他矿物质浓度高于木质部40、韧皮部汁液的化学成分:有机物质氨基酸,苹果酸,蛋白质、无机离子K41、Ca在韧皮部中难移动的原因:一是Ca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遭到限制,使Ca难以进入韧皮部中二是即便有少量Ca进入了韧皮部,也很快会被韧皮部中高浓度的磷酸盐所沉淀而不能移动42、养分再利用的意义:一是多年生植物在秋季落叶之前,矿物质元素从衰老的组织运输到存储组织,有益于来年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矿
11、物质的高效利用二是在养分缺乏的条件下,矿物质元素从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有利于维持生长点的生长,对于生命的延续有主要意义三是在生殖生长时期,矿质元素从营养器官运输到生殖器官,有利于生命的延续43、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N、P、K、Mg缺素症状出如今老叶再利用程度高S缺素症状出如今新叶再利用程度低Fe、Zn、Cu、Mo缺素症状出如今新叶再利用程度低B、Ca缺素症状出如今新叶顶端分生组织再利用程度很低44、植物内部养分循环: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一部分在根细胞中被同化利用;另一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分输送,供应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地上部分的绿色组
12、织合成的光合产物及部分矿物质养分通过韧皮部系统运输到根部,构成植物体内的物质循环系统,调节着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与分布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低产。器官:叶根。氮素的分布是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吸收的形态:无机态、有机态。影响硝酸盐复原的因素:1植物种类:与根系复原能力有关2温度:温度过低,酶活性低。根部复原减少。4施氮量:施氮太多。吸收积累也多-N难以复原。5.微量元素供给:钼铁铜锰镁等微量元素缺乏,NO36陪伴离子:如K+促进NO-N的复原作用3植物对氨
13、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机理a被动浸透;b接触脱质子。酰胺意义a储存氨基;b解除氨毒;c介入代谢。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尿素同化途径:1脲酶途径;2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受害症状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1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生命物质2氮是核酸的成分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3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5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铺酶的成分6氮素是植物激素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7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1氮缺乏:外观表现: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化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叶片开场出现症状。叶脉
14、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枝小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早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少,早熟,不充实。根白色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影响:a影响蛋白质含量与质量;b影响糖分,淀粉的合成。2氮过量:外观表现:a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b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相互遮荫。c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d根系短而小,早衰。土壤中氮素的;及其含量;:1施入土壤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动植物体的归还。3生物固氮。4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_-N。含量:我国更低土壤全氮含量0.040.35,与土壤有机含量呈正相关有机态氮的狂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含氮有机质分解构成氮的经过。经过:有机氮通过异养
15、微生物和水解酶的作用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通过氨化微生物的水解氧化复原转氨变为NH4+-N和有机酸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最适条件:a温度2030。b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3%,土壤PH=7。氨的挥发损失: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经过。影响因素:apH值。b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c温度,呈正相关。d施肥深度:挥发量表施深施。e土壤水分含量。f土壤中NH4+含量结果:氨素损失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响。土壤温度。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PH6.5-7.5;温度25-30。利
16、: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容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土壤中国的氨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影响条件:土壤C/N比,温度,湿度,PH。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被复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流失的现象。土壤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增加:1施肥。2氨化作用。3硝化作用。4生物固氮。5雷电降雨。减少:1植物吸收。2氨挥发损失。3硝化作用。4反硝化作用。5硝酸盐淋失。6生物和吸附固定氨态氮肥共性:包括液氮,氨水,碳酸氢氮,氯化铵,硫酸铵。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3可发生硝化作用。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5高浓
17、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伤害。6对钙镁钾的吸收有拮抗作用硝氨态和硝态氮肥共性: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3易发生硝化作用。4促进钙镁钾等吸收。5吸湿性大,助燃性。6硝态氮含氮量低氮中毒与防治:原因:施用氨水、碳铵、尿素等不当导致植物体内氨浓度过高而中毒。度:开场0.15MM致死6.0机理:1在根部抑制根部呼吸,毁坏氧化磷酸化,影响其他离子吸收。2在叶部抑制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防治NH3毒害措施:1改良施肥方法,如采用深施,侧施,与泥炭或风化煤混施等。2控制肥料用量。3在作物吸收能力较弱的苗期切忌大量施用氮肥。4在低光照缺乏等不良条件下要十分注意氮肥施用方法和用量
