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共16页).doc





《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提升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17年8月一、建筑专业1、适老化设计:、住宅建筑出入口、户门内外、地面高差、户内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完成面与相邻空间地面高差均不应大于15,并采用小等于45斜面过渡处理。上述较低标高的楼地面应采取可靠防、排水措施,避免水进入较高标高楼地面。、设电梯的住宅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1.8m,候梯厅宜设扶手。、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并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340-2016)第6.5条的相关规定。2、防水性能:、防止外墙面粉刷层裂缝造成墙体渗水的技术措施。、外墙填充
2、墙应严格遵照福建省住建厅颁发的非承重砌块墙体裂缝控制导则进行施工。、外墙抹灰层底灰应采用专用界面剂和专用抹灰砂浆,并在抹灰层中设置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防止抹灰层产生裂缝。、外墙宜进行墙面整体防水,满足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的相关要求。、凸出于建筑外墙的水平构件(空调板等)均应在与外墙交接处设高度不小于150的混凝土翻口。、防止用水房间地面渗漏技术措施、排气(烟)道预留洞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强筋,且洞口周边必须上翻不小于200高50宽的现浇砼挡水带。、厕浴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高出上述房间地面不小于200的混凝土翻口,与楼板同
3、时浇筑,厚度同墙厚。、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翻,高出房间地面不少于3001800,满足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的相关规定。、地漏安装的标高应比地面最低处低5,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防止屋面渗漏技术措施、住宅屋面防水等级应不低于级。、二道及二道以上防水材料组合使用时,设计应考虑不同防水材料的相容性,柔性防水材料与刚性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屋面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井等部位,应沿墙与屋面板垂直交接处设置混凝土翻口,高度不低于屋面构造面层以上300。3、绿色节能、住宅中不宜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尤其不应设置跨越相邻住户(上下、左右)的玻璃幕墙。、住宅建
4、筑屋顶、东西向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必须符合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2014)的规定性指标要求。4、安全防护、住宅阳台、上人屋面、平台走廊及室外楼梯等处的防护栏板,不得使用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并直接承受人体荷载的玻璃护栏系统。设有立柱和扶手,栏板玻璃作为镶嵌面板安装在护栏系统中时,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其厚度应经结构计算确定,最小公称厚度应满足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表7.1.1-1的规定,并不小于10.76。、防护栏杆距底部0800范围均不应设横杆及可攀爬花饰,如设则防护高度从该可攀爬点计起。5、其他、应考虑扶手、抹灰、保温、装修等对楼梯梯段宽度、公
5、共走廊、室内走廊净宽的影响。公共走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200。、框架梁底距楼梯休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0时,应采取防碰撞措施。如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齐平的平台栏杆等。因此休息平台净宽应从栏杆内侧算起。如下图:、入户门洞口尺寸应不小于1000(宽)2200(高),直接开向公共走廊的外开门不应影响人员通行。、住宅电梯不应紧邻卧室、起居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或起居室布置时,应采取双层分户墙或同等隔声效果的构造措施。、住宅消防栓暗埋时,消防栓背面应采取防火、隔声措施,不得低于规范中相应位置墙体耐火极限和隔声性能的要求。、住宅外窗应满足福建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号D
6、BJ13-255-2016)相关规定。、住宅应设置安装空调室外机、热水系统机组等设施的设备平台或室外搁板,并应便于上述设备的安装维修。、住宅各部位的地面面层均应采用防滑材料。二、结构专业桩基部分:1、桩长与桩径之比不应小于1/80;在淤泥、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软塑)层的桩基截面边长(直径)不应小于淤泥、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软塑)层厚度的1/25。对于有不连续多层淤泥、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软塑)层的地质情况,其厚度指的是其中一层的最大厚度,分隔淤泥层或淤泥质土层的砂层等较好土层厚度需大于3米。2、桩基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软塑)层进入较好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3米,对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进入
7、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1米。3、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40%0.6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钢筋应全长配制,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桩身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桩顶以下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到100mm间距。4、端承为主的冲(钻)孔灌注桩的持力层应选在中微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密实碎卵石层、强风化花岗岩(2)等土层; 桩直径大于1米或桩长大于25米的冲(钻)孔灌注桩孔底清渣应采用反循环工艺,冲(钻)孔灌注桩孔底应采用高压注浆,注浆管壁厚不小于1.2mm。5、抗压桩桩身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超过0.70Acfc(冲、钻孔灌注桩)、0.
