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1.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小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种群特征间的关系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图示如下:特别提示: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根本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推测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例1】 2022山东理综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
2、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 此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说明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a曲线代表的是大型动物,在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时,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故A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强烈,故而图中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答案 D【互动探究1】 以下现象主要表达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是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
3、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沿海经济兴旺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解析 A选项表达了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大小;B选项表达了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选项表达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选项表达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答案 A考点整合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比拟图中“J型曲线是指理想状态下食物丰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无疾病等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中“S型曲线是指在现实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阴影
4、局部是指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即环境阻力。2对曲线中K值的理解1K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由此引发的种内斗争以及捕食者的数量。2图中“J型曲线无K值,且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S型曲线有K值,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在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也增长最快。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值左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
5、影响资源的再生。2在农林害虫的防治方面,降低农林害虫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的根本。【例2】 2022云南调研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c点以后环境阻力明显变大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率最大的点是bC图中a点的种群增长率大于d点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发生变化解析 某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a点的增长率开始增加,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超过b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c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到达K值。种群的数量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点之后种群的数量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动态变化
6、。 答案 D【互动探究2】 2022济宁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时机B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减少捕捞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的出生率解析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该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对于渔业资源,应该规定禁捕期、禁渔区以及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等。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答案 D考点整合三:生物种间关系的比拟生物种间关系的比拟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
7、图 特征 互利 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假设分开那么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 无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例3】 2022四川卷,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
8、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关系。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那么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被滨螺取食 竞争 浒苔 B坑中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而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时机,所以数量较多 本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
9、物链为_。浒苔滨螺岸蟹海鸥1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水坑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微型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图A中:移入滨螺后,由于滨螺捕食浒苔,导致浒苔数量下降,角叉苔数量有小幅度上升,因此浒苔与角叉苔构成竞争关系。观察图AB,岸蟹的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
10、量呈正相关。B坑在移出滨螺前岸蟹很少,是由于角叉苔占优势,浒苔处于劣势,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捕食,从而造成岸蟹数量较少,滨螺数量较多。该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从图C可以看出: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需要优先保护凸出基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该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由图C可知,当滨螺密度在100只/m2200只/m2时,水坑中的海藻物种数比拟丰富,营养结构相对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知识总结 在种间关系中,捕食关系表现为“先增先减,后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初时被捕食者的数量要多于捕食者的数量,这也是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一个方法。竞争关系表达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11、的变化趋势,甚至会导致弱者灭亡。共生表现为“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关系,二者始终是同步的。【互动探究3】 2022金丽衢联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相互影响,种群变化无规那么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 捕食关系是生物界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