18、。施用硫酸铵五注意:1尽量不施用在水田,在淹水条件下土壤胡严重缺氧,硫化物浓度积累过高使根系受害死亡。2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不适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时应注意配合施用草木灰等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3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基肥深施,种肥控量,追肥最宜。旱地施用注意浇水追肥施用应先排水落干。4不宜在同一块地上长时间施用5不能将硫酸铵肥料与其他碱性肥料或物质解除或混施降低肥效。两种形态氮素性质和某些特性的比拟。氨态氮素:1带正电荷,是阳离子。2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3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4进行硝化作用后。转为硝酸态氮,不降低肥效。硝态
19、氮素:1带负电荷,阴离子。2不能进行交换而存在土壤溶液中。3在土壤溶液中随水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4进行硝化作用后构成氮气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长效氮肥和速效氮肥的特点比拟:短效肥:优点:水溶性,肥效快价格易被接受。缺点:易挥发,硝化,流失,反硝化。一次太多施用会造成减产且污染环境。长效氮肥:优点:抗淋溶,损失少肥效长一次性施肥可代替屡次施肥,对环境污染轻。缺点:作物早期生长供氮缺乏,价格较贵。长效氮肥的存在问题:1难以知足作物早期吸收和吸肥高峰期需要。2大多数品种价格高难以在大田推广,多用于观赏性植物和园艺。3其中优良品种也难以知足环境十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氮肥的施用与环境:1氮肥
20、施用与全球变暖:农用施用化学氮肥是大气中N20增加的主要原因。2氮肥对水体的污染:污染水体的氮肥一来自氮肥的地表径流二来自打免费的渗漏损失主要污染源。3氮肥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长期施用单一氮肥使土壤板结,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发生次生盐渍化。1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3根据氮肥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4根据作物品种,品种特性合理非陪和施用氮肥。5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肥效的重要措施氮肥配施:好处:1无机氮能够提高有机氮矿化率。2有机氮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稳产。优质。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改进忽然,提高氮肥利用率
21、。第五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影响作物吸收磷的的因素:1作物的生理特性。2土壤供磷状况。3植株的磷素营养。4pH与其他养分。5根系微生物菌根。6环境因素如水分温度通气性。7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8CaOP205的重量比磷的营养功能:1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白,磷脂,植素,腺苷三磷酸2磷与植物代谢的经过介入碳代谢,介入光合作用固定CO2,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输。3介入氮代谢,促进N03_吸收和同化,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4介入脂肪代谢,脂肪合成经过中需要多种含磷化合物。5磷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植物缺磷与太多的症状:磷素营养缺乏症:1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2
22、花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3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根部开场磷素太多:无效分枝增加,早衰,造成锌铁锰的缺乏。土壤中磷的转化:1化学固定作用:化学固定所引起的土壤磷酸盐转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钙镁控制的转化体系,另一种则产生在酸性土壤中为铁铝所控制的转化体系。2吸附作用:分为非专性吸附和专性吸附。3生物固定作用。4闭蓄作用,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5有机磷的矿化作用。磷肥的制造方法:1酸制法:用硫酸,硝酸,盐酸或磷酸处理矿粉,可制得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磷肥品种。2热制法:借电力或燃料产生高温使磷矿粉分解而制。3机械法。将磷矿石用机械磨细成磷矿粉做磷肥施用。磷肥品种的
23、分类:1水溶性磷肥2弱酸性磷肥3难溶性磷肥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关键:即要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避免水溶性磷酸盐被固定又要尽量将磷肥施用与根系密集的土层中,增加肥料与根系接触,利于吸收。一般能够采用措施:1集中施肥。2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3制成颗粒磷肥。4分层施用。5用于根外追肥。磷矿粉的肥效影响因素:1磷矿粉的细度和用量。2土壤条件,磷矿粉中磷酸盐的溶解接受土壤基本酸度的影响。3作物的种类:各种作物吸收难溶性磷酸盐能力不同。4与其他肥料的配合,磷矿粉与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因素:1忽然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值。2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PH。4土壤碳化程度。简述过磷
24、酸钙的作用机理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聚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构成一水一磷酸一钙饱和溶液。局部土壤中的磷酸根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经过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第六章、植物的钾素营养钾得到营养作用1、促进酶的活化的2、促进光能利用,加强光合作用,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构造,能促进叶片对CO2同化3、促进作物体内物质
25、的合成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4、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5、加强植物的抗逆性抗寒: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抗旱:提高交替的水合度,调节气孔的开闭,维持根系生长,加强吸水能力。抗高温:保持较高的水势,调节气孔和浸透,提高对高温的忍受力。抗盐: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抗倒伏:促进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的蛋白质含量,加强抗倒伏能力。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植株组织中出现细胞阶梯,死细胞增加,根系生长不良,一出现根腐病,组织柔弱易倒伏,气孔开闭失调,抗旱能力下降。钾的晶格固定: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吸水膨胀,是半径与晶格空隙半径相当的钾离子进入晶格的孔穴中,而当失水以后晶格收缩,落入孔径中的钾离子较难回到自由状态,他难以与其他离子产生交换,所以是非交换性钾晶格固定:在土壤干湿交替影响下速效钾进入2:1型粘土矿物晶片层间而被固定的现象。KCL施用:1.应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构造,防止土壤板结。2.酸性土壤上赢增加石灰以中和酸性。3.硫酸钾做基肥、种肥。追肥均可,钾移动性小,一般以基肥最为适宜。4.应集中条施或穴施,使肥料分布在作物根密集的湿润土层中。5.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忌氯作物上施肥较好。S的危害。6.在复原性强的水稻地试用可能产生的H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