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 年第 2 期 环境 、 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 涂正革 内容提要 : 考察中国环境问题 , 必须从实际出发 , 综合考虑工业增长 、 资源节约与环境 保护 。 本文根据我国 30 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 、 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 计算各地 区环境技术效率 , 衡量环境与 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 并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 析 。 研究发现 : ( 1) 区域间环境工业协调性极不平衡 。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 较为和谐 , 但是中西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 , 陕西 、 山西 、 广西 、 甘肃和宁夏等 5 地 区工业与环境关系严重失衡 。 ( 2) 实现环
2、境工业协调发展 , 必须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升级速 度 、 深化产权结构改革 , 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 ; 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投入强度 , 加强国 有企业技术改造经费的管理 , 提高其使用效率 ; 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 , 限制高污染 、 高能耗性产业的 进入 。 总之 , 只有全面协调 、 均衡发展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 实现国民 经济 又好又快 的发展目标 。 关键词 : 环境技术效率 环境工业协调性 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 但是资源及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 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已逼 近环境承载极限。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 2004显示 ,
3、 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 的经济损失为 5118 亿元 , 占当年 GDP 的 3 5% , 而当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 2874 亿元 , 占当年 GDP 的 1 8% 。 可见 , 在保持工业增长的同时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实现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 的发展 , 已成为 十一 五 期间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2006 年 1 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 ,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布了 2006 年世界环 境绩效排 名 EPI (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 EPI 通过 设 立一系 列理 想目标 ( 100
4、% 达到可饮用水标准、二氧化碳排放为 0 等 ) , 继而评测 133 个国家和地区与该系列指标的接 近程度。 EPI 得分较高的地区几乎都来自于经济高度发达国家。最高分 88 分 ( 满分是 100 分 ) 由新 西兰获得 , 接下来是瑞典 ( 87 8) 和芬兰 ( 87)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几乎都处于最低分的第四 级和第五级。中国在 133 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 94 位。非洲大陆一片红 ( EPI 得分较低的地区 , 用 深红色显示 ) , 尼日尔得分是 25 7, 排名最后。 EPI 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标准 , 用以评估、比较环境政策的有效性。但是 , EPI 只反映环
5、境质量 , 并没有考虑地区经济的发展。就中国而言 , 发展地区经济 , 解决 13 亿人口的温饱和就业问 题 , 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然而 , 工业发展却又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因此 , 考察中国环境问 题 , 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 , 兼顾工业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 综合考虑。本文根据我国 30 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 计算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 , 衡量中国各省 * 涂正革 , 华中师范 大学经济学院 , 邮政编码 : 430079, 电子信箱 : tuzhengge 163. com。本研究为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 环 境、资 源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模式
