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XX 年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小学部分)一、填空: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 (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 (普及性)和发展性。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2、展)。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6、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思考)、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8、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 、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9、教师教学应该
3、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0、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12、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 ( 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13、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14、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 年级) 、第二学段(4-6 年级) 、第三学段( 7-9 年级) 。15、课程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1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
5、标,并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17、数学学习活动的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标准使用(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18、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20、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
6、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21、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 (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 (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22、死记硬背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23、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二、判断: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
7、中教学方法的全部。()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性。()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1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
8、、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1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16、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7、课 程 标准 认 为 , “ 数 学 教 学 是 数 学 活 动 的 教 学 ” 。()
9、18、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19、新课程从第二学段( 46 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2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21、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构成.22、 一 位现 代 教 师 的教 育 观 念总 比 过 去 时代 的 教 师 先进 。( )23、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因而中小学应能够接纳社会中存在的一切文化。( )24. 我国目前的教育应特别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必突出强调科学精神。( )25. 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
10、()26. 只 要 充 分 重 视 教 育 , 就 一 定 能 促 进 社 会 的 发展。()三、选择题:(一)单选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2)的过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教教材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要求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联系生活学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 )的教学。概念计算 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 )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 )的动词。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多样评价9、 学 生 的数 学 学 习活 动 应 当是一 个生 动 活 泼的 、主 动的 和( 2)的过程。单一富有个性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用数学学习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 )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12、 标准安排了( B)个学
12、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 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 年全国
13、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 普及性 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 B 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
14、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BC )。A 组织者 B 引导者 C 合作者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 B C ) 。A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8、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AB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C学
15、生对数学应用能力9、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ABC )。A 概括性 B 问题性 C 相似性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四、名词解释: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
16、形式。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
17、,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同类词有: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7、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认识,会。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同类词:证明。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感受,尝试。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同类词:体会。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五、简答
18、题: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答: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4、义务教
19、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答: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在
20、具体情境中, 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臵。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答: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
21、质是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六、简述题: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 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
22、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
23、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4、: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 与学生
25、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3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
26、能的理解和掌握中,教师要注意哪些?“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 又是落实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
27、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臵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例如,对于整数乘法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 对于尺规作图, 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 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基本技能的形成, 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
28、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4 、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
29、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5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
30、胆质疑?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 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例如,当学生知道自己课堂练习有误、能够改正却又不努力改正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说: “你已经知道解题有错误,必须自己改正,相信你自己能够改正。”这里, “必须自己改正” 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能做的事负责任”, “相信你自己能够改正”则是给学生以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如,
31、学生不能合适地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时,教师不应随意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而应倾听学生的意见,也不要以自己预设的“标准”简单地否定学生的意见, 而应机敏地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具有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恰当的引导。6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
32、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例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预设”问题的意图时,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预设”没有想到的质疑时,学生的活动进展与教师的“预设”有差异时,这都需要教师适时调整预案,以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 并
33、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教学活动中, 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展开、 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
34、分强调推理的形式。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 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 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 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
35、的不足。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要以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为基础。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中,应当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 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还应当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象、 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 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 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7、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有哪些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