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oc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顾乃华 、 李江帆 : 中国服务业技 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 顾乃华 李江帆 内容提要 :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使用面板数据 , 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技术 效 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劳均服务业增加值区域不均衡的影响 。 研究表明 , 东 、 中 、 西部服 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 这加剧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现象 。 我国各省以及东 中西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之所以不均衡 , 关键原因在于其市场化进程不一致 。 最 后 , 文章据此提出了缩短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 。 关键词 : 服务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距 一、引言 : 问题的
2、提出 自 1992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 !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以来 , 加快服务业发展 成为 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按可比价算 , 1992 # 2003 年间 , 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 达 8 56% 。但与此同时 , 服务业发展区域不平衡日益突出 , 主要表现为 : ( 1)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 就业比重不平衡 ; ( 2) 增长率 ( 包括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以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增长率等 ) 不平衡 ; ( 3) 劳均服务业增加值不平衡。目前 , 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文献多集中于前两 种形式 , 仅有少数学者涉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问题。李江帆
3、( 1994) 认为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 是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江小涓、李辉 ( 2004) 使用 26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 , 分析了人均收入、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就业比重的相关关系。倪鹏飞 ( 2004) 借助模糊曲线原理 , 界定了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长具有关 键作用的因素。程大中、陈福炯 ( 2005) 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地区相对密度及其对服务业效率的影 响。顾乃华 ( 2005)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描述了 1992 # 2002 年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时 序特征和区域特 征。 上述文献的研究
4、视角除程大中、陈福炯和顾乃华的研究外 , 都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基于需求角 度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距的原因。本文拟从供给角度切入探讨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区 域不平衡现象。本文虽也是从供给视角切入 , 但同程大中、陈福炯、顾乃华的研究的差异仍非常明 显。程大中和陈福炯的研究旨在分析服务业相对密集度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关系 , 本文则关注服 务业供给的效率问题。顾乃华的研究基于总量生产函数展开 , 其模型无法直接解释本文所论的服 务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问题 , 也没有涉及本文拟探讨的服务业技术效率 的影响机制问题。 下文分析逻辑如下 : 对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现象作具体描述 , 提
5、出解释该现象的 理论假说 ; 以计量模型对假说作检验 ; 得出结论。 * 顾乃华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电子信箱 : gunaihua 126. com; 李江帆 , 中山大 学管理学 院 , 邮编 : 510275, 电子 信 箱 : lijfscnu. edu. cn。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 三 次产业结 构演变与 服务经济 前沿问题 研究 ( 编 号 : 05BJL015) 、中山大 学 985 工程 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项目的阶段研究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 提出的宝贵修改 意见 , 当然文责自负。 46 2006 年第 1 期 二、服务业
6、劳动生产率 的区域失衡现象及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假说 ( 一 )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失衡现象描述 要准确描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 , 关键要解决区域划分和测度方法选择问题。考虑 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分析的便利性 , 本文在描述服务业生产率的省区差异时 , 使用标准差测度绝对差 异 , 用变异系数衡量相对差异 ; 在描述东中西三大地区服务业生产率的差异时 , 则采用分组法。 1992 # 2003 年间 , 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 元 人 , 下同 ) 一直在提高 , 由 1992 年的 7376, 上升到 2003 年的 13461, 年均增长 5 62% 。 各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7、也在不断扩大 , 标准差由 1992 年的 1913 上升到 2003 年的 6121。 变异系数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倒 U 型。 1992 年的变异系 数为 0 259, 2000 年升至最高峰时的 0 497, 近几年变异系数有所下降 , 但仍远高于 1992 年的水平。 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看 , 1992 # 2003 年间 , 东、中、西部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均在上升 : 东部由 9305 上升到 18940; 中部由 5707 上升到 10113; 西部则由 6240 上升到 8569。东中部之间、东 西部之间以及中西部之间的服务业 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距在 不断扩大 , 分别由