6、研究 ( 编号 : 07BJY019) 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湖北省工业增 长模式研究 ( 编号 : 2007 030) 的 阶段 性成果。感谢刘磊珂出色的助研工作 ,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对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的意见和建议 , 当然文责自负。 93 涂正革 : 环境 、 资源与工业增长 的协调性 市地区环境、资源与工业协调性 , 这对于以科学发展观考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实践意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对中国工业效率的关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否持 续 , 不仅对中国 , 对世界经济也意义重大。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地区等因素考 察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
7、效率及其差异的决定因素。 Jefferson et al. ( 2000) 讨论了中国工业生产力 的变化趋势及其测度问题 , 并考察了中国工业的所有制、生产率变化及财务绩效等 ; Wu ( 2003) 考 察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并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 Zheng et al. ( 2003) 采用数据包 络分析方法 ( DEA) 研究中国各地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技术效率 , 发现在沿海、中部 和西部地区中沿海地区企业的效率较高。宋立刚、姚洋 ( 2005) 通过对 1995 # 2001 年 683 家国有企 业的调查 , 发现改制对企业的利润率有积极的正影响 ,
8、 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较弱。刘小玄、李利 英 ( 2005) 通过对 451 家样本企业 ( 1994 # 1999) 的调查数据的分析、抽象和概括 , 得到了企业改制的 典型特征 : 国退民进的改制方向与企业效率提高的方向是一致的 , 即产权改革推动了效率的提高。 姚洋、章奇 ( 2001) 运用 1995 年工业普查的数据研究了影响 技术效率的综 合因素。涂正 革、肖耿 ( 2005a, 2005b) 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考察 37 个工业行业 1995 # 2002 年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效率 , 发现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竞争度等因素对企业技术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上述研究得出了许 多有政策
9、意义的结论。但是 , 这些研究都忽略了 一点 # # # 没有考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对生产效率 的影响。 工业生产不可避免要产生污染物 , 如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 中 国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 已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考虑环境约束 , 从效率角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的文献仍然十分鲜见。国内其他学者对环境的研究大多数都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EKC) 假设检 验中国环境污染排放是否存在随着人均产出水平增长而逆转的拐点 ( 如彭水军、包群 , 2006; 曹光辉 等 , 2006) 。于峰和齐建国 ( 2007) 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 国主要经济要素与环境污染的
10、关系 , 结 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恶化了我国环境 , 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改善了我国环境 , 贸易自由化诱 致的经济结构变化有双重环境效应 # # # 污染天堂动因的消极环境影响、要素禀赋动因和其他动因 的积极环境影响 , 但自由贸易的总环境效应是积极的。本文考虑环境污染排放研究中国工业企业 效率 , 采用 1998 # 2005 年中国分 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方 向性距离函数 ( direct ional distance function) 方法 , 考察各地区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 协调性 , 并对环境工业协调性的地区间差异因素 进行了回归分析。 本文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 第一 ,
