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优化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类(常考的四类题型)ppt课件.pptx
《2017高考优化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类(常考的四类题型)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优化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类(常考的四类题型)ppt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代诗歌的四类题型第二板块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第二板块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3-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掌握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四类题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另外,还要注意对“诗眼”“词眼”的赏析。-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一、品味“炼字”之妙古人作诗填词往往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对此的形象描述。所谓“炼字”,指锤炼诗歌的语言,主要是动词、
2、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音词等的使用,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这些经过诗人苦心锤炼的字词,往往能表现诗人独具的匠心和独特的情感,作品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常见设问方式】某联最有表现力的字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某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好不好?为什么?-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1动词动词的妙用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要特别注意多义的动词和活用的动词,这些词,往往一字传神,使一句或全篇光彩顿生。(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宋张元幹
3、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进行简要赏析。-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词人凄凉而沉重的心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词人内心的迷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两句中,“湿”和“迷”都是动词,是这两句最生动传神的两个字,且都有使动用法。“湿”,沾
4、湿,显示了露之重;“迷”,迷失,突出了环境的潮湿、阴冷。赏析时,先解释这两个字的含义,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2形容词形容词的妙用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劳停驿宋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所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
5、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重点锤炼形容词。首先,应该明确“荒”“瘦”这两个形容词的意思,品味这两个寻常字眼的不寻常之处。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最后,点出“荒”“瘦”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惊”以及题目等信息把握诗歌情感。-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3副词副词是对动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的妙用,可以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1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
7、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参考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副词的妙用。颔联中的“常”“偏”既突出山色灰暗、落叶凋零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此诗作于诗人被革职之后。从诗中可看出,时令是秋季,时间是傍晚。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看似旷达,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11-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
8、尖子生错题本典例4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齐己的早梅把“几枝开”改为“一枝开”,“一”相对于“几”,凸显了梅开之早,使全诗韵味平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简要分析。-12-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答案示例:(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
9、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甚远。(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两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具体是对数量词使用的咀嚼鉴赏。“千里”相对于“十里”来说,更广阔;“十里”相对于“千里”来说,更准确,更写实。结合对整篇诗意的理解,从数量词的表意和表情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10、1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典例5叠音词叠音词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突出景物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1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解析:这首五言绝句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高考 优化 古代 诗歌 鉴赏 语言 题型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