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热控专业施工工艺标准手册.doc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热控专业施工工艺标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热控专业施工工艺标准手册.doc(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1章 热工仪表管路施工工艺示范卡41.1适用范围41.2施工流程说明41.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41.3.1仪表管路外观质量检查41.3.2管路支架施工41.3.3仪表管切断和下料61.3.4仪表管的弯制61.3.5仪表管路敷设71.3.6仪表管的连接91.3.7阀门安装101.3.8排污管路安装111.3.9管路固定121.3.10严密性试验141.3.11管路标识141.4成品示范图片141.5引用标准17第2章 热工表计施工工艺示范卡182.1适用范围182.2施工流程说明182.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182.3.1取样位置的选择182.3.2开孔位置选择192.3.3取样
2、开孔202.3.4取样元件的安装212.3.5阀门安装222.3.6仪表安装242.3.7箱内仪表管后处理262.4成品示范图262.5引用标准28第3章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范卡303.1适用范围303.2施工流程说明303.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303.3.1施工准备303.3.2盘前电缆整理313.3.3电缆头制作、固定和标识323.3.4电缆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353.3.5线号、分线、理线和绑扎363.4示范图片403.5引用标准43DL/T 5161.8-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8 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43第4章 电缆桥架施工工艺示范卡4
3、54.1适用范围454.2施工流程说明454.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454.3.1测量定位454.3.2支(吊)架制作安装464.3.3桥架拼装504.3.4调整及紧固534.3.5桥架接地534.4成品示范图片544.5引用标准56第5章 电缆敷设施工工艺示范卡575.1适用范围575.2施工流程说明575.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575.3.1电缆敷设575.3.2电缆固定595.3.3电缆敷设后固定点615.4成品示范图片625.5引用标准65第6章 电缆套管安装施工工艺示范卡666.1适用范围666.2施工流程说明666.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666.3.1 套管切割、弯制6
4、66.3.2 支架施工676.3.3 套管敷设、固定696.4成品示范图片746.5引用标准76第7章 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示范卡777.1适用范围777.2施工流程说明777.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777.3.1 防火隔板施工777.3.2 有机防火堵料施工797.3.3 无机防火堵料施工817.3.4 防火包施工827.3.5 自粘性防火包带施工837.3.6 防火涂料施工837.4成品示范图片847.5引用标准85第8章 热控盘、柜、箱施工工艺示范卡878.1适用范围878.2施工流程说明878.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878.3.1 基础型钢安装878.3.2 柜体就位与找正89
5、8.3.3 柜体固定928.3.4 盘上设备检查安装938.4成品示范图片948.5引用标准96第9章 接地施工工艺示范卡979.1适用范围979.2施工流程说明979.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979.3.1 裸铜绞线施工979.3.2镀锌扁钢施工989.3.3 盘柜与设备接地1009.3.4 其他要求1029.4成品示范图1039.5引用标准105第1章 热工仪表管路施工工艺示范卡1.1 适用范围 1.2 施工流程说明 本工艺卡适用于热工测量管路、取样管路和排污管路的施工,对于热工气动信号管路、气源管路和蒸汽防冻伴热管路的施工以及机务的取样、加药小口径管道的施工作业可以参照执行。 1.3
6、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3.1 仪表管路外观质量检查 a) 施工前应对仪表管路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管子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纹、锈蚀等现象。b) 仪表管路在使用前应进行污物、杂质的清洁,并将管口临时封闭。 1.3.2 管路支架施工a) 支架制作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选材应符合要求。支架不能用火焊切割、开孔,必须用切割机切割和电钻开孔。 b) 支架安装、焊接应牢固可靠、美观、整齐,尺寸偏差不得超出规范要求,并符合仪表管坡度的要求,如图1.1 所示。 图1.1 支架安装 c) 管路支架的间距应均匀,各类管子所用的支架距离要求见表1.1。 表1.1 支架距离 水平敷设 垂直敷设 无
7、缝钢管 11.5m 1.52m 铜管、塑料管 0.50.7m 0.71m 如图1.2、1.3所示。 图1.2 不锈钢仪表管路支架间距图1.3 仪用空气铜管管路支架间距 1.3.3 仪表管切断和下料a) 管径8mm 及以下钢管和有色金属管应使用专用管子割刀切割,应保证切断面与管子轴线垂直,并除去切口毛刺和棱角。b) 管径8mm 以上钢管建议使用切割机切割,并打磨管口毛刺和棱角。c) 管子切断后,切口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毛刺、凹凸、缩口、氧化铁和铁屑等杂质存在。 1.3.4 仪表管的弯制 a) 金属管子的弯制应采用冷弯方法。 b) 管子的弯曲半径,对于金属管应不小于其外径的3 倍,要求为46