11、 在 Fare 等人 ( 2006) 研究的基础上 , 讨论了环境技术、方向性环境 距离函数的特性 , 及其与传统距离函数的差异 ; 第二 , 根据环境技术效率的高低提出了地区环境工 业协调发展指数 , 衡量环境、资源与工业的协调性 , 考察各地区经济 又好有快 发展的程度 ; 第三 , 从结构 ( 轻重结构、规模结构和产权结构 ) 、人均产出水平、技术经费投入强度 ( 研发投入强度、技术 改造投入强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强度 ) 和 FDI 等方面考察了环境工业协调性的决定因素。 本文第二部分给出研究方法框架 ; 第三部分是数据及变量的界定说明 ; 第四部分是环境工业协 调性现状的实证结果 ; 第
12、五部分是环境工业协调性的决定因素分析 ; 最后是结论。 二、分析框架 # # # 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 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 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增长同样、甚至更加受到关注。污染是企业将 内部治理成本推向公众 , 由社会承担。环境管制后 , 这种格局发生变化 , 企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污 染治理成本 , 某些污染严重的企业甚至可能被关闭。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 , 企业 的总产出会相 应减少。环境管制越严格 , 产出减少越多。因此 , 必须协调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间的矛盾 , 在 94 节约资源同时 , 尽可能多生产好产品和尽可能少排放污染。 2008 年第 2 期 如何衡量环境污染对产出的
13、影 响有两种思路 : 一种是将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作为要素投入来 考虑 , 污染减少就必须增加用于污染治理的资源投入。但问题是 , 这种方法很难厘清要素资源投入 中哪些用于污染治理、哪些用于好产品的生产 , 因此在实证研究中较少采用此类方法。另一种思路 是将污染作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副产品 , 减少这种副产品必须将一部分资源用于污染治理 , 其结果必 将导致好产品的减产。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较为复杂的计算。下文的分析中 , 笔者将 采用第二种思路衡量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关系 , 并考察影响环境与工业协调性的决定性因 素 。本部分主要涉及到三个重要的概念 : 环境技术、环境技术效率和方向
14、性环境距离函数。 ( 一 ) 环境技术 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 文献中常称这些不受欢迎的副产品为 坏 产品 , 正常的产出 称为 好 产品。包括 坏 产品在内的产出与要素资源投入之间的技术结构关系 , Fare 等人 ( 2007) 将其称为环境技术 ( t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环境技术与传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结构不同 , 在投 入一定的情况下 , 减少环境污染排放需要投入净化设备 , 相应地会减少 好 产品生产的投 入 , 导致 好 产品减产。用产出集合模拟环境技术 : P( x ) = ( y , b ) : x can produce ( y
15、, b) , x R+ ( 1) 集合 P( x ) 是指 N 种要素投入 x 所能生产的 好 产品与 坏 产品产量的所有组合。投入向量 x = ( x 1 , %, xN ) R+ ; 好 产品向量 y = ( y 1 , %, yM ) R+ ; 坏 产品 b = ( b1 , %, bJ ) R+ , 指生 产 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 , 如 SO2 等废气、废水。 衡量环境 技术 的 ( 可 能 ) 产出 集合 P ( x ) 具有 四大 特 性 : ( 1) 联合 弱可 处置 性 ( jointly weak disposability) , 即 好 、坏 产品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同比
16、例增减特性 , 减少污染排放要付出代 价。从数学集合的概念 , 环境技术的这个特性就是 好 产品与 坏 产品一起具有弱可处置性 , 即 : 如果 ( y , b ) P ( x ) , 0 & & 1, 那么 ( y , b) P( x ) 。这个特性考虑了 坏 产品的减少需要投入资 源设备治理环境污染 , 结果导致正常的产出因为投入减少而减产。 ( 2) 强可处置性 ( strong or free disposability) 。 好 产品具有完全可处置性 , 即如果 ( y , b) P ( x ) , 且 y & y , 那么 ( y, b ) P ( x ) 。 强可处置性的涵义是
17、, 在投入和污染规模相同的条件下 , 正常产出可多可少。正常产出之间的差 距 , 反映了环境管制约束下的技术效率高低。 ( 3) 环境技术还有一个 特点是没有 坏 产品就没有 好 产品 , 即 ( y , b) P( x ) , 且 b = 0, 那么 y = 0。 ( 4) 如果 x (x , 那么 P ( x) P ( x ) , 即投入要素 x 具有自由可处置性 ( free disposability) 。 本文用数学公式表达满足环境技术性质的活动分析 ( act ivity analysis) 或 DEA 模型。假定时期 t = 1, %, T , 有 K 个决策单元 , k= 1,
