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省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共12页).doc
《2013年贵州省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贵州省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贵州省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 教育学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 学与教的五要素:1、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2、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3、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
2、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核心内容)2、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3、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好、反思。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心理学研究内荣(2)学生与学生心理(3)教师与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和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五、观察法是应用感官或借
3、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对被试的羽育行表现进行观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读法、问卷法、测量法)六、实验法是从某种理论出发,有计划的控制某些条件,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定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初中阶段(12-15岁)(2)高中阶段(15-18岁)三、中学生教育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4、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是。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里发展的水平特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键期1、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定义指儿童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
5、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定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五、人格发展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六、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阶段理论(1)婴儿期(1-1.5)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里冲突(2)儿童期(2-3)自主感对羞辱感(3)学龄初期(4-5)主动敢对内疚感(4)学龄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5)(12-18)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七、埃里克森的理论意义:指明每一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解决方法八、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6、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九、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这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面。(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十、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呢过个别差异。十一、认知方式差异(1) 定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 认知差异表现1、 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2、 辅合型与发散性: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十二、智力差异(1) 智力反应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
7、且这种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来衡量。(2) 智商呈常态分布(3) 差异表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十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十四、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 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 差异表现:1、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性;独立型和服从型)(3) 教育意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
8、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别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的学习(1)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学习特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 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连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
9、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 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4)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1、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三、学习的联结理论(1)理论要点: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再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即为i条件反映的习得过程2、消退3、泛化与分化(3)操作性条件作用1、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三个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
10、规律: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即:(1)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2)、消退(3)、惩罚四、学习的认知理论(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4)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五、格式塔的学习理论:科勒的完形-顿悟理论(1)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得出的认知学习理论(2)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3)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1、肯定了主题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
11、、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六、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1)布鲁纳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3) 教学观1、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 掌握学科结构的数学原则:动机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七、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类: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
12、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
13、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饿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 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4) 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1、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 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3、 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第四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
14、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诱因)二、学习的种类(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结束的唯一条件。四、动机归因理论:(1) 提出者:维纳(2)观点1、 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 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五、自我效能理论(1)提出者:班杜拉(2)观点:自我效能感:人
15、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强化:三中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六、成就动机理论(1)提出者:阿特金森(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七、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八、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时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一、学习迁移(1)定义:学
16、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种类:1、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歉意4、同化性迁移5、顺应性迁移与重组行迁移二、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相识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三、学习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一、知识:指个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类型如下: 1、感性知识(是以事物外表的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与理性知识 2、陈述性
17、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应活动的形式)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二、提高教材直观的方法: 1、灵活选用实物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三、提高教材概括的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变式 3、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四、知识巩固的类型: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 瞬时记忆贮存时间为0.25-2秒,容量大,信息来源于刺激,信息处理方式为:注意-短记;未注意-消失
18、 短时记忆贮存时间为人秒-2分钟,容量为7正负2组块,信息来源于感觉记忆的直接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工作记忆,信息处理方式为:复述-长时记忆;不复述-消失 长时记忆贮存时间为1分钟-终生,容量无限度,信息来源于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信息处理方式为充分、深度加工,提取。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一、技能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二、技能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
19、,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三、技能各类人:1、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2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四、技能的作用: 1、能够牟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五、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心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六、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贵州省 最新版 教育 心理学 考试 重点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