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粤西北事业单位教育类心理学读书笔记(共15页).doc
《2016粤西北事业单位教育类心理学读书笔记(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粤西北事业单位教育类心理学读书笔记(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部分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P226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1、心理过程(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爱好、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1)、脑分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使活动服务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触觉、温、动感觉等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2、
2、反射与反射弧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人和动物都有的特性)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人类特有)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P230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2、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提出意识流的概念。意识流: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3、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看来得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一
3、势力,反对研究意识和内省法,主张研究行为,采用实验方法。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维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强调整体观点。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建,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6、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斯洛、罗杰斯,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为标志,代表人物皮亚杰,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P234一、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概念1、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4、,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用眼看知形状颜色,用手摸知感觉,用鼻子闻知其味等由这些整体印象可以得知物体。(二)、观察和观察力1、观察是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2、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三)、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机体感觉、平衡觉(姿势感觉或静觉)、运动觉(四)、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社会知觉出现的几种偏差:社会刻板效应:对群体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
5、括,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一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投射效应:认为自己身上有的别人也有,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慷慨别人对自己也不会小气。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一)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察觉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3、差
6、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4、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盲人听力好)、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二)、知觉的规律(知觉的特征或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如学生听课,教师的语言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其他声音成为背景,听不清楚。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7、。如设计图纸非专业看不出。3、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包括颜色、亮度、形状、大小和声音的恒常性。如无论早中晚,都会觉得中国国旗是红的。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观察的品质:目的性、精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四、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感觉: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即达到或超过成人的水平。知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少年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第二节 记忆P245一、记忆的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
8、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具体内容参见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第四节知识的保持。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二、记忆过程及其规律(一)识记(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分类: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机械识记(死记硬背)和意义识记。(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2、遗忘: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9、先多后少。(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系列位置效应:开头和结尾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的记忆效果;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压抑(动机)说(由情绪紧张而出现的遗忘。考试经常发生);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话到最边现象);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积极与消极的遗忘。(三)、再认或回忆1、再认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如:好友重
10、逢、故地重游、做选择题。2、回忆的概念: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P257一、 表象概述(一)、概念: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二)、分类1、从主要感觉通道划分: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声音表象(如想起吉他声)、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2、根据表象创造程度不同划分:记忆表象(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三)、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二、想象概述(一)、概念: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三)、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
11、(孙悟空)、夸张(千手观音)、拟人化(雷公电母)、典型化。(四)、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调节功能。(五)、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三、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一)、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二)、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革新家对生产工具和产品的改革与发明等。四、幻想: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P261一、 言语1、 概念: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2、 特点: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西北 事业单位 教育 心理学 读书笔记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