18、 %, K , 其投入产出向量为 : ( x ( K ) N) , y ( K ) M) , b( K ) J) ) 。使用这些 投入、产出和污染数据 , 可以构造满足上述条件的环境技术 : K K P ( x ) = K ( 2) k= 1 ( 二 ) 方向性距离函数与环境技术效率 环境技术是衡量环境效率的基础。环境技术实际上给出了环境产出的可能前沿 , 即在给定投 入 x 条件下 , 最大产出、最小污 染的集合。基于环境产出前沿就可以测度环境技术效率。衡量的 环境技术效率 , 有两种思路 : 第一种思路是给定污染物 b , 以 好 产品的实际产量与最大产量之间 的比率衡量环境技术效率。这种
19、方法经常会招致批评 , 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时期 , 因为公众的愿 望往往是既要求工业快速增长 , 又要求污染排放减少。为此 , 提出了测度环境技术效率的第二种思 95 N N M J t t t t t t t zkyim (yk, m , m = 1, %, M ; zk bk, j = bk, j , j = 1, %, J ; k= 1 k= 1 t t zkxk,n & x k, l , n = 1, %, N ; z k ( 0, k = 1, %, K 涂正革 : 环境 、 资源与工业增长 的协调性 路 : 既要求产出增长 , 又要求污染减少。这就是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的思想。方向
20、性环境距离函数 值测度了在给定方向、投入和环境技术结构下 , 好 产品扩大和 坏 产品缩减的可能性大小。这与 传统的产出距离函数的含义不同。 Shephard( 1970) 提出的产出距离函数衡量 好 产品和 坏 产品 同时可能扩张的倍数 , 假定好产品与坏产品具有强可处置性 , 污染物没有环境管制约束。 设方向向量 g = ( gy , - gb ) , 根据 Luenberger( 1995) 短缺函数 ( shortage function) 的思想构造了方 向性环境产出距离函数 : !0 ( y , x , b ; gy , - gb ) = sup : ( y + gy , b -
21、gb ) P ( x ) ( 3) 这里 , 好 产品与 坏 产品被同样地对待 , 对于给定投入 x , 当产出 ( y ) 和污染 ( b ) 按照相同比例扩 张和收缩 , 就是产出 y 增长、污染物 b 减少的最大可能数量。因此 , 方向性距离函数值衡量了生 产者相对于前沿环境技术水平 , 非效率 ( inefficiency) 的大小程度。 类似传统技术效率 ( Farrell, 1957) 的定义 , 环境技术效率为 好 产品的实际产出量 y k与环境技 术结构下的前沿 产出量 ( 1+ ) * y k的比率 : ETE ( y k, x k, bk; yk, - bk ) = 1 (
22、 1+ D!0 ( y k, xk, bk; yk , - bk) ) ( 4) 环境技术效率与传统意义的技术效率的区别就在于产出前沿不同。按照一定方向 , 方向性环 境产出距离函数同时考虑 好 产品扩张、坏 产品减少的最大可能性。环境技术效率不仅反映 好 产品与最大 好 产品的差距 , 也反映 坏 产品与最少 坏 产品的差距。假若生产者的实际投 入产 出为 ( yk , x k, bk) = ( 4, 1, 2) , 环境前沿产出 ( y , x , b ) = ( 6, 1, 1) , 于是 , 方向性环境产出距离 为 0 5, 环境技术效率为 0 66。 图 1 说明了 Shephard
23、 产出距离函数和方 向性环境距离函数的差异。前者是是一条射 线经过观察到的产出向量点 A , 好产品 y 与 坏产品 b 同比例增长到前沿产出 C 点 , 而方 向性产出距离函数则沿着方向向量 g = ( gy , - gb ) 扩张 y 、减少 b 到达产出前沿 B 。参照 技术是包含所有产出向量 ( y , b ) 的集合 P ( x ) 。根据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 , 从产出向 量 A 到 B , 在产出向量集合 P ( x ) 前沿 B 点 图 1 方向性环境产出距离 函数示意图 里 = D!0 ( y , x , b ; gy , - gb ) 。 gy 被加 到好产品向量 y , 从
24、坏产品向量 b 中减去 gb 。凡属于集合 P ( x ) 的可行产出向量 , 方向性距离 函数 !0 ( y , x , b ; gy , - gb ) (0, 当且 仅当向量 ( y , b ) 在产出前沿上 , 方向环境产出距离函数值等 于 0( 最有效率 ) 。 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不仅决定于 ( y , x , b ) , 还决定于方向向量 g , 因此 , 当方向向量 g = ( 1, 0) , 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就变成 Shephard 的产出距离函数 , 这说明后者只是前者的特例。本文 采用 Chung, Fare and Grosskopf( 1997) 定义的 Malmqui
25、st Luenberger 方法 , 将方向向量确定为 g = ( y , - b ) 。其经济含义是 好 产品与 坏 产品都是在现有基础上比例性增减。通过求解数学线性 + 方向向量的确定具有一定主观性 , 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 坏 产 品的危害 大小。比如 , 在 一个贫穷 地区 , 生存 的重要性 远 远高于污染对人的危害 , 因此 , 就可能忽略了污染排放 , 没有环境管制。而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 , 极少的 污染排放也是 不允 许的 , 环境 管制相当严格 , 因而 , 就确 定较 y 大得多的 gb。因 为不同时期和地区 , 人们对污染的容忍度 不同。 Fare 等人 ( 1997
26、) 定义 的 Malmquist Luenberger 指数所确定的方向向量具有中性特点。 96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t * 的产出向量为 : ( y + g , b - g ), 这 * t t t t * t 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2008 年第 2 期 规划问题计算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 生产者 k( y 出距离函数为 : T t t t t t k , x k , b k ) 在参考技术 P ( x ) 下的方向性环
