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教案.docx





《端午节的来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来历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节的来历教案端午节的来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老师,经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能够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教案,欢迎大家共享。端午节的来历教案1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捉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把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捉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2、教学难点:捉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三、教学2课时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经过:第一课时一
2、、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字词。(1)重点指导:爱戴(2)文中指谁遭到爱戴,结合句子讲讲屈原为什么遭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讲讲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化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来历?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考虑,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实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实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1)为什么强调特别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
3、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劳累,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劳累,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4、比照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1)出示课件:屈原万分悲愤,就在(悲哀悲戚)(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本人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遭到什么?6、比照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四、通读全文,本人解疑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用本人的话讲讲。五、作业1、抄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回首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4、。(1)题词:端午节的风俗有()()()()。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如今的端午节()。3、自由的根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4、全班沟通。三、资料扩展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讲给大家听。四、布置作业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30端午节的来历传统节日-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端午节的来历教案2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目的: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
5、的传统节日。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活动经过: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师:(老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能够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6、、师:如今,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教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讲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如今教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教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7、,听听屈原的故事(老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如今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如何的感情)师:由于屈原爱本人的国家,他听到本人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讲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
8、屈原的身体。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幼:好师:由于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风俗了。师:如今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幼:纪念屈原。师:在什么时候?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如今呢,在完好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更多端午节相关教案推荐:1.20xx最新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2.20xx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来历3.20xx年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4.2
9、0xx端午节幼儿园小班教案:迎端午,忆屈原5.20xx年端午节教案:屈原的故事6.幼儿园端午节优秀教案范文20xx7.幼儿园中班端午主题教案8.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范文9.端午节的来历教案10.端午的鸭蛋创新教案端午节的来历教案3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讲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放逐到南方。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是战国时
10、期楚国的诗人,他忠实爱国,很有才干。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放逐到南方。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特别悲哀,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讲明百姓特别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祷告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这些
11、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特别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步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步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风俗。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楚,如端午节的来历及其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2.用本人的话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学习复述课文。3.认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把握“佩带、爱戴、
12、措施、诬陷、传颂、尸体、风俗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能够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沟通记忆字形的方法,并相互检查能否会认这些字。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复杂,要重点进行指导。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讲讲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
13、“忠实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特别爱戴。即便他被放逐,也“仍然热爱本人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时,他特别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由于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特别悲哀,想方设法祭奠他、怀念他。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沟通讨论时,要捉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讲明
14、百姓都特别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是讲人们怀着美妙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讲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惯用本人的话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先能够在小组里讲一讲、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沟通。还能够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来历讲给家长、好伙伴听。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教学资料1.词语解释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根据而凭空
15、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放逐: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汨罗江:起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祷告: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恳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祈祷,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祷告包含有“恳求的意思。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端午节的来历教案4教学目的: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把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风俗等词语。2、用本人的话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学习复述课文。3、有感情地朗
16、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2、自制的教学课件。教学经过: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来历)这篇课文吧!二、展示与沟通1、汇报生字词。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风俗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2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根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放逐: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
17、劳动的刑罚。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祷告: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1端午节的来历。2爱国诗人屈原。学生讲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扼要的讲明呢?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3、学生汇报。风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来历: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4、感情朗读。三、反应与检测1、读词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放逐四、课堂
18、小节,置留问题为了纪念屈原,这些风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怎样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来历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30端午节的来历传统节日屈原第二课时一、预习提纲温习导入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风俗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来历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讲一讲。二、展示与沟通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如何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如何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沟通,合作学习。3、组织全班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端
19、午节的来历,同时捉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4、学生汇报,老师引导点拨。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1他忠实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特别爱戴。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最后把他放逐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仍然热爱本人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此处能够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投江原因: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 来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