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形势概要(共12页).doc





《我国铁路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形势概要(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铁路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形势概要(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铁路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形势 作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发展到今天,运输安全已成为铁路企业的头等大事。 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是中国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这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赋予铁路广大职工的神圣职责。1 铁路事故的构成条件及特点11 行车事故 凡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技术设备不良及其他原因,在行车中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影响正常行车或危及行车安全的,均构成行车事故。 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程度及对行车的影响,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
2、、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行车事故有四种类型:冲突、脱轨、火灾、爆炸。 1)冲突 指列车、机车、车辆等互相间或与设备(如车库、站台、车挡等)发生冲撞,导致机车、车辆等破损的事故。 2)脱轨 指机车、车辆的车轮落下轨面。脱轨事故是发生率最高的行车事故,约占全部行车事故的85以上。造成脱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脱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防止脱轨事故发生是铁路行车安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火灾 指列车起火造成机车、客货车辆破损(面积达到5m2及以上)、影响使用(失去基本功能),或发生人员伤亡,货物、行包烧毁的事故。 4)爆炸 指雷管、炸药等爆炸品引爆或压力容器、运输的化学危险品爆
3、炸,造成人员伤亡或机车、车辆设备损坏,墙板、车体变形或出现孔洞的事故。12 路外伤亡事故 指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或其他车辆破损的事故。 如一次造成人员死亡和重伤5人及以上,则构成重大路外伤亡事故,死亡和重伤不足5人的为一般路外伤亡事故。 铁路每年碰撞沿线行人造成80009000人死亡,仅低于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和矿山事故的死亡人数,远远高于行车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数量。2 1991年以来铁路行车安全生产情况的历史回顾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落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铁路运输能力和运量的矛盾日渐突出,
4、“瓶颈”制约效应十分明显,运输安全状况呈现不稳定的趋势。比较严重的旅客列车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究其原因,铁路运输的安全基础十分薄弱。为此,1993年12月铁道部决定集中力量对安全基础工作进行整顿。利用一年的时间,整顿干部作风,以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解决干部中存在的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整顿职工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狠刹不良风气,认真落实作业标准化;整顿规章制度,搞好与行车有关的规章制度的清理、完善和补充;整顿班组管理,加强班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整治行车设备,提高设备质量,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行车设备安全可靠。在整顿中,铁道部召开全路电话会议、现场经验交流会,采取典型引路和
5、派出各级检查组、调研组等多种形式及方法,有效地推动了安全基础整顿工作的进行。 为巩固和扩大安全基础整顿的成果,促进安全基础工作的深化和发展,1995年1月铁道部发出了关于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从1995年起把安全基础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长期不懈地抓下去。1995年3月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围歼旅客列车事故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京沪、京广、京哈、陇海等10大干线建设“安全标准线”的实施方案。为使安全基础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1996年初铁道部要求继续坚持安全基础建设的“目标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实现运输安全工作的突破。1998年底,铁道部又制定了关于全路运输安全“强基达标”的
6、意见。意见对铁路的工务、车辆、机务、电务等部门主要行车设备质量达标、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素质、各铁路局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经过铁路广大干部职工连续数年的艰苦奋斗,安全基础整顿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996年全路行车重大、大事故仅发生10件,事故率为0006,创20世纪中国铁路行车安全的历史最好水平。 19912000年的10年间,全国行车事故件数稳步下降,如图1图9所示。图1 19912000年行车事故总件数图表图2 19912000年行车事故率图表图3 19912000年行车重大、大事故件数图表图4 19912000年行车重大、大事故率图表图5 19
7、912000年行车险性事故件数图表图6 19912000年路外伤亡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图表图7 19912000年道口事故件数图表图8 19912000年发生在道口的路外伤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图表图9 19912000年路外伤亡事故每百万机车走行公里死亡人数图表 安全基础整顿与建设为先后于1997年4月1日、1998年10月1日、2000年10月21日和2001年10月21日4次成功的大提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12000年间造成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及比例是: 由于违章违纪等人为因素造成行车重大、大事故103件,占全部重大、大事故的414;行车设备不良造成62
8、件,占249;社会治安问题造成31件,占124;自然灾害造成27件,占108;其他原因造成26件,占104,见表1。表1 19912000年行车重大、大事故原因分析表 由于违章违纪等人为因素造成行车险性事故484件,占全部险性事故的475;行车设备不良造成276件,占271;社会治安问题造成91件,占89;自然灾害造成21件,占21;其他原因造成146件,占143,见表2。表2 19912000年行车险性事故原因分析表3 1991年以来铁路劳动安全生产情况的历史回顾 19912000年的10年间,正是铁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和基础,铁路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
