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doc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评 述 第 49 卷 第 16 期 2004 年 8 月 锆 石成 因矿物 学研 究及其 对 U-Pb 年龄解 释的 制约 吴元 保 郑 永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合肥 230026. E-mail: ) 摘要 锆石 U-Pb 定年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 如何对所得到的年龄值给予合理的地质解 释是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的重点 . 本文对近年来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 U-Pb 年龄解释的制约方 面有关 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 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 岩浆锆石 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和 /或扇形分带结构 ; 变质锆石有其特征
2、的内部结构 , 主要有无分带、弱分带、云雾 状分带、扇形分带、面状分带和斑杂状分带等 , 不同成因变质锆石具有其特征的内部结构特点 . 岩浆锆 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其岩石类型有关 , 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中的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升高 ; 不同 成因变质锆石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 , 变质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反映变质锆石的形成环境 . 通 过锆石与石榴石之间微量 元素的配分 , 可以很好地确定含石榴石的高级变质岩中变质锆石形成的具体 P-T 条件 . 锆石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组成同样可以为锆石的形成环境提供明确的限定 . 因此 , 在进行锆石 U-Pb 定年的同时 , 对锆石进行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特
3、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 限定锆 石的形成环境 , 能够为锆石 U-Pb 年龄的合理解释提供有效的制约 . 关键词 锆石 显微结构 微量元素 包裹体 U-Pb 年龄 测定各种地质事件的准确时间是放射成因同位 锆石的形成环境进行限定 , 进而为锆 石 U-Pb 年龄的 素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 由于锆石广泛存在于各类 合理解释提供有效和重要的制约 . 本文将对这 岩石中 , 富含 U 和 Th, 低普通 Pb 以及非常高的矿物 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 以期抛 稳定性 , 使得锆石 U-Pb 定年成为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砖引玉 , 引起同行们对这些方面的注意 , 在进
4、行锆石 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锆石 U-Pb 体系是目 U-Pb 定年的同时 , 加强锆石成因矿物学方面的研究 , 前已知矿物 同位素体系中封闭温度最高的 , 锆石中 对所得到的 U-Pb 年龄赋予更加合理的地质解释 . 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和岩浆岩结 晶年龄的理想对象 . 对于只有单阶段演化历史的岩浆岩 , 锆石 U-Pb 定年 常用揭示锆石内部结构的方法有 HF 酸蚀刻图 往往可以给出非常准确的年龄信息 . 但是对于具有 像、背散射电子 (BSE)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 (CL)图像 复杂演化历史的变质岩 , 锆石往往具有多期生长和 / 等 . HF 酸蚀刻法的应用原理是由于锆石不同区域
5、表 或重置区域的复杂内部结 构 . 虽然锆石记录了相应 面的微量元素含量和蜕晶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其稳定 岩石经历的多期演化历史 , 同时它也给常规热电离 性和抗 HF 酸腐蚀能力的不同 , 在 HF 酸的作用下 , 这 些锆石的内部结构就会显示出来 (图 1(a). 这种方 及获得年龄的准确解释带来了困难 . 法简单易行 , 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 , 但它可能会对锆 高分辨离子探针 (SIMS) 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 石表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 BSE 图像揭示的是 质谱 (LA-ICP-MS) 可以对锆石进行微区定年 . 这 锆石表面平均分子量的差异 . 除可以揭示锆石的 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锆
6、石 定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内部结构外 , 锆石的 BSE 图像还可以很好地显示锆 可以得到锆石不同结构区域的多组年龄 , 这些年龄 石的表面特征 (如包裹体 的分布和裂隙的发育情况 可能分别对应于锆石寄主岩石的原岩时代、变质事件 等 )(图 1(b). 而 CL 图像显示的则是锆石表面部分微 时间 (一期和 /或多期 )及源区残留锆石的年龄等 . 对 量 元素 (如 : U, Y, Dy 和 Tb 等 )的含量和 /或晶格缺陷的 于复杂的变质岩而言 , 这些样品中锆石的多组年龄 差异 , 一般锆石中 U, REE 和 Th 等微量元素含量越高 , 锆石阴极发光的强度越弱 . 锆石的 CL