8、75Acfc (预制桩)、0.75Acfc-0.75Ac(预应力管桩);其中Ac-桩身截面面积,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预应力管桩桩身预压应力)。6、桩拉力应由钢筋承担;抗拔桩桩身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tk(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钢筋的作用)。7、承台以下土层为软弱土层的建筑,应验算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并应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8、地下室底板底土层为软弱土层,底板及底板上的活载应由桩基承担。9、预制桩接桩的位置不宜在淤泥层或淤泥质土层,如不能避免,预制方桩应采用4根角钢与上下节方桩的预埋角钢焊接,接桩处的抗弯、抗剪强度应高于预制方桩桩身的抗弯、抗剪强度;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
9、桩应采用机械连接加焊接。1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以下条件下不应使用:、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桩径)、120米(桩径)。、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为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桩基接头处于对钢结构有强腐蚀性的场地;桩身处于腐蚀介质值有强腐蚀性的场地。(桩身处于腐蚀介质有强腐蚀性的场地,须经严格专家论证下才可使用)。、桩基承台底以下存在厚度大于3米的中等或严重液化土层的场地,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预制方桩无法消除液化等级至轻微级别。11、桩基承台底以下超过12米的淤泥层、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高层建筑主楼承台外边线以外2米范围内,承台以下5米土层应进行土
10、体加固的处理。土体加固的处理应满足以下条件:桩基承台底土体加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后形成网格状水泥搅拌桩墙体,水泥搅拌桩直径不小于500mm,水泥搅拌桩之间的咬合应不小于100mm,网格间距不应大于3米,网格线上的水泥搅拌桩排数不少于2排,水泥用量不少于25%。12、柱底弯矩需由地梁平衡时(如十字交叉梁基础、梁式伐板基础、单柱单桩基础和单柱两桩短方向基础,其地梁线刚度应达到底层结构柱的线刚度1.5倍。13、对埋置深度不够或不设置地下室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抗倾覆和抗水平力的要求,应设置桩基(岩石基础可设置锚杆和抗滑措施)承担高层建筑底部的倾覆弯距和剪力。需复核风荷载工况、小震工况、大震工况下的桩
11、基抗压、抗拉的承载力和桩基的水平抗剪承载力。、在风荷载工况为主的组合: 单桩的压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特征值Ra的1.2倍(即1.2Ra);单桩的拉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特征值Rb的1.0倍(即1.0Rb);单桩的剪力不应超过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在小震工况为主的组合:单桩的压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特征值Ra的1.5倍(即1.5Ra);单桩的拉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特征值Rb的1.25倍(即1.25Rb);单桩的剪力不应超过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的1.25倍(即1.25Rh)。、在大震工况为主的组合:单桩的压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特征值Ra的2.
12、0倍(即2.0Ra);单桩的拉力不应超过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特征值Rb的 2.0倍(即2.0Rb);单桩的剪力不应超过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的2.0倍(即2.0Rh)。地下室部分:1、地下室(包括0.000)水平构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30C35;地下室侧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30C35。2、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应小于180mm(室内)、250(室外),板底板面通长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180板厚)、14(250板厚),间距不应大于150。3、一层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50mm,板底板面通长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间距不应大于150;4、二层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0mm,
13、板底板面通长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间距不应大于150;5、三层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600mm,板底板面通长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8,间距不应大于150;6、承台以下土层为软弱土层的地下室底板,除了考虑向上的水浮力外,还需考虑由于底板与土脱空的工况。7、一层地下室侧壁厚度不应小于350mm,二层地下室侧壁厚度不应小于450mm,三层地下室侧壁厚度不应小于550mm。8、地下室侧壁的竖向钢筋(受力钢筋)应按二排布置,单排竖向通长钢筋不应小于14150(侧壁350mm厚)、16150(侧壁450mm厚)、18150(侧壁550mm厚),且单侧的通长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0%。9、地下室侧壁的水
14、平分布钢筋至少应按二排布置,单排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小于12150(侧壁350mm厚)、12120 (侧壁450mm厚)、14120 (侧壁550mm厚),且单侧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0%。10、地下室侧壁在楼层标高处可不设置暗梁。剪力墙部分:1、高层建筑主要剪力墙底部最小厚度:房屋高度小于60米不应小于200mm;房屋高度60-80米不应小于250mm;房屋高度80-100米不应小于300mm;房屋高度100-120米不应小于350mm;房屋高度120米以上不应小于400mm;剪力墙厚度沿着高度方向宜逐段变小,每段墙厚级差不宜大于50mm。2、剪力墙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
15、高(无支长度)的1/20,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3、剪力墙的端部(有搁置与剪力墙长度方向垂直的梁处)应设置端柱或翼墙,并满足局部受压和梁的钢筋的锚固长度。4、剪力墙X,Y方向布置需按均匀、分散、对称的原则,不应由于长方向的高宽比小,满足层间位移的要求,减少该方向的剪力墙。5、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上下贯通。不应为满足底部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50%这一要求,仅在底部楼层增设剪力墙。6、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30%,四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10mm。7、剪力墙约束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住宅 工程质量 提升 技术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