27、境产 ! 0 K ( y k t , x t k , b k ; y k , - bk t ) = max s . t . k= 1 K z ky t t k, m ( ( 1+ ) y t k, m , m = 1, %, M, ( 5) k= 1 K zk bk, j t t = ( 1- t ) b k, j , j = 1, %, J , t k= 1 zkxk, n & x k, n , n = 1, %, N , zk ( 0, k = 1, %, K 三 、数据及变量界定 本文研究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 以 1998 # 2005 年 30 省市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为基
28、本研究单元 , 以地区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以固定资产净值、工业煤炭消耗量和劳动从业人数为 要素资源投入指标 , 以工业 SO2 排放代表废气污染指标。 1998 年中国确定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作为考察重点 ,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 特别是中国民营经济体的壮大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量从 1998 年的 16 万多家快速增长到 2005 年的 27 万多家 , 8 年增 长约 11 万家。 2005 年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 7 22 万亿元 , 占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 93 8% 。因此 , 作为中 国工业绝对主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其污染排放、资源消耗与工业
29、增长的协调性 , 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整个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的变化状况。 对于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达一国或地区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整体水平 , 国内外现有研究尚未 给出答案 , 国内外相关研究普遍采用具体污染指标 , 特别是 SO2 排放量指标来反映环境污染水平。 这是因为 SO2 作为一种主要环境污染物 , 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 , 生活排放量相对较小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就受到各国的严密监测 , 与其他污染物相比 , SO2 既与经济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又具有统计连续性。 本文采用各地区工业煤炭消耗量代表资源性原材料投入 , 一方面煤炭消耗直接关系到 SO2 的 排放量
30、 , 另外考虑的是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 其使用效率关系能否真正意义上保护环境 , 节约 资源。此外 , 为了考察环境技术效率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 本文对地区资本有机结构 ( 人均资本拥有 量 kL ) 、地区人均收入水平 ( yl ) 、大中型 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 ( lmsrnd)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经费支出 ( trenovat )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 ( timport ) 、地区所有制结构 ( soe- ratio ) 、地 区规模结构和轻重工业结构等因素进行模型回归分析。表 1 给出了本文变量的简单统计概述。 四、环境技术 效率与环境工业协调性评价 (
31、一 ) 环境技术效率与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 发展的评价 从社会福利角度 , 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和尽可能少的环境污染 , 是工业活动的理 想境界。这与我国当前倡导经济发展 又好又快 的导向一致。 快 是指经济增长速度高 , 好 指 + 匿名审稿人认为煤炭消耗是一种中间投入 , 那么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有些不 妥 , 建议采用工业 生产总值作为 产出 指标。实质上本文也做过以工业总产值、 SO2 排放作为产出、以固定资产净值、中间投入和劳 动人数三要素投 入指标的情形 , 由于 中间投入部分含义不同、产业间差异很大 , 故本文仍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 , 将煤炭作为特殊的要素投 入
