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9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9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9篇【精品】小学数学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能够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案篇1设计讲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图形平移的方法,并沟通画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1根据“谈话导入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了知识的构成经过。教学时先谈话导入,出示生活中物体的平移现象,让学生在欣赏中温习旧知,然后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最后在拓展应用中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
2、。2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介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本人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亲身经历了“做数学的主人的全经过,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经过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根据性质在方格纸上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在图形的运动中,除了轴对称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平移和旋转)谁能讲一讲你对图形的平移有哪些认识?(图形在平移时,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发生变化,只要位置发生变化)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体的平移现象。设计意图:
3、通过温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探求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86页例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师:请同学们先独立考虑,再组内沟通。预设生1:通过数一数,我发现图形在平移的经过中,对应点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生2:我发现判定图形平移几格的关键是看对应点。生3:我发现图形平移前的各点与平移后的对应点之间的连线相互平行并且长度相等。生4:我发现平移后的图形要用虚线画。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做相应的动态展示。2老师小结:同学们能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借助团队的气力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判定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关键看对应点平移了几格。运用性质画平移
4、后的图形1课件出示教材86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考虑:如何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画。课件演示画的全经过,帮助学生纠正缺乏,总结画法。2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板书关键字)(1)定点: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2)定方向:确定平移的方向。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教学目的:1.探索并把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3.经历与别人沟通算法的经过,培养学习兴趣,学会
5、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把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结合详细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课件、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温习1、口算表内除法63,124,186,357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303,6002,5607,3609讲讲你们是如何想的?3、师出题:844观察这道算式,比拟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相互沟通计算方法。鼓励
6、学生算法的多样化。3、全班汇报,沟通考虑方法。通过沟通、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经过,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4、优化算法。你以为哪种方法?为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本人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讲又笑,干劲可大啦。(2)在画面中参加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让生独立考虑,提出解决的问题“能够分成多少组?。(3)你想用本人喜欢的方法解答吗?(4)让生独立考虑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5)全
7、班沟通,指名讲是如何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三、灵敏运用、拓展延伸1、4628446309963663100572084822、7元84元、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合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络。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共享。小学数学教案篇3具体介绍: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2
8、.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3.引导学生用较完好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浸透点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处,浸透学习目的教育。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教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进行入学教育。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教学难点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2.理解物体分类。3.学惯用完好、规范的语言表
9、述。教具、学具准备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教学步骤一、老师谈话,引起兴趣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处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获,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讲明,世界虽大,但四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今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
10、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机密。这讲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如今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场。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1.看图无序观察。学生看什么讲什么。有学生、教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2.引导有序观察学讲完好话。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老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在
11、浇花,两把喷壶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教师,一共有10名师生。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老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四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教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三、认识
12、同类物体,学习分类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处?2引导同学本人讲一讲: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讲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讲一讲,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由于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3学会看书,
13、指导练习。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老师读题。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圈。3即兴练习请同学看看本人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能够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1.出示4页下列图。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3.指名到前面,指着
14、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4.同学们自由相互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稳固分类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场,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教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六、全课小结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七、布置作业1.回家和家长讲一讲今天学了什么?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讲讲哪些属于同类。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书第5051页,
15、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2.经过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络与区别。教学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教学经过:一、温习旧知1.填空:30厘米=()分米5米=()厘米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师:常用的长度单
16、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计算:(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质疑:猜想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能够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2.师: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1)讲一讲:你准备如何利用学具来操作。(2)四人小组活动。(3)抽生完好表述操作经过: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讲,每层能够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4)师:假如用分米作单位,大
17、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假如改用厘米作单位呢?(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你还能想到什么?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2)四人小组沟通。(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好: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可以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1000分米3,1m3=1000dm3。三、新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书第50页试一
18、试第1题,独立完成。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拟。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拟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拟方式,只要合理,老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联络生活经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本人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可以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讲讲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板书设计:体积单位的换算30厘
19、米=()分米5米=()厘米2平方米=()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1升=1000毫升1m3=1000dm3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把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经过,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经过:一、游戏导入,
20、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39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4、5、6、7、8、9。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讲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机会)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有的小组恰好都能换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的小组有人不能与别
21、人换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学生互相举例讲讲如何的数是奇数,如何的数是偶数。二、猜测验证,认识奇偶性活动1(1)出示题目和情景图: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2)提出问题: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3)探究活动学生可能会运用数的方法得出结果,不一定正确。师:小船摆渡100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你会如何做?能保证正确吗?引导学生运用策略:列表法;画示意图法。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如今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1、试一试(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
22、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105次?请尝试讲明理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你手上只要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开场动手操作。反应:有一小部分学生讲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背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引导感受:假如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沟通:一开场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还是奇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小学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