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ppt课件.ppt
《第三章-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Reactive intermediates)第一:第一: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 (Carbocations)含有带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原子团。含有带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原子团。一一. 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结构CH3CH3CCH3+C sp2 - sbondCH3+ 的轨道结构的轨道结构sp2 - sp3bond(CH3)3C + 的轨道结构的轨道结构HHH 碳正离子以碳正离子以SP2杂化轨道与其它三个原子或原杂化轨道与其它三个原子或原子团键连,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子团键连,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的研究表明振的研究
2、表明简单的烷基正离子为平面构型简单的烷基正离子为平面构型,三苯甲基正离子利用核磁共振谱证明为螺旋浆三苯甲基正离子利用核磁共振谱证明为螺旋浆结构结构C+总结:碳正离子的结构为:总结:碳正离子的结构为: sp2杂化、平面三角构型、杂化、平面三角构型、具有空的具有空的P轨道轨道二、碳正离子的生成:二、碳正离子的生成:1) 直接离子化直接离子化RXRX 通过化学键的异裂通过化学键的异裂而产生。而产生。PhCH ClPhPh2CHClH2OROHHROH2R2) 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对不饱和键的加成 CH3COFBF3CH3COBF4CZHCZHZ: O,C,S,NHClCCCCClCOHCOHCOH3)
3、由其它正离子转化而生成由其它正离子转化而生成N2NH2N2NaNO2HClHHPh3CSbF6SbF64) 在超酸中制备在超酸中制备C正离子溶液正离子溶液比比100的的H2SO4的酸性更强的酸的酸性更强的酸超酸超酸 (Super acid)常见的超酸常见的超酸 与与100H2SO4的酸性比较的酸性比较HSO3F (氟硫酸)(氟硫酸) 1000倍倍HSO3F SbF5 (魔酸)(魔酸) 103倍倍HFSbF5 1016倍倍叔丁醇在下列条件下完全转变成叔丁基正离子:叔丁醇在下列条件下完全转变成叔丁基正离子:CCH3H3CCH3OHHSO3F - SbF5 - SO2-60CCH3H3CCH3+ H
4、3+O + SO3F- + SbF5 + SO2 很多正碳离子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研究都是在超酸很多正碳离子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研究都是在超酸介质中进行的。介质中进行的。三、影响正碳离子的稳定性的因素:三、影响正碳离子的稳定性的因素:CH33CCH32CHCH3CH2CH31、- p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CCHHH轨道交盖在这里轨道交盖在这里空的空的 p 轨道轨道烯丙型正碳离子:烯丙型正碳离子:CH2CHCH2CH2CHCH2p-共轭共轭电子离域电子离域正电荷分散程度大正电荷分散程度大CH2CH22CH3C共轭体系的数目越多,正碳离子越稳定:共轭体系的数目越多,正碳离子越稳定:3CCH2CH2CHC
5、H2CHCH2CH2CH2、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当共轭体系上连有取代基时,供电子基团使正碳离子当共轭体系上连有取代基时,供电子基团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吸电子基团使其稳定性减弱:稳定性增加;吸电子基团使其稳定性减弱:O2NCH2CH3CH2CH2CH2CHCH2C环丙甲基正离子的结构:环丙甲基正离子的结构:空的空的 p 轨道与弯曲轨道的交盖轨道与弯曲轨道的交盖C3CH2CH2CH2环丙甲基正离子比苄基正离子还稳定环丙甲基正离子比苄基正离子还稳定: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 p 轨道与环丙基中的弯曲轨道与环丙基中的弯曲轨道进行侧面交盖,其轨道进行侧面交盖,其结果是使正电荷分散。结果是使正
6、电荷分散。随着环丙基的数目增多,随着环丙基的数目增多,正碳离子稳定性提高。正碳离子稳定性提高。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正碳离子结构: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正碳离子结构:CH3OCH2氧上未共有电子对所氧上未共有电子对所 占占 p 轨道轨道与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与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 p轨道轨道侧面交盖,未共有电子对离域,侧面交盖,未共有电子对离域,正电荷分散。正电荷分散。类似地,羰基正离子:类似地,羰基正离子:R C OC ORCHRCH乙烯型正碳离子:乙烯型正碳离子:+C原子进行原子进行sp2杂化,杂化, p轨道轨道用于形成用于形成键,空着的是键,空着的是sp2杂化轨道,使正电荷集中。杂化轨道,使正电荷集
