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 .docx
《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 .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温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把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构造决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的构造关系计算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经过第一课时引入-展示两张外表类似的贺卡提问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贺卡,如今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讲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会不同呢?过渡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构造.因而,我们很有必要把握有关物质构造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过多过多,假如我们不假思考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神,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构造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
3、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过渡研究物质的构造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举例讲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响,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响;Na与O2常温下迅速反响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提问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究竟,必须揭开原子内部的机密,即认识原子的构造.板书第一节原子构造(第一课时)提问关于原子构造,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
4、.请大家讲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如何构成原子的?考虑结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板书一、原子构造考虑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原子构造知识,结合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注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kg)
5、相比拟所得的数值.(学生总结)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探究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能否会有触电的感觉?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考虑原子内部微粒电性结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过渡从原子的.构造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考虑假如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能够得到什么关系?结论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过渡下面,我们再来深化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提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
6、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甲回答:假如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假如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过渡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讲明对初中的知识把握很牢固;乙比喻讲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设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能够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t的卡车来运载.过渡其实,从表5-1中所
7、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可以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要质子质量的1/1836,假如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下面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详细的X原子.比方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考虑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考虑下列问题: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
8、质量数(A)用X表示为O818Al1427Ar1822ClClHH(学生总结)通过考虑练习可总结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三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投影练习1.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A.A-a+nB.A-a-nC.A+a-nD.A+a+n问题探究“O与“O所表示的意义能否一样?考虑结论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过渡由以上计算我们
9、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能够表示如下:板书原子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考虑结论不是,如上述练习中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设原子在化学反响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考虑结论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构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响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络?考虑结论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响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
10、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电荷数口答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离子,带_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_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_电荷.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指正错误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构造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板书设计第2篇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11、?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原子构造)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构造。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构造、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构造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构造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下面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
1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能够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构造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能够转移,进而使物体能够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捉住下面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经过应
13、突出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在温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构造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能够转移,进而使物体能够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经过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经过。1、在温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构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讲明原子大
14、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如今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要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要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构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实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构造的。原子的核式构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实
15、: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可以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一样,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一样。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构造。了解物质的原子构造。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构造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
16、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本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教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经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本人的衣服不时电一下。由于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经常用尼龙织物的,比拟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拟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经过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可以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
17、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第3篇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特别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
18、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学生分析】我县地处偏僻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历,因而课堂上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能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学目的】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
19、数只和原子的质量有关,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通过比拟、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重点: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难点:原子构造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构成【教学媒体】1实验媒体:投影仪、挂图、多媒体2学案附后【教学设计思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来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1、探究讨论法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究讨论促进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师生不断问答,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
20、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2、情景教学法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本课题内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经过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3、分析比拟法让学生分析原子构成的表格,比拟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以到达下面目的A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B训练学生整理资料的技能第4篇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2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经过、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能否能够再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很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本单元的知识能够讲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解决的是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同时介绍原子的大小,原子中各构成成分的大小和电子的运动情况等。第
22、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着重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等。最后教材还资料的形式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2、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确定了下面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经过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图表等资料,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讨论与沟通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
23、欲望和形象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奉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地位作用,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们确立了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内部构造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教学难点为对原子内部构造的认识及各粒子间的关系。二、教法分析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下面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愈加详细与形象,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研究原子的构成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构造教学设计一等奖8篇 原子 构造 教学 设计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