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pdf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9、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 执著追求的精神; 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 “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
2、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3、教师准备写有本课生词的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 “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
3、真理的精神。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 17 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写有本课生词的小黑板)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 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
4、, 反复读一读, 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受。3、小组内初步交流。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段落:( 一)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 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 磅重的 10 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
5、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把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 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 磅重的铁球快 )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 二)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
6、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 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他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三) 、朗读第五、六自然段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 :坚持己见,不
7、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 25 岁的年轻人 )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 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四、指导朗读: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体会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 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格魅力。五、指导学生写字
8、:1、在读小黑板上的生字。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2、分析重点生字的结构:执、奉、释等3、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4 、抄写生词。板书设计: 30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 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 )-不迷信伽利略分析( 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 )-善于思考试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科学态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练习,积累句子。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2、指名说一说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二、结
9、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1、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 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 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 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
10、密,注意“如果。 。那么” “。 。 。但是” “如果。 。 。就。 。 。 ”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3、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 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 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教师范读第
11、六自然段)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 那就是不迷信权威, 执著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再镒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4 描写恰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4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 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
12、的变化进行对比。) 5、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四、课堂练习:1、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 一先一后着地, ( ) 同时。3、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例:伽利略是科学家。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
13、科学家。、河水流淌。_ 、树结满果子。_ 、晓伟是学生。_ 五、布置课外作业: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 ,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0 全神贯注教学分析:这篇略读课文, 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 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 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目的要求:1、结合理
14、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写有本课词语的小黑板。2、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罗丹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
15、纠正读音。(2)谈谈读后的 收获。(3)出示写有本课词语的小黑板,指名领读,齐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三、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四、读议结合,理解语句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16、(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 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 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 “猛然想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