9、首位,从围绕“安全基础建设”为中心,广泛开展“建线”活动,到以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为核心,坚持劳动安全目标管理,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劳动安全控制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在基建施工系统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活动,在运输系统广泛推行劳动安全综合考核评价和列车接近报警器配备。为适应客车提速和既有线施工的要求,认真实行劳动安全关键环节控制措施,使铁路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易发事故能力有所提高,责任职工年平均死亡人数逐年减少,劳动安全形势趋于基本稳定。 19912000年铁路发生责任职工死亡事故880件,死亡1170人,其中重大责任职工死亡事故59件、死亡3
10、11人,年平均千人死亡率为0035,比上个10年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图10、图11、表3)。图10 19912000年铁路职工死亡事故人数图表图11 19912000年铁路重大死亡事故件数图表表3 19912000年铁路责任职工死亡事故分析统计表 19912000年间铁路劳动安全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及所占比例是:车辆伤害417,坍塌118,触电80,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各74,机械伤害58。 违章违纪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12000年因违章违纪造成死亡人数占职工死亡事故总数的占75,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挥错误占174,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占34。“九五”期间,因违章违纪造成
11、死亡占职工死亡总数的754,对现场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占18,分别比“八五”期间上升013和52;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占30,比“八五”期间下降189。 公路交通事故仍占一定比例。自1994年恢复对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至2000年,铁路部门共发生公路交通事故45件,死亡100人,其中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重大职工死亡事故12件,死亡49人。公路交通事故年平均死亡人数占车辆伤害事故死亡人数的311,其中1995年、1998年、1999年公路交通死亡事故人数分别占车辆伤害事故的556、452和480。发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司机违章驾驶,出现情况处置不当;非专职司机(含领导干部)开车缺乏经验,应
12、急处置能力差;设备配件存在缺陷和损坏等。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仍需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劳动安全监察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单位劳动安全监察专职人员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有的将劳动安全部门作为照顾性岗位安置人员,一些专职人员素质不适应工作要求,少数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撤并劳动安全机构,将此项工作由专职改为兼职,削弱了劳动安全监察力量,致使安全基础管理、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4 采用安全技术装备保证行车安全 安全保障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10年来,铁道部加大安全技术装备的科研和投资力度,装备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了,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十
13、分重要的作用。 1)广泛安装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黑匣子) 列车冒进信号是造成列车冲突、脱轨等重大、大事故的直接因素,是列车运行安全的“大敌”。 1978年12月16日,368次旅客列车计划在陇海线杨庄站停车,因司机值乘时打瞌睡,列车冒进关闭的出站信号与正在进站的87次旅客列车侧面冲突,酿成死亡106人、伤47人的惨剧。 为有效防止列车冒进信号,在原机车自动停车装置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既能防止列车冒进信号又能防止列车超速,同时还具有实B,-BE录运行数据、信号设备状态的机车运行记录装置。 截至2000年底,全路总计安装运行监控记录装置13399台。12456台干线机车安装率10096。 机
14、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安装使用,在防止列车冒进信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11995年的5年中全路共发生冒进信号险性事故125件;19962000年的5年中仅发生这类险性事故16件,比前一个5年减少109件,下降872。 2)车站安装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区间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设备 在铁路行车中,由于设备故障或人为错误导致向已被其他列车占用的区间发出列车;向站内已占用的线路接入列车;没有准备好进路接、发列车等导致的列车冲突、脱轨事故。这些事故统称为“错办”事故。“错办”事故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车站普遍安装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区间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 车站联
15、锁系统包括信号机控制、道岔控制、进路空闲检测、联锁方法和故障导向安全等技术,已经经历了机械化和电气化两个阶段,并正向电子化阶段过渡。 目前,安装电气集中联锁设备的车站已达5080个。 1991年11月19日,我国铁路干线上第一个安装微机联锁系统(VPI)在广州铁路局广深线红海站正式开通使用。10年来,全路在339个车站安装了微机联锁设备。 此外,全路自动闭塞设备里程和半自动闭塞设备里程分别达到18318km和41695km。 19911995年的5年中全路共发生“错办”险性事故130件,而19962000年的5年中仅发生这类事故23件,比上一个5年减少107件,下降823。 3)建立红外线轴温
16、探测系统 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中由于轴承故障引发车轴“热切”,导致列车脱轨、颠覆,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991年10月30日,1479次货物列车运行至包兰线兰州分局管内红砚台站,机后6位敞车(装载钢材)3位轴颈发生热切,致使机后611位车辆脱轨颠覆,货车报废2辆、严重破损4辆,损坏线路1911m、道岔2组,中断行车10h 19min,构成行车重大事故。 为防止“热切”事故发生,全路建立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应用红外线(波长0761000m)技术探测机车、车辆轴温,对早期发现热轴、防止燃轴和热切事故、减轻列检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路干线铁路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铁路 安全生产 现状 形势 概要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