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即事感怀诗》教案.pdf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即事感怀诗》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即事感怀诗》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 三) 即事感怀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2、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难点: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鉴赏技巧: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例: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所即之事送友人所感之情惜别答:颈联两句是很工
2、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一、赠别诗鉴赏的一点技巧:1、正确理解一首赠别诗词,首先得从主题入手。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2、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李白 送友人 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采用比喻, “白云”、 “落日”,形象鲜明生动,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恰到好处之妙。3、领会诗词
3、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也是理解赠别诗词的一个关键。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化用诗经中“萧萧马鸣”,点石成金,把马犹如斯,人何以堪的缱绻之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 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如李白 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
4、细节描写。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送别的人, 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的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还有, 课本里柳永 雨铃霖 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则更为典型,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 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你看, 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
5、,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与李白的“挥手自兹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5、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这一点也很重要。先看一下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的最后一句就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丝”是“思”的谐音。诗人将“相送情”和“散丝”“互藏其宅”,可谓“妙合无垠”,且富有创新。 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等,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赠别诗练习: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6、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 旧址属今武汉市) ,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 友人心志高远, 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7、6 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分) (2)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 分)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 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 越觉离别的难堪。 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答出反衬 2 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8、,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 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 分)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二、 思乡怀人类诗歌的鉴赏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
9、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 构建图景; 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鉴赏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
10、,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 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练习:1、广东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注:此诗约作于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
11、系全诗进行分析。解析:所即之事怀归所感之情思乡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 “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
12、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 分)(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 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 分)答:( 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 分,每点1 分)(2)角度举例: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
13、“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角度选对2 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 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夜怀吴中陆游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
14、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 相比之下, 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2) 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 (1) 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 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 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
15、,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 分)答:(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 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
16、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胸怀的广阔。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原因:(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 (1) 秋暮、衰荷、乱雨、冷月“无侣”(或“单栖”) (2)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6
1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 分)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 叫炼字; 使思想出众, 句意警人, 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 3 分)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即事感怀诗 诗歌 鉴赏 系列 划分 类别 感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