8、D,对于塑料管应不小于其外径的4.5 倍。管子弯曲后,应无裂缝凸坑,弯曲断面的椭圆度不大于10%,如图1.4 所示。 图1.4 仪表管弯制 1.3.5 仪表管路敷设 a) 管路应按二次设计的位置敷设,应整齐、美观,宜减少交叉和拐弯,如需交叉应在隐蔽处进行。不应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有较大振动处。 b) 同一排管接头必须根据现场情况以统一图案布置,要求采用一字形或V 字形图案,如图1.5、图1.6 所示。 图1.5 管接头的一字形布置图1.6 管接头的V 形布置 c) 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12,其它管路应大于1:100,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除气体和凝
9、结液体,否则,应在管路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气或排水阀,如图1.7 所示。 图1.7 管路坡度d) 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越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管(罩)。 e) 敷设管路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应采取补偿措施,如图1.8所示。 图1.8 管路热膨胀的补偿 1.3.6 仪表管的连接 a) 仪表管需要分支时,应采用与仪表管相同材质的三通,不得在仪表管上直接开孔焊接,如图1.9 所示。 图1.9 仪表管三通连接b) 仪表管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若无设计规定两仪表管之间的连接应选用套管接件焊接方式,套管接件内径应与仪表管外径相符,并采用全氩弧焊焊接方式,如图1.10 所示。 图1.10 仪表管套管
10、连接 1.3.7 阀门安装 a) 如果在设备或管道取样部件处直接安装阀门时,必须充分考虑保温层的厚度,必要时可采用加长型取样短接,严禁将阀门埋入保温层内。如图1.11 所示。图1.11 加长型取样管 b) 如果焊接式阀门的接口外径与仪表管外径相差较大时,在阀门接口处应增加变径短接,如图1.12 所示。 图1.12 阀门变径连接 1.3.8 排污管路安装a) 排污管位置应选择在仪表盘、箱下面或在靠平台底下,如图1.13 所示。 图1.13 排污管布置b) 集中布置的仪表排污管应用排污母管布置,母管开孔应保证不会溅水、汽伤人,位置应在便于维护、检修、观察的地方,单个仪表的排污应有漏斗,如图1.14
11、 所示。 图1.14 排污母管的集中布置 c) 排污阀门下应装有排水槽或排水管并引到地沟,排水管坡度应大于1:20,如图1.15 所示。 图1.15 排污管坡度 1.3.9 管路固定 a) 应采用可拆卸的卡子将仪表管固定在支架上,成排敷设的仪表管间距应均匀,一般要求1.53D,管卡必须与管径匹配,固定牢固,见图16。 图1.16 管路固定 b) 管卡的形式和尺寸根据仪表管的直径来决定,一般要求采用单孔双管卡,单孔单管卡,双孔单管卡,U形管卡,如图1.17 所示。 图1.17 U 形管卡1.3.10 严密性试验 严密性试验应按照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8年版执行。 1
12、.3.11 管路标识 a) 施工完毕的管路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示牌。b) 标牌统一挂设于阀门后100mm 内管路上,如管路需保温则挂设于阀门手柄处,如图1.18 所示。 图1.18 仪表标识c) 永久标牌应按工程公司的统一要求制作、挂设。 1.4 成品示范图片 图1.19 给水取样管图1.20 仪表管单孔双管卡固定图1.21 仪表管排列1图1.22 仪表管排列2图1.23 仪用空气管路排列 1.5 引用标准 1998年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L/T 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 DL/T 51822004
13、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第2章 热工表计施工工艺示范卡 22.1 适用范围 本工艺卡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常规热工测量取样元件,仪表和一、二次仪表阀门的施工作业,特殊热工仪表的施工工艺要求可以参照执行。 2.2 施工流程说明2.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2.3.1 取样位置的选择 a) 测孔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测孔应避开阀门、弯头、三通、档板、人孔等对介质流速有影响或会造成泄露的地方,如图2.1所示。 图2.1 测点位置选择b) 两测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的外径,且不小于200mm。压力和温度测孔在同一地点时,压力测孔必须开在温度测孔的前面(按介质流动方向
14、),如图2.2、图2.3所示。 图2.2 温度压力测点位置1图2.3 温度压力测点位置2c) 测量、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不应合用一个测孔。 d) 蒸汽管的监察管段上严禁开凿测孔和安装取源部件。 2.3.2 开孔位置选择a) 对于气体介质,取压口要求在管道的水平中心线以上。 b) 对于蒸汽介质,取压口应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或以下45夹角内。b) 对于液体介质,取压口应在管道的水平中心线以下与水平线成45的夹角范围内,。 c) 测量烟气和风粉带有灰尘或气粉混合物等混浊介质的取样装置,应斜向上与设备成45度角安装,应具有防堵和吹扫结构或隔离容器。如图2.4所示。 图2.4 烟气取样装置 2.3.3
15、 取样开孔 开孔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的措施。开凿后应立即焊上插座,否则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防异物掉入孔内。见图2.5。 图2.5 取样开孔临时封闭 2.3.4 取样元件的安装a) 取样插座焊接完成后应采用胶带或其他材料临时封堵,如图2.6所示。 图2.6 取样插座临时封堵 b) 压力取样测孔直径与取源短管内径偏差不超过(0.51)mm,取压短管垂直偏差2mm,测孔应光滑、无毛刺,如图2.7所示。 图2.7 插座水平、垂直度要求2.3.5 阀门安装a) 一次阀门安装前必须按有关压力要求做水压试验,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5分钟。b) 取源阀门安装位置应方便维护和操作,阀门的阀杆要装在水平