7、 图像和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最近研究表明 , 锆石的显微 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等可以用来对 1589 1429 1,2 Pb 的扩散封闭温度高达 900 , 是确定各种高级 1 不 同成 因锆 石的 内部结 构特 征 30 35 611 3235 12,13 第 49 卷 第 16 期 2004 年 8 月 评 述 (a) 图 1 HF 酸蚀刻、 BSE 和 CL 图像显示的锆石内部结构 HF酸蚀刻图像 ; (b) BSE 图像 ; (c) CL 图像 . (a) 引自 Pidgeon 等人 30, (b) 引自 Nasdala 等人31 , (c) 引自 Vavra 等人
8、 26 图 2 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 CL 图像 (a) 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 ; (b) 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 ; (c) 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 . (a) 引自赵子福等人 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 (本文 ) 26,42,43 41 , (b)和 (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 BSE 图像的明暗程度往往具有相反的对应关系 . 在绝 从熔体中结晶 44,45 ; (2) 固相矿物分解产生的 Zr 和 20,23,46,47 大多数情况下 , CL 图像反映锆石的内部结构最清楚 , Si, 成核和结晶 ; (3) 从变质流体中结晶 36,4852 ; 也是锆石内部结构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
9、(4) 原岩锆石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 (5) 热液蚀变 岩浆锆 石通常 为半自形到 自形 , 粒径 36 20250 作用对原有锆石的淋滤和溶蚀 . 因此 , 变质 m . 产于金伯利岩及其相关岩石中的锆石常常为 锆石的形成既可以是变质过程中新生长的锆石 (图 3(a), 它形 (少数情况下为半自形 ), 较大的粒径 (毫米级到 厘米级 ) . 部分基性 -超基性岩中的锆石同样具 有 不规则的形状和较大的粒径 . 火山岩中的锆 石具有较大的长宽比值 (比值可以高达 12), 一般为长 柱状或针状的外形特征 . 岩浆锆石一般具有特征的岩浆振荡环带 (图 2(a), (b). 振荡环带的宽度可能与
10、锆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 有关 , 高温条件下微量元素扩散快 , 常常形成较宽的 结晶环带 (如辉长岩中的锆石 )(图 2(a); 低温条件下 微量元素的扩散速度慢 , 一般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 (如 I 型和 S 型花岗岩中的锆石 )(图 2(b) . 岩浆锆石 中还可能出现扇形 分带的结构 (图 2(c), 这种扇形分 带结构是由于锆石结晶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各晶 面的生长速率不一致造成的 . 部分地幔岩石中的 锆石表现出无分带或弱分带的特征 . 在岩浆锆石中 往往有继承锆石的残留核 (图 2(b). 变质锆石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 . 变 质锆石的形成主要有如下五种机制 : (1) 深
11、熔过程中 1590 (b), 又可以是变质作用对岩石中原有锆石不同程度 的改造 (图 3(c), 其中变质增生锆石 既可以形成独立 的新生颗粒 (图 3(a), 还可以在原有锆石基础上形成 变质新生边 (图 3(b). 此外 , 锆石的蜕晶质化或蜕晶质 化锆石的重新愈合作用同样会对原有锆石产生不同程 度的影响 . 变质锆石的外部形态从它形到非常自形 , 并有 图 3 不同类型变质锆石内部结构特点 (a) 完全变质新生锆石颗粒 ; (b) 变质增生边 ; (c) 原有锆石改造形成 的变质锆石 . 短白线为标尺 , 长度 30 m. (a)引自 Hermann 等人 , (b)引自 Rubatto
12、 等人 , (c)为苏鲁仰口榴辉岩中的锆石 (本文 ) 26,34,51,53,54 34,37,38 39,40 36 35 25 评 述 特征的内部结构 , 主要包括 : 无分带 (图 4(a)、弱分带 第 49 卷 第 16 期 2004 年 8 月 分带 (图 5(c)、弱分带或无分带 (图 5(d)等 26 . 榴辉岩 (图 4(b)、云雾状分带 (图 4(b)、扇形分带 (图 4(c)、 冷杉叶状分带 (图 4(d)、面状分带 (图 4(e)、斑杂状 分带 (图 4(f)、海绵状分带 (图 4(i)和流动状分带 (图 4(j)等复杂的结构类型 . 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锆石 具有不
13、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 . 麻粒岩相变质增 生锆石一般为半自形、它形到等轴状 , 内部分带特征 为扇形分带 (图 5(a)、面状分带 (图 5(b)、冷杉叶状 相 变质增生锆石一般为半自形、椭圆形和它形等 , 内 部分带特征主要有无分带 (图 6(a)、弱分带 (图 6(b)、 云雾状分带 (图 6(c)或片状分带 (图 6(d)等 . 角闪 岩相变质增生锆石通常具有规则的外形 , 且以柱面 发育为其主要特点 , 在 CL 图像中一般为无分带或弱 分带的特征 (图 7) . Vavra 等人 对 Ivrea 地区的 角闪 岩相变质 岩石、角 闪岩到麻 粒岩过 渡相变质 (a) 图 4 变质锆石
14、中典型的内部结构 无分带结构 ; (b) 弱分带结构 ; (c) 扇形分带结构 (rd); (d) 冷杉叶状分带 (ft); (e) 面状分带 (bd); (f) 斑杂状分带 (ZCA); (g), (h)溶蚀结构 ; (i) 海 绵状分带 ; (j) 流动状分带 (fl). (a)和 (b)分别为大别山燕子河混合岩和苏鲁青龙山榴辉岩中的锆石 (本文 ), (c)(g)和 (j)引自 Vavra 等人 26, (h) 引自 Schaltegger 等人 24, (i)引自 Tomaschek 等人 52 图 5 麻粒岩相变质锆石 CL 特征 a) 扇形分带 ; (b) 面状分带 ; (c) 冷