7、中。苯基正离子:苯基正离子:结构同乙烯型正碳离子,正电荷结构同乙烯型正碳离子,正电荷集中在集中在sp2杂化轨道上。杂化轨道上。此二类正碳离子稳定性极差。此二类正碳离子稳定性极差。3o2o1oCH3,PhCH2CH2=CHCH2 H (KJ/mol)13161130100010719701040CHRORCHRORCHXRCHXRppppCHCHHH2CH pCHHH p(诱导)吸(诱导)吸CCF3CCCl3CCOCNO2CCH2HHH3CH2CCCH2H3CH2CHHHCCH2HH3CH2C HCCH2CH3HH3CH2CCCH2H3CH2CCH3H HCCHCH3CH3CH3H3C CH3C
8、CHCH3CH3CH3H3C溶剂效应:溶剂效应:1) 溶剂的诱导极化作用,利于底物的解离。溶剂的诱导极化作用,利于底物的解离。2) 溶剂使正碳离子稳定:溶剂使正碳离子稳定:CCH3空的空的 p 轨道轨道易于溶剂化易于溶剂化溶剂溶剂3) 极性溶剂:溶剂化作用极性溶剂:溶剂化作用 强,利于底物的解离。强,利于底物的解离。四、非经典碳正离子四、非经典碳正离子 Brown和和Schleyer认为:如果能用个别地认为:如果能用个别地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其碳正离子的价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其碳正离子的价电子层有六个电子,与三个原子或原子电子层有六个电子,与三个原子或原子团键连,如团键连,如+CH3,R3C+
9、等称为经典碳正等称为经典碳正离子。相反地,如果不能用个别的路易离子。相反地,如果不能用个别的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这类斯结构式来表示,这类碳正离子具有一碳正离子具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或氢原子桥连两个缺电个或多个碳原子或氢原子桥连两个缺电子中心,这些桥原子具有比一般情况高子中心,这些桥原子具有比一般情况高的配位数的碳正离子称非经典碳正离子的配位数的碳正离子称非经典碳正离子:+1234567非经典正碳离子非经典正碳离子1、 键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键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实验表明:反实验表明:反7原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原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在乙酸中的溶剂解的速度比相应的饱和化合物大在乙酸中的溶剂解的速度比
10、相应的饱和化合物大 1011倍倍TsO-TsOHAcOHAcOHTs = CH3SO2+2电子电子3中心体系中心体系123457(1)同烯丙基非经典碳正离子:)同烯丙基非经典碳正离子: 外向和内向外向和内向-降冰片烯基卤化物在水醇溶降冰片烯基卤化物在水醇溶液中进行溶剂解得到同样产物(液中进行溶剂解得到同样产物(III)。)。外向化合物(外向化合物(I)比内向化合物()比内向化合物(II)的)的溶剂解速度大约快溶剂解速度大约快10倍。倍。Roberts认为在认为在化合物(化合物(I)的离解作用中能发生背后的)的离解作用中能发生背后的同烯丙基参与作用,而在化合物(同烯丙基参与作用,而在化合物(II
11、)中则不能发生这种同烯丙基参与作用。中则不能发生这种同烯丙基参与作用。XXHO+( I )( II )( III )( IV )Cl( a )Cl( b )(a) 外向外向-5-降冰片烯基卤代物的溶剂解的过渡态的轨道降冰片烯基卤代物的溶剂解的过渡态的轨道(b) 内向内向-5-降冰片烯基卤代物的溶剂解的过渡态的轨道降冰片烯基卤代物的溶剂解的过渡态的轨道 反式反式-7-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酸解反应比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酸解反应比相应的饱和化合物快相应的饱和化合物快1011倍,得到唯一产物反式倍,得到唯一产物反式乙酸酯,比顺式乙酸酯,比顺式-7-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降冰片烯基对甲苯
12、磺酸酯的乙酸解速度快酸解速度快107倍,是由于反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倍,是由于反式产生了强有力的邻基促进而形成同烯丙基非经典碳正离子。邻基促进而形成同烯丙基非经典碳正离子。TsOHHOTsOAcHHOAcHOAc+保 持 构 型构 型 反 转在双环烯烃(在双环烯烃(V),(),(VI)和()和(VII)中较)中较低级同系物的五员环比较高级同系物的五低级同系物的五员环比较高级同系物的五员环折叠程度更大,员环折叠程度更大,键与展开的正电荷间键与展开的正电荷间的距离缩短,有利于背面参与作用。的距离缩短,有利于背面参与作用。XXX( V )( VI )( VII )k相对:15 1022.5 1062、键