8、3599、 3065 和 - 534, 上升到 8827、 10371 和 1544。 从总体上看 , 相对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 部及中部西部间的服务 业劳动生 产率比值 分别由 1992 年 的 1 63、 1 49、 0 91, 上 升到 2003 年的 1 87、 2 21、 1 18。 为什么东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会显著高于中西部 ? 根据生产函数 , 首先 可以从资本积累方面 寻找原因。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 投资能够产生溢出效应 , 资本积累的副产品之一就是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东部集中的资本存量相对比重要高于中西部 , 使其单位劳动力配备的资本数量 ( 可简称为资
9、本密集度 , Capital Intensity) 高于中西部 , 这会提高东部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因现有统计资料没有提供我国各省份资本存量数据 , 如何准确测度各地服务业资本存量成为 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进行估计 , 公式为 : Kt = K t- 1 + It - K t- 1 ( 1) 式 ( 1) 的经济含义是当年资本存量等于上一年净资本存量 ( 总资本存量减去资本折旧 ) 加上当 年的投资。用上式计算资本存量 , 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当年投资、基年资本存量、折旧率指标。张军 等 ( 2004) 在详细比较三种选择当年投资指标的方法后认为 , 与 积累 及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相
10、比 , 固 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标是衡量当年投资的最合适指标。本文采纳这一研究结论 , 以 28 个样本地区服 务业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1990 年不变价 ) 作为当年服务业投资的衡量指标 。相关原始数据 见 !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核算历史资 料 : 1952 # 1995 和 ! 中国国内生 产总值核算历 史资料 : 1996 # 2002。在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方面 , 本文参照 Hall 和 Jones( 1999) 的方法 , 用基年的固定资本形成 额与其后 10 年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长的几何平均数和折旧率 ( 本文统一取 6% ) 之和的比值 , 作为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增加值同劳动力
11、的比值 , 增加值为 1990 年可比价 , 劳动力取年内平均值。由于缺少多数年份的 历史 数据 , 分省的数据不包括海南和西藏。因历史数据无法拆分 , 重 庆被合并 到四川进 行分析。数据 来源 : 笔者 通过 !新 中国 50 年 统 计资料汇编 及相应年份 !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数据计算求得。 %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以及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存在缺陷 , 官方提供的服务业增加值数 据具有核算范 围不完整、部分服 务计 价过低的特点 , 这会低估按现价和可比价的服务业增加值 ( 岳希 明、张曙光 , 2002) 。但由 于这些缺 陷在不同 年份和不 同省份均 存 在 , 且本文旨在分析服务业本身劳
12、动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区域差 异 , 而非针对三次 产业生产率的 比较 , 因而 这些统计 缺陷对本 文 的结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 本文所指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 江、福 建、山东、广东 ; 中部包 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 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 ; 西部包括四川 ( 含重庆 ) 、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三大地 区劳均增 加值按照 劳 动人数 加权计算。 这是 Hall 和 Jones( 1999) 在模拟世界上 127 个国家的资本存量时所采用的折旧率。 47 % & 顾乃华 、 李江帆 : 中国服务业技 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
13、分析 基年资本存量。为尽可能减少估计误差 , 本文虽关注 1992 年之后的资本存量 , 但以 1978 年为计算 基年 , 14 年的时间跨度可以消除大部分的误差。 缺失数据采用如下方式处理 : 1978 # 1992 年间江西省服务业固定资本 形成额数据是按照这段 时期江西省服务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换算 , 换算比例为 1993 # 2002 年间二者比值的平均数 ; 广东 省 1992 年服务业的资本存量数据是根据 首次第三产业普查数据 中的广东省第三产业 1992 年末 固定资产原值数据换算 , 换算比例为 0 63, 这是其他省份这两组数据的不含截距项的 OLS 回归值 , 回归方程的
14、可决系数为 0 866。 表 1 汇总的是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 1992 # 2002 年间我国三大地区资本密集度对比情况。 可以看出 , 东部与中西部的资本密集度确实 存在着差距。但其比值显示 , 该差距在不断缩小或基本 保持不变 , 这与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不吻合。 中西部的情形更为特别。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 中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一直领先于西 部 , 但同期中部服务业的资本密集度却一直低于西部 , 大约只相当于西部的 70% 。上述分析提示 , 资本密集度的区域差异不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唯一原因 , 甚至不是最重要 的原因。要深入理解我国服务业劳
15、动生产率区域失衡现象 , 必须从资本以外的原因入手。 表 1 1992 # 2002 年中国东 、 中 、 西部资本密集度差距 年 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东部 ( 元 人 ) 中部 ( 元 人 ) 西部 ( 元 人 ) 东部 中部 东部 西部 中部 西部 23525 9469 15364 2 48 1 53 0 62 24948 10099 15697 2 47 1 59 0 64 25779 10255 14856 2 51 1 74 0 69 27829 10942 15161 2 54 1 84
