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短视”的成因及对策(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后勤短视”的成因及对策(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后勤短视”的成因及对策 本文说的学校后勤,是指除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以外的学校管理。包括土地房产管理、基建和改造、校产管理、校园环境维修维护、物业管理、社区共建、房屋、物品和场所出借出租、财务管理、招标、卫生防疫、食堂、小卖部安全和质量管理、各种考试、会议、活动安排、接待杂务等。 谈起学校后勤,教育家们是不屑一顾的。在社交场合,说你是某名校的老师,人们会肃然起敬,说你是某名校搞后勤的,就只是打哈哈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后勤短视”。 后勤管理的理论研究让人失望。笔者在思索本文的若干命题时,试图找一些理论依据,但翻阅了许多版本的教育学,竟然没有一本谈到学校后勤管理
2、的教育属性。即使是学校管理的专著,后勤管理的章节也是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国内著名的刊物,如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学校管理、现代教育报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也少得可怜。 一、“后勤短视”的种种表现 “向一线倾斜”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后勤工作较难提到议事日程,即使排上,也在最后,往往是时间差不多了,草草收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甚至一拖再拖,成了“积习”。同样,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后勤工作会议,组织后勤人员的培训进修,同样是太少了。 有的学校,把“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工作指导方针,演变为“向一线倾斜”的实际工作模式。“倾斜”一词带有反衬性,它相对于“不倾斜”而言。学校征集“金点子”
3、,不光没有后勤方面的,而且征集到的是如何进一步“向一线倾斜”。据调查,一个中等规模的学校,不进课堂的人员至少也占,还不包括合同工和临时工。“倾斜”提法的科学性值得研究,不能在“倾斜”的口号下,忽略、排斥非重点工作。 谁都可以做后勤工作 从事学校后勤工作的人员,大致有如下几类人:一是“退下来类”,后勤人员年龄大多偏大。有的是快退休了,到后勤作个过渡。二是“淘汰类”,一线已经不适应,那就到后勤。三是“有事类”,或犯了一点事,或是身体上的原因。四是“另类”,即不专业。如总务处主任,大多是教师出身,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常常力不从心,受制于人。由于人员综合素质量相对较差,又有一些临时工,加剧了学校领导教师
4、和学生对后勤的另眼看待。 后勤人员收入低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学校分配改革的方向。学校的工作,都需要后勤搭台,前勤才能唱戏,不能说后勤人员不辛苦。“教师一节课,后勤一天劳”,折射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我们对某学校正式人员的各种补贴(不含课外补课、加班)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数字显示:教师比后勤的正式人员平均高出,基本情况一样的两人,最高的高出。 并且有人说,人一进入后勤的门,就成了“垃圾股”。他与业务进修、职务晋升,就基本无缘了。众多的选举、荣誉、外出,文件大多载明“一线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等条件;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即使无记名投票也不可能得多数票。 鄙视与自卑 首先,在“倾斜”和分配
5、悬殊事实的一再教育下,后勤人员的内心保留着一种僵化和无奈。其次,知识分子素来清高。后勤人员处在一些人“不屑”的眼光之下。第三,潜意识,后勤人员与钱、物打交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有地方规定了总务主任的任职年限,就是一个注解。第四,后勤人员常在被呼来唤去的工作状态中,少有自己的主动,客观上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感。 二、“短视”背后的矛盾 工作性质的矛盾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而后勤工作的对象是物。在学校,人们常按管理教学的一套思考;后勤工作是配角是软指标,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事。所以,一般做法是只求不乱,点到为止。 工作时间的矛盾 大多数学校,对教师实行“弹性管理”或半弹性管理,而后勤人员不适用弹
6、性管理。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造成教师学生上班的时候,后勤不一定有人,而后勤人员上班时,该做的事情又过去了(如学生上课了)。比如,医务室和阅览室,中午正是学生和老师需要服务的时候,但按理却是他们的休息时间。住校学生星期天下午回校,他们需要到食堂刷卡充值,可是,财务人员是休息时间。学校的“假日活动”,教师上课,后勤人员休息,而这种时候,往往是学校的财物出问题最多的时候。于是,教师们就认为后勤人员应该加班,只能轮休;不应该放寒暑假,因为他们不是教师。 人员结构的矛盾 后勤人员结构复杂,有正式工、临时工,有教师、工人等。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工作习惯、服务意识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且流动性大。再加上工资、职称
7、等的不同,往往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是一种“凑合式”的人际关系,具有先天的松散性和依附性。 工作压力的矛盾 一线对二线不满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线没有工作压力。确实,后勤没有直接的教学质量的压力,加上责任不到位,容易形成“机关作风”。他们按部就班,上班时间到才来,下班时间一到就走。不拖后腿,也不积极。 考核取向的矛盾 毫无疑问,服务于、服从于教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宗旨,应该从一线是否满意去考核后勤工作。但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很难找到后勤与教学质量的显性关系(即教学质量中,后勤管理所占的份额);二是教学一线很难对后勤满意;三是很少有人去考虑:先进的后勤管理和校园建设,能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学
8、质量的提高。因此,很多学校采取给后勤人员稀里糊涂地定个“概念标准”,其实不能解决问题。 三、正视学校后勤工作的若干对策 进人两条线 改变现在由学校“自产自销”的后勤用人办法,代之以社会化、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克服职能模糊进人。即把握好勤杂人员、财会人员、物业管理等人员的进人渠道,从源头上、身份上,解决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不平衡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从教学一线下来的教师如何消化呢?可以安排他们办食堂、搞采购、看仓库、管图书、当门卫、管档案,但应像当年进校办厂的人事管理一样,作为调动岗位,保留原来的身份和待遇,按新的岗位考核。同时,还要善待临时工(民工)。 评价按系列 首先,学校领导要克服后勤短视,把
9、“后勤”看作“后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研究后勤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这里,不存在向谁倾斜的问题。其次,以工作实绩为考核评价之主,辅以过程性评价,反对“绝对终极评价”。后勤人员与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除按国家规定职务(职称)的工资以外,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后勤的考核标准,让人人都“有奔头”。比如,可以计时与计件相结合,也可以效益和经济责任挂钩。在效益工资的名称上,也不要用“课时补贴”的名目。第三,对于教师身份的后勤人员,应该有一个与教师待遇相衔接的平台。 管理社会化 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也可以引入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如:学校绿化、开办食堂、学生寝室管理、环境卫生等,可以委托经营、延伸服务、补偿互利、物业托管、功能剥离、职能重组等。近年来,各地都组建了管理学校固定资产、进行资金运作的教育集团(国有)公司,我们也可以赋予教育集团公司后勤管理的职能。 逆渗透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渗透一些后勤工作。换句话说,让教师和学生接触学校的物质工作和某些经济工作,有一个换位思考,来个“格物致知”。其目的是平衡一线和二线的心理环境,整合校园教育教学资源,求得学校整体和谐。比如,成立民主管理组织,参与管理;部门包干使用,实行目标责任制;人员分流、岗位轮换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付一静)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