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GDP三面等值探讨修改稿.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GDP三面等值探讨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GDP三面等值探讨修改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GDP三面等值探讨(修改稿)一、生产法与支出法计算GDP相等推导众所周知,支出法计算GDP公式如下: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变化净出口=出口进口消费贡献率=最终消费/GDP投资贡献率=资本形成总额/GDP净出口贡献率=净出口/GDP我们引入以下概念:消费品:用于居民消费的产品(产品包括货物与服务,下同)或被居民用来购买消费的产品,按照习惯即使居民购买住房是为了居住(消费),住房产品也不视为消费品。消费品一般视为最终产品。资本品:不直接用于居民消费的产品,例如建筑物、设备等投资性产品。最终产品
2、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由于GDP是最终产品概念,出口的产品及进口的产品我们只能视为最终产品。出口产品及进口产品其实有很多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例如原油、铁矿石等,但只能视为最终产品。原材料类产品我们一般归到资本品中,如果能够区分,也可以划到消费品中。生产法和支出法的GDP既然是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相等的关系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呢?我们不妨做一下尝试。我们知道对于最终产品而言有如下等式成立: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进口-本期出口-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出口-本期进口我们设:本期销售=本期销售消费品+本期销售资本品 存货变化=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净出口=本期出口
3、-本期进口根据上面的假设,结合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出:最终消费=本期销售消费品资本形成总额=本期销售资本品+存货变化事实上最终产品的期末期初余额包含消费品、资本品,并不完全是资本品。因此支出法计算GDP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的结构是错误的。我们设:存货变化=消费品存货变化+资本品存货变化。新结构最终消费=本期销售消费品+消费品存货变化新结构资本形成总额=本期销售资本品+资本品存货变化。如果我们把最终消费称为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称为投资,上述构成才是消费与投资的真正构成。事实上进出口也有消费品及资本品的构成。出口=出口消费品+出口资本品进口=进口消费品+进口资本品考虑到进口对国民经
4、济增长并没有起到拉动作用(拉动的是外部世界经济),我们对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如下定义:消费=新结构最终消费-进口消费品投资=新结构资本形成总额-进口资本品出口=出口消费品+出口资本品上述的进口投资品中有的不是最终产品(我们视为最终产品),其中有可能是形成消费品的(例如原油),对消费和投资的结构会有一定影响,但估计误差不会很大。如果能获得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则使消费与投资的构成更精确。上述意义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才可以用来表示消费、投资、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消费贡献率=消费/GDP投资贡献率=投资/GDP出口贡献率=出口/GDP有时我们往往议论消费比例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
5、投资拉动,这时用的消费概念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概念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其实是错误的(很无奈,月度数据公布这两项有,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没有)。最终消费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资本形成总额也不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增长是生产概念,不是销售概念,不能用销售概念来谈论经济增长。生产比前期多,体现就是经济增长。销售比前期多,可能是前期生产本期销售,本期生产可能没有增长(数字说明如下:去年生产30万亿,销售27万亿;今年生产27万亿,销售33万亿;今年经济是下降10%,不是增长10%)。支出法并不全是支出(支出容易误解为销售实现,前面数字说明中为27万亿及33万亿)概念,
6、存货变化(前面数字中存货变化是-6万亿)就不是支出(销售)概念。严格意义上讲用“支出”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误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都是支出(销售)概念。消费、投资比例本来就不准确,我们又常常用其它数据代替,因此用消费、投资比例来判断经济增长结构是否合理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讨论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比例的合不合理仅从比例本身来看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看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实现销售。如果大部分(98%以上)实现销售,则不管比例多少,都是合理的;如果实现销售比例(例如90%以下)过低,则不管比例多少(例如美国消费率70%以上,很多汽车没有实现销售,说明汽车生产过多),也是不合理的。我们不
7、要在消费和投资比例上讲经济增长是否合理,这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了解消费与投资的比例,也是有用的。消费比例过小,肯定也是有问题的,这说明消费水平低,与生产是为了消费的目的不符。在现阶段如果将住房消费统计在消费而不是投资中,可能更好一些(会使消费的比例增大,投资的比例减小)。我们还可以定义广义消费和投资:广义消费=新结构最终消费-进口消费品+出口消费品广义投资=新结构资本形成总额-进口投资品+出口投资品此时:GDP=广义消费+广义投资。广义消费贡献率=广义消费/GDP广义投资贡献率=广义投资/GDP。人们之所以在生产法及收入法之外又弄出支出法计算GDP,其中原因之一肯定是有区分消费、投资结构的目的
8、。综上所述,按照经典的定义,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是有问题的。本文尝试进行修改,正确与否,也不能自判,希读者仔细研究。另外,如果真要看经济增长,最好还是看收入增长的情况(收入法),及生产增长的情况(生产法)。如果看经济增长是否健康,应看产销率。产销率如果在100%附近,则是健康的;产销率偏离100%过多(5%以上),则是不健康的。如果看经济运行是否正常,则看基本大宗产品(粮食、石油、煤、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的价格。如果价格波动很大,经济运行有问题;如果在低价位(成本附近),说明经济较冷。如果在高价位(成本价格2倍以上),说明经济较热。如果价格在合理价位(成本价格1.5倍左右),经济运行正常。收入增长
9、率、生产增长率、产销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不用通货膨胀率)是判断经济的最主要指标。这些数据中,产销率统计可能失真的概率最大,收入增长率其次,生产增长率再其次。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较准确。以上我们讨论了支出法计算GDP的办法及生产法与支出法计算GDP相等的原因。结论如下:生产法与支出法相等是根据等式: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进口-本期出口-本期销售=期末余额变化而来,其中的存货变化=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是最终产品的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化,不是非最终产品的存货变化。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本期销售消费品+本期消费品存货变化+出口消费品-进口消费品)+(本期销售资本品+本期资本品存货变
10、化+出口资本品-进口资本品)=消费+投资 原定义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存货变化是错误的。二、生产法与收入法计算GDP相等探讨我们以工业企业为例,此时GDP即为增加值。增加值一般定义为总产出减去总中间投入,或者说是含税产值减去含税中间投入。增加值=总产出-总中间投入 =含税产值-含税中间投入 =不含税产值-不含税中间投入+销项税-进项税=不含税产值-不含税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 其中:含税产值=不含税产值+销项税,含税中间投入=不含税中间投入+进项税应缴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 以上便是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公式,计算增加值还有以下计算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其它税+折旧+营业盈余+应缴增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生产 收入 支出 计算 GDP 等值 探讨 修改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