32、 , 主要考虑到煤 炭消 耗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而且 , 本文也对比过是否加入煤炭要素投入的计算结果 , 发现考虑煤炭资源投入所计 算出的效率值 更能 够体现特殊资源的效率。详细数据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97 + 涂正革 : 环境 、 资源与工业增长 的协调性 表 1 投入产出 、 价格及环境技术效率因素变量的统计描述 变量 工业增加值 ( 单位 : 亿元 ) 工业产品价格指数 ( 1998 年为 1) 固定资产净值 ( 单位 : 亿元 ) 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 1998 年为 1) 就业人数年均余额 ( 单 位 : 百万人 ) 工业煤炭消耗量 ( 万吨 ) 工业 SO2 排放量 ( 单位 :
33、吨 ) LMS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 万元 ) LMS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 万元 ) LMS 技术引进经费支出 ( 万元 ) 外商企业投资总额 ( 亿 美元 ) 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 ( % ) 地区大型工业企业比重 ( %) 地区重型工业比重 ( % ) 观察数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180 180 平均值 1235. 85 1. 045917 2029. 886 1. 045542 196. 8531 5996. 462 562722. 8 417699. 6 538839. 7 99846. 15 33
34、0. 6604 58. 25356 48. 29636 66. 12951 标准差 1481. 015 0. 133147 1626. 962 0. 056008 175. 7318 4566. 623 383321. 8 561619. 6 562471. 7 121514. 3 534. 065 19. 56125 13. 19045 13. 15348 最小值 48. 67 0. 9 180. 36 0. 96 9. 62 169 18992 5879 173 0 4. 0124 11. 84 17. 88 32. 95 最大值 9416. 39 1. 9 8834. 68 1. 22
35、1085. 65 25681 1760057 3588771 3358731 626985 2889 90 78. 91 91. 16 资料来源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 1999 # 2006 年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1999 # 2006 年 ) 和中国环境 统计年鉴 ( 1999 # 2006 年 ) 整理 ; 本文 产出变量和资产变量的价格采用 1998 年不变价格 ; 30 个省市地区 ( 西藏地 区因数据统计不 全除外 ) 1998 # 2005 年共 8 年 的样 本观察数为 240。 的是污染少、能耗低。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成本、体制、发展阶段等因素限制 , 对大多数地区
36、 ( 企业 ) 而言 , 又好又快 的理想境界往往很难达到。但是距离 又好又快 的理想境界有多远 , 这对于政府 决策和环保机构而言 , 具有重要的政策和实践指导意义。采用人均污染排放量、单位 GDP 污染排 放量等传统的衡量方法 , 虽然易于理解但有很大的局限性 : 人均污染量没有考虑产出和资本等其它 要素的投入 , 而单位 GDP 污染排放量没有考虑资源投入因素。因此这些指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 资源、工业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且传统技术效率的计算仅仅考虑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 的关系 , 没有考虑污染治理。在环境管制条件下 , 企业务必投入一定资源来治理污染 , 这无疑会减 少正常产出的
37、数量 , 而传统技术效率不能反映环境治理对产出的影响。 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 D!0 ( yk, xk , bk ; yk, - bk) , 采用非参数线性规划技术 , 计算单个生 产者 或地区在某一时期相对于环境前沿生产者 ( 给定技术结构和要素资源投入水平 , 产出最大、污染排 放最少的生产者或地区 ) 的距离 , 即生产者相对于环境生产前沿 , 产出扩张与污染缩减的最大可能 倍数。与环境产出前沿的距离越大 , 环境技术效率越低。环境技术效率不仅反映投入、产出和污染 之间的关系 , 也包含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偏好 ( 即方向向量的结构 ) , 从而较全面地描绘现实工业生产 与理想工业社会的差距。
38、 + 根据匿名审稿 人的建议 , 本文比较了方向性环境技术效率与传统的没有考虑环境污 染因素的技术 效率 , 计算的结果 两者 差距显著。从理论上 , 两者评价的标准不同 , 环境技术效率的计算依 赖环境产出前 沿 , 图 1, 生产者 A(yt, bt) 在环境约 束下的产 出 前沿点为 B, 而没有环境约束下的前沿点为 C, 显然 , B 点相对于 C 点而 言 , 产出水平较低 , 但是污染水 平也较低。因 此 , 两种情 况 下计算的效率值差异是前者 ( ete, 环境技术效 率 ) 大于后者 (te 技 术效率 ) 。从 实证计算 结果看 , 我 们以北京 地区 2005 年的情况
39、为 例 , 不考虑污染排放约束 , 北京地区的技术效率为 0 885, 但是在考虑 环境污染后 , 北 京的技术效率为 1, 即为 最佳生产者。两者 差 距的经济含义是 , 对于污染排放受到严格限制的北京地区 , 如果不 考虑污染约束 , 在 现有参考技术 结构下其产出潜 力还有 12% 有 待发挥 , 但是 , 考虑环境管制 , 在现有技术结构下北京地区已经是 最佳生产者。因此 , 对 于北京地 区而言 , 环 境技术效 率 更能够 全 面反映其真实的生产状况 , 特别是包含污染因素。详细数据可向作者索取。 98 T t t t t t + 2008 年第 2 期 针对地区工业而言 , 环境