15、杉叶状分带 ; (d) 弱分带或无分带 . 短白线为标尺 , 长度 30 m. 引自 Vavra 等人 25,26 图 6 榴辉岩相变质锆石 CL 图像特征 (a) 无分带 ; (b) 无分带到弱分带 ; (c) 云雾状分带 ; (d) 片状分带 . 短白线 为标尺 , 长度 30 m. (a)和 (b)引自 Hermann 等人 , (c)引自 Rubatto 等 人 , (d)引自 Rubatto 等人 1591 16,19,20 16,26 26 16 19 20 第 49 卷 第 16 期 2004 年 8 月 评 述 岩石和麻粒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进行了 详细的外形和内部结
16、构特征的对比研究后发现 , 角 闪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为自形、长柱状、 弱 CL 强度和弱的内部分带 (图 8(a), 过渡相变质岩 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为短轴状、冷杉叶状分带或面状 分带 (图 8(b), 而麻粒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 石则主要表现为等轴状、弱分带等特征 , 少量柱状面 形分带的变质锆石可能形成于前进变质阶段 (图 8(c). 据此他们认为锆石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受锆石生 长时的温度条件控制 , 温度条件控制了锆石各晶面 生长速度 , 导致锆石出现不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 并 推测寄主岩石的性质可能也会对变质增生锆石的外 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 变质流体
17、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脉体中的锆石一般 具有非常规则的外形 , 局部或整个锆石颗粒具有明 显的面形分带或振荡环带 (图 9) . 混合岩化 深熔作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新生变质锆石同样具有 较规则的外形 , 内部分带特征为无明显分带到面形分 带 (图 10) , 部分深熔增生锆石具有典型岩浆锆石 的环带特征 . 受热液作用影响明显的锆石 , 在锆石颗 粒的边部 (图 11(a)和 /或不同生长阶段锆石的边部 (图 11(b)会出现晶棱圆 化、港湾状结构等外形特征 , 且这 些区域阴极发光强度较强、无明显分带 , 为热液溶蚀 作用形成的变质锆石 . 当热液蚀变作用进一步 增强时 , 在锆石的周围会出现较宽
18、的白色蚀变边 (图 11(c), 对这些热液蚀变作用较为彻底的锆石区域进 行微区定年 , 可以得到热液蚀变作用的准确年龄 . 锆石 变质重 结晶作 用是指 结构上 不稳定 的锆 石 , 在一定温压条件下 (一般温度 400 ), 锆石晶 格进 行重新 愈合和 调整 , 使锆 石在结 构上更 加稳 定 . 所以锆石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时并没 有新的锆石生成 , 只是对原有锆石进行了不同程度 的改造 . 锆石的重结晶作用一般优先发生在锆石边 部以及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周围等结构不稳定的区 域 . 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锆石的稳定性低于微 量元素含量较低的锆石 , 因此 , 在同一样品的锆石中 微量元素较高
19、的颗粒和 /或区域更易于发生重结晶作 用 . 受蜕晶化作用影响的锆石区域由于其结构上的 不稳定性 , 最容易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 . 已有实验 图 7 角闪岩相变质锆石 CL 图像 (a) 角 闪岩相变质锆石和残留核 ; (b) 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核和角闪 岩相变质锆石的边 ; (c) 榴辉岩到麻粒岩过渡相变质锆石的核和角闪 岩相变质增生边 . 短白线为标尺 , 长度 3 0 m. (a)引自 Vavra 等人 26, (b)和 (c)引自 Hermann 等人 16 图 8 同一地 区不同变质条件下增生锆石外形和内部 结构特点 (a) 角闪岩相 样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 (b) 角闪岩到麻粒岩
20、过渡相样 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 (c) 麻粒岩相样品中的变 质增生锆石 . 短白线 为标尺 , 长度 30 m. 资料引自 Vavra 等人 26 图 9 变质脉体中结晶的锆石 (a) 榴辉岩脉中的增生锆石 , 具有规则的外形、无分带到局部清楚的 结晶环带 ; (b) 前进变质石英脉中的增生锆石 , 具有清楚的面形分带 ; (c) 前进变质石英脉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 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 , 核部 为 CL 较强、外形不规则的残留锆石 , 边部亮白色区域为后期改造的 结果 ; (d ) 蛇纹岩化过程中形成的锆石 , 具有 清楚的振荡环带和扇形 分带 . (a)引自 R ubatto 等人 ,
21、(b)引自 Laiti 等人 , (c)引自 Rubatto 等 人 , (d)引自 Dubinska 等人 1592 20,23,46,47 42,47 24,25,53 53 30,34,37,4852 26,50 52 51,55 23 47 20 46 评 述 第 49 卷 第 16 期 2004 年 8 月 (a) 图 10 混合岩化过程中的深熔变质增生锆石 无分带增生锆石 (左边 为 CL 照片、右边为二次电子照片 ); (b) 面形分带增生锆石 . (a)引自 Liati 等人 47 , (b)为大别山漫水河混合岩中的锆石 (本文 ) 条件和寄主岩石的化学性质制约 (图 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因 矿物学 研究 及其 Pb 年龄 解释 制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