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西《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共22页).doc
《2012山西《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山西《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心理,根据这些心理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5种因素 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教师 教学内容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
2、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3种过程 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教学前预测评判、教学中监测分析、教学后检验反思 5种因素影响3种过程,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总论 学生与学习心理 教学与教师心理。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3、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美国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l924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通常划分为8个阶段乳
4、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相当于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2)青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时期,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
5、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较劳伦茨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口语,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应当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适当教育,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4(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逻辑思维是最高智慧的表现,引入了逻辑学的运算概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不具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
6、,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客体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 能进行逻辑运算、群集运算,但仍需具体事物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的关系 (本阶段儿童思维以命题方式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恢复天平平衡拿走所加重量 逆向性、移动天平盘子使靠近支点 补偿性 )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维果斯基儿童的现有
7、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培养信任感 密切照料婴儿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培养自主性 鼓励幼儿独立探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培养主动性 耐心听取儿童问题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培养勤奋感 奖励儿童的成就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8、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对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其他3个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任务,给出了解决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因势利导,对症下药。(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专制型、民主型、放纵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
9、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标准: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与发散型(美国吉尔福德 是否寻找正确答案)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SB量表)。法国比纳和西蒙1905年编制,斯坦福大学推孟做了多次修订(比率智商)1936美国韦克斯勒
10、 韦氏量表(离差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个体间,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个体内,相同智商构成不同)和群体差异(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更大,男女各有优势领域)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斯托达德 双重进度方案 年纪制、能力分级制)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 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
11、予足够的时间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美国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性格特征差异: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12、,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除个体行为经验,还要掌握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在改造世界实践中,与他人交往中,以语言为中介进行 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
13、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 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 (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反应 属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刺激一反应学习 (使一定的刺激与反应相联结 属于桑代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联合两个及以上刺激一反应动作)言语联结学习(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辨别学习(学习一系列类似刺激,对每种刺激做出恰当反应)概念学习(认识一类事物共同属性)规则或原理学习(学习两个及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
14、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3)我国: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学到的是习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刺激情境出现,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往复过程习得(小猫迷箱试验)做中学,允许学生犯错效果律(满意增强,不满意减弱)练习律(练习则增强
15、)准备律(有准备时,实现满意,不实现烦恼;无准备时,实现不满意)教师不要搞突然袭击4.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 巴甫洛夫 铃声刺激狗分泌唾液获得与消退(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间隔必须短,条件刺激必须在前)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的行为。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白鼠吃食丸实验,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条件作用
16、的研究对象;操作行为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 负强化撤消惩罚)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 看到垃圾绕路而行 回避 违章骑车看见警察马上下车)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程序教学与程序机器:20实际第一次世界性教学改革运动教材分小步,学生自定步调,及时强化反馈,错误减到最小教师采取正强化塑造良性行为,不予强化消除消极行为。慎重使用惩罚,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不能如何做。6加涅的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推动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信息进入感觉登记,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百分之几秒内登记完毕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可持续2030秒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关键性转变,信息经过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永久的信息贮存库,需使用时,通过检索提取,通向反应发生器上部是期望事项、执行控制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支配下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
18、构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前学习依赖于原有认知结构、当前刺激情境,受主体期望引导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苛勒 黑猩猩无意间将两根竹棒连接在一起取到了香蕉,第二天重复(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型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美国 布鲁纳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
19、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教师应全面分析教材,明确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相互关系,教学应有新异性,跨度适当,难度不能过高过低,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胜任感。根据学生特点,选取灵活的程序和结构组织教学。提供有助于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9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美国 奥苏伯尔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0、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产生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心理上可以理解,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学习者应具有能够同化新知的认知结构,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将二者加以联结的倾向性。(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
21、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第四章 学习动机动机及其功能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
22、过程或内部动力。激活、指向、强化 功能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由学业成就赢得地位和自尊、附属内驱力 长者赞许同伴接纳)(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
23、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2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2012 山西 教育 心理学 中学 复习资料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