16、线以上的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安装端正牢固,与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c) 直接焊接在加强型插座上的一次阀门一般可不用支架,其他一次阀门必须加固定支架。如图2.8、图2.9所示。 图2.8 热工一次阀门安装 图2.9 热工一次阀门固定 d) 保温、保护柜内的阀门布置应以便于运行和维护为原则,汽、水排污阀门安装要低于二次阀门,如图2.10所示。 图2.10 排污阀、二次阀位置 e) 丝扣阀门安装应拧入阀门两端的管子长度应等于阀门两端的六角体的厚度,误差应小于2mm。管子拧入阀门两端后,六角体上应露出丝扣23扣。拧入前,管子的丝扣应加密封材料,如图2.11所示。 图2.11 丝扣阀门安装 f) 高
17、压阀门安装,阀门与管子连接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如图2.12所示。 图2.12 高压仪表阀门连接 2.3.6 仪表安装 a) 仪表安装要求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进行布置,布置地点应靠近取源部件,如图2.13所示。 图2.13 仪表的集中布置 b) 仪表的安装地点要避开强烈振动的地方,环境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保温、保护柜内的变送器、开关安装间距横向要求为100150mm,柜内仪表布置要求横平竖直;变送器显示屏排列应一致,并易于观察,同时变送器的进线方向应一致,如图2.14所示。 图2.14 保温、保护柜表计布置 d) 仪表安装应竖直向上,固定牢固,如图2.15所示。 图2.15 柜内
18、表计安装 2.3.7 箱内仪表管后处理箱内仪表导压管引入处安装完成后,盘柜应进行必要的密封处理,如图所示。 图2.16 仪表管进柜处的封堵2.4 成品示范图 图2.17 锅炉钢壁温度热电偶图2.18 热工仪表一次阀门布置图2.19 仪表阀门布置及排列图2.20 风烟取样元件安装2.5 引用标准1998年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DL/T 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 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第3章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范卡 33.1 适用范围 本工艺示范卡规定了
19、全厂控制、信号电缆二次接线的施工工艺要求,适用于控制室、电子间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各配电室配电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就地控制箱、端子箱、接线盒、事故按钮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等,其他接线施工作业的工艺要求可以参照执行。 3.2 施工流程说明 3.3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3.3.1 施工准备a) 接线人员须经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b) 确认是否已具备接线条件,实地验证盘柜或设备是否安装完毕、电缆是否c) 到位、照明设施是否齐全、接线场地是否整洁、宽敞。d) 人员分工,实施“专人、专柜、挂牌”接线法。 注:专人:指受过培训,且考试合格的某位施工人员。 专柜:指定的某盘、某台或某柜
20、(包括就地接线盒、就地设备)。 挂牌:指专为跟踪、控制接线工艺质量而设计的接线标识牌。 e) 电缆接线前,应及时在盘、台、柜、就地接线盒门背后的右上方贴上接线标识牌,就地设备应贴在不宜受损的醒目处,并用黑色记号笔填写,具体要求见表3.1。 表3.1 电缆二次接线标识牌 设备名称 责任人 班组 起讫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工艺评定 确认人 3.3.2 盘前电缆整理 a) 电缆头制作前,进盘前电缆(桥架平行段与盘之间的垂直段位置)由该盘接线人员负责整理,应对所有电缆进行合理的编扎,要求端子排布置的位置,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为电缆编排原则,且符合盘内线束走向,并绑扎牢固。如图3.1所示。
21、 图3.1 进盘前电缆绑扎 b) 当盘内电缆较多时,电缆固定可采用分层方式,第一层固定在柜体上,下一层固定在第一层的电缆上,以此类推。要求接较近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外层,接较远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内层,如图3.2 所示。 图3.2 分层固定 c) 盘内每层电缆要求每间隔200mm 绑扎一次,并使用统一颜色的塑料绑线,分层固定时必须保证不同层次的电缆绑扎线在同一截面上,绑扎线笔直、整齐、美观,如图3.3 所示。图3.3 分层距离 3.3.3 电缆头制作、固定和标识 a) 电缆破割 1) 电缆破割应考虑电缆的预留量,并与盘内的电缆预留量保持一致。电缆破割点必须高于盘底的电缆封堵层,同时又不能离端子排过近而
22、影响芯线的正常走向。 2) 电缆破割时,应先将切割刀围着电缆破割点的一周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电缆外层(绝缘层)剥离,不能伤及内绝缘层和芯线。b) 电缆头的制作和固定 1) 电缆头制作前,应根据电缆的规格、型号选择相应规格的热缩套管,同一工程的热缩套管颜色应统一,热缩套管规格选择可参考表3.2。 表3.2 热缩套管与电缆的规格、型号对照表10 12 14 16 18 20 ZRK-4X1.5 ZRK-4X 2.5 ZRK-4X1.0 ZRK-6X1.0 ZRK-6X1.5 ZRJ-2X2X0.75 ZRK-5X1.0 ZRK-7X1.0 ZRK-8X1.0 ZRK-10X1.0 ZRK-14X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专业 施工工艺 标准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