16、0 72 31679 12674 16877 2 50 1 88 0 75 36173 14409 20473 2 51 1 77 0 70 41761 17147 25677 2 44 1 63 0 67 48303 20798 29847 2 32 1 62 0 70 54286 24202 33684 2 24 1 61 0 72 60640 27626 37810 2 20 1 60 0 73 66359 31398 42534 2 11 1 56 0 74 注 : 本表劳均资本存量 ( 元 人 )衡量资本密集度。 资料来源 : 笔者计算。 ( 二 ) 技术效率差距假说 笔者认为 ,
17、除资本密集度因素外 , 导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 于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技术效率指某个经济体实际所处的生产曲线同技术前沿之间的距离 , 越 接近技术前沿 , 说明效率越高。在实践中 , 技术效率最主要的表征为 X 效率和配置效率。前者指 某个地区特定服务行业在使用资源进行生 产时 , 做到物尽其用的程度 ; 后者指某个地区的资源在不 同生产效率服务行业的分布状况 , 生产效率高的服务行业集中的资源比重越大 , 整个地区服务业的 技术效率就越高。技术前沿指在现有技术水平下 , 能够实现的最大可能产出。显而易见 , 技术效率 和技术进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前者指向技术
18、前沿的逼近 , 后者指技术前沿的外移。在服务业中 , 资本密集度、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 , 共同决定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不平衡。可 借助图 1 对此作简单解释。 在图 1 中 , ( Y2- Y1) 是 B 省服务业劳动生 产率比 A 省高出的部分。利用式 ( 2) , 将之进一步分 解 : Y2- Y1= ( Y1 - Y1) + ( Y1 - Y1 ) + ( Y2- Y1 ) = ( Y1 - Y1) - ( Y2 - Y2) + ( Y1 - Y1 ) + ( Y2 - Y1 ) = ( TE 1- TE2) + TP + YK ( 2) 48 * * * * * * *
19、 * * * * * * * * * 2006 年第 1 期 式 ( 2) 中 , ( TE 1- TE2) 、 TP 、 YK 分别表示 A 省与 B 省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密集度 差异对应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差距。通过分析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 往往能得出非常具有实 践意义的结论。若 B 省与 A 省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主要由 YK 引起 , ( TE1- TE 2) 、 TP 的贡 献非常微弱 , 甚至为负数 , 则可判断 B 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之所以比 A 省高 , 主要是因为它实行 依靠 投入求增长 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 这种模式产生的劳动生产率领先往往不能持久。如 B
20、省的 资本密集度与 A 省相差不大 , 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领先主要是由于 ( TE1- TE 2) 、 TP 的贡献形 成 , 则表明 B 省服务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要优于 A 省 , 这种领先往往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进一 步分析 ,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于服务业长期增长的含义也有较大差异。技术效率提高对应着 水 平效应 , 技术进步则产生 增长效应 , 前者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 而后者不仅可以不断维持下去 甚至还可能扩大 ( Wu, 2000) 。 作为发展中国家 , 我国服务业在发展中通常扮演技术模仿者的角色。此外 ,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 程度较低 , 这也方便了服务生产技术在省际传播扩
21、散。鉴于此 , 我们假定在同一时间各省服务业同 处于相同的技术前沿 , 而集中分析技术效率差异的成因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享受中央政府倾斜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 , 各省服务业 市场化程度高低不一。东部交通条件远优于中西部 , 加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时间内 , 中央改 变了改革前强调均衡发展甚至是 抽东补西 战略 , 转而实行鼓励 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优先发展的 倾斜政策 , 这使东部的服务业发展获得了大量财政、税收、投资、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例 如 , 国家投资优先安排东部基建项目 , 赋予东部沿海省份更高的投资审批权限 , 给予经济特区和众 多沿
22、海开放区以更多的税收优惠 , 等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 , 相对中西部而言 , 东部服务业主管部 门的市场调节意识更为浓厚 , 对服务企业进行行政干预的现象较少 , 非国有经济进入服务业更为容 易 , 与服务业有关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市场中介组织、法律制度环境也发育得更为成熟。概而言 之 , 东部取得了服务 业市场化改革的先机。 产业结构优化往 往同市场化改革相 伴 而生 , 产业结构优化又是影响配置效率最重 要的因素。和传统服务行业相比 , 生产率更 高的新兴服务行业往往具有高知识密集性、 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征。这决定了新兴服务 行业要想获得发展 , 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 必需具备如下两个特
23、征 : ( 1) 保证优质 人力 资本创造的 租金不被耗散。在传统的劳 动 密集型服务行业中 , 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较 易测度。通过简单的计时或者计件工资 制 图 1 服务业劳动生 产率差距的原因分解 在新兴服务行业中 , 准确测度 人力资本的贡 献变得非常困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灵活的创造或选择合适企业制度的权力 , 以保证各种人 力资本获得匹配的回报。显然 , 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企业的自主权增大 , 从而为新兴服 假定在同一时间各经济体同处于相同的技术前沿 , 是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的基础。由于我 国幅员辽阔 , 而且 信息 化程度较低 , 坦率地说 , 各省服务业技术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服务业 技术 效率 区域 差异 实证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