13、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键参与的非经典正碳离子外型原冰片醇的对溴苯磺酸酯溶剂解速度外型原冰片醇的对溴苯磺酸酯溶剂解速度比相应的内型化合物大比相应的内型化合物大350倍倍OBsOAcHOAcHOAcOBs-OBs 简单的烷基碳负离子的中心碳原子可能为简单的烷基碳负离子的中心碳原子可能为SP3杂化的角锥形构型,未共享电子对占据正四面杂化的角锥形构型,未共享电子对占据正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体的一个顶点,如果孤对电子要和临近的不饱如果孤对电子要和临近的不饱和原子团发生共轭,则为平面构型和原子团发生共轭,则为平面构型。 SP3杂化的角锥形构型容易发生反转,反转是杂化的角锥形构型容易发生反转,反转是通过中心碳原
14、子的再杂化,有通过中心碳原子的再杂化,有SP3杂化转变为杂化转变为SP2杂化,最后达到平衡杂化,最后达到平衡 R3R2R1:R1R2R3:R3R2R1:SP3杂化SP2杂化SP3杂化第二节:碳负离子第二节:碳负离子 (Carbanions)C碳负离子的结构碳负离子的结构10928sp3 杂化杂化棱锥型棱锥型C90sp2杂化杂化平面三角型平面三角型. .烷基负碳离子为棱锥型烷基负碳离子为棱锥型孤对电子处于孤对电子处于sp3杂化轨道上,杂化轨道上,C -稳定。稳定。 轨道夹角为轨道夹角为109 28时,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小,时,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小,利于负碳离子稳定。利于负碳离子稳定。二、影响负碳离子
15、稳定性的因素:二、影响负碳离子稳定性的因素:1) s-性质效应性质效应CCHCH2CHCH3CH22) 诱导效应诱导效应 P733)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P72 1. C-H的异裂的异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生成)C H + BC + HB共共轭轭酸酸共共轭轭碱碱NH3Ph3CHPh3CNaNaNH2液液 NH3NH3CCHHCCHNaNaNH2液液 NH3CH3COCH2COOEtCH3COCHCOOEtNaOEt三、三、负碳离子的生成负碳离子的生成2. 负离子对双键的加成负离子对双键的加成OCH3CCHHCH OCH3CHCH2CHOCH3HOCH3鎓内盐鎓内盐 磷鎓内盐
16、的X光结晶结构研究表明:碳为平面结构,即为SP2杂化。Ph-CH2P+PhPhPhCH2PPhPh鎓内盐(ylid)是指一种化合物,在其分子内含有碳负离子,和碳负离子相邻的杂原子带正电荷,这些杂原子为P、N、S、As、Sb、Se等自由基自由基 (Free radical)也叫游离基,任何具有未配对电也叫游离基,任何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物质称为游离基。子的物质称为游离基。1900年年Gomberg首次制得稳定首次制得稳定的三苯甲基自由基,确立了自由基的概念的三苯甲基自由基,确立了自由基的概念。第三节:自由基第三节:自由基一、一、 自由基的种类和结构自由基的种类和结构烷基自由基:如(烷基自由基:如(C
17、H3)3C.烯丙基型自由基:烯丙基型自由基:H2C CHCH2桥头碳自由基:桥头碳自由基:不同的自由基可能采取不同的自由基可能采取sp2杂化的平面型、杂化的平面型、sp3杂化杂化的棱锥型,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棱锥型,或者介于两者之间。未成对电子所处轨道的未成对电子所处轨道的s成分是依下列次序递减的。成分是依下列次序递减的。CH3CH2FCHF2CF3甲基自由基、烯丙基自由基、苄基自由基、乙烯基甲基自由基、烯丙基自由基、苄基自由基、乙烯基自由基为自由基为平面型平面型。伯烷基自由基接近伯烷基自由基接近sp2叔烷基自由基接近叔烷基自由基接近sp3桥头碳自由基则为桥头碳自由基则为sp3杂化的棱锥构型。
18、杂化的棱锥构型。 1、热解、热解在加热的情况下,共价键可以发生均裂而产生自在加热的情况下,共价键可以发生均裂而产生自由基。由基。二、二、 自由基的生成自由基的生成主要有三种产生自由基的方法:热解、光解主要有三种产生自由基的方法:热解、光解和氧化还原。和氧化还原。R R 2R常用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常用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偶氮二异丁腈腈(AIBN).COOCOO80100CCOO+ CO2N NCCCH3CH3CNCH3CH3CN80100CN NCCH3CH3CNCCH3CH3CN2、光解、光解 在可见光或者紫外光波段,对辐射具有吸收能力在可见光或者紫外光波段,对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有机化学 中的 活性 中间体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