40、技术效率还反映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和产业层次 , 偏向重工业的产业结 构和较低的产业层次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排放和较少的增加值 , 其环境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因此 , 环 境技术效率 , 不仅反映该地区工业发展、资源与环境间的协调状况 , 同时也衡量该地区产业环境结 构、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本文根据 1998 # 2005 年 30 个省市地区的不变价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劳动人数、工 业煤炭消 耗量和 SO2 排 放量数据 , 计算出 各地区环 境技术 效率 ( E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 并根据 ETE 取值的大小定义环境、资源
41、 与发展的相对协调程度。环 境技术效率等于 100, 表示该地区在全国 30 省市地区的比较中 , 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处于最佳的水平 , 也就是相对 而言 , 资源投入最少、产出最多、污染排放最少。本 文称环境、资源和工业增长处于协调状况 , 为经 济发展 又好又快 。根据环境技术效率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地区环境与工业组织的协调程度。如果 ETE 取值在 ( 90, 100 之间 , 则定义该地区为 环境工业高度协调发展地区 , 即资源投入少 , 产出多 污染排放少地区 ; 定义 ETE 在 ( 80, 90 之间为 环境工业较协调发展地区 ; ETE 在 ( 70, 80 之间为 环境工业较不
42、协调发展地区 ; ETE 在 ( 60, 70 之间为 环境工业不协调发展地区 ; 如果 ETE 小于 60 则为 环境工 业极不协调地区 。下面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 , 基于环境技术效率 , 考察我国 30 个省市地区在 1998 # 2005 年期间 , 环境、资源与工业发展的协调程度及其变化特点。 ( 二 ) 环境、资源与发展协调性的静态评价 利用资源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 , 采用非线性规划技术 , 计算每年各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 1998 # 2005 年环境效率的平均得分 , 上海以 100 分位列第一 , 广东 ( 99 8) 第二名 , 云南 ( 99) 第三名 , 山东和
43、江苏 ( 98) 并列第四名。前 8 名基本上都是东部沿海发达 地区。陕西、山西、广西、甘肃和宁 夏西北地区的 5 省环境与工业协调性恶化 , 环境技术效率达不到 60 分。根据 1998 # 2005 年环境技 术效率的平均值以及对环境、资源与发展协调性的定义 , 我们发现 : 高度协调地区 : 上海、广东、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浙江和福建等 8 个地区 较协调地区 : 天津、重庆和黑龙江等 3 省市 较不协调地区 : 海南、河南、湖北、安徽、吉林和河北等 6 省 不协调地区 : 内蒙古、青海、新疆、湖南、四川、辽宁、贵州和江西等 8 省 极不协调地区 : 陕西、山西、广西、甘肃和 宁夏等
44、 5 省 此外 , 从 2005 年环境技术效率得分看 , 环境、资源与工业发展处于高度协调的地区有 7 个 : 北 京、天津、内蒙古、上海、山东、广东和重庆市。但是 ,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 , 经济高速增长也造成西部 地区环境恶化 , 山西、广西、贵州、甘肃和宁夏 5 省的环境效率得分低于 60 分 , 表明西部地区与东部 沿海地区的差距 , 不仅表现在产出效率低 , 更表现在污染严重。 如果仅仅考虑产出与污染间的关系 , 贵州和山西工业增加值对污染排放弹性非常小。但是 , 考 虑资源投入因素后 , 贵州和山西的环境效率就非 常低 , 都属于环境与工业不协调发展地区。事实 上 , 山西省几乎成
45、为我国北方的污染源泉。由此可见 , 环境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更接近现实 , 更具科 学合理性。 从静态平均情况看 , 30 个省市地区有 19 个地区环境与工业发展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衡状态 , 若 不记西藏地区 , 从国土面积上将有超过 80% 的地区属于环境、资源与工业不协调发展。从地区分 布看 ,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和环境较为协调 , 西部和中部地区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失衡呈现加剧态 势 , 东北地区也不容乐观。 ( 三 ) 环境工业协调性的动态特点 + 由于篇幅限制 , 没有报告各地区 8 年的环境技术效率得分数据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99 + 涂正革 : 环境 、 资源与工业增长 的协调性 1998 年至 2005 年 环境技术 效率的平 均值分别 为 76 9、 77 1、 77 1、 76 2、 76 6、 74 4、 75 5 和 76 4, 环境技术效率呈 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为了考察地区环境与工业发展协调状况的动态变化 , 本文采用 1998 # 2001 年平均环 境技术效 率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