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培训的“格局化“(共15页).doc
《职业经理培训的“格局化“(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经理培训的“格局化“(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职业经理培训的“格局化“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罗晓钟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为编制用计算机下象棋的程序,专门对棋手下棋时的运思情况进行了研究。西蒙请来一些棋手,让他们用十秒钟的时间看一下正在下的棋。西蒙发现,象棋大师基本上都能回忆起所有棋子的位置。而低于大师一级的A级棋手的成绩则差的多。但是,不管是大师还是A级棋手,都记不住随便摆在棋盘上的棋子的位置。这说明,根本不是短期记忆在起作用。西蒙的研究结论是:棋手们只是下意识的记住了许多棋局的形式,或者说积累了许多象棋的“格局词汇”。他们在对垒时只需要想:以前我见过这个棋局吗?在什么情况下?以前是怎样走的?经过
2、研究,西蒙发现,A级棋手拥有2000个左右的象棋“格局词汇”,而象棋大师们却拥有50000个左右的象棋“格局词汇”。西蒙进一步探讨这项研究的意义时吃惊的发现,这种“格局词汇”的概念几乎适用于任何领域。他发现任何领域里真正专业水平的标志就是具有丰富的“格局词汇”,而这些“格局词汇”是通过多年的教育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出色的医生、艺术家、机械师或有经验的工厂领班,都具有丰富的“格局词汇”用西蒙的话说,它们就象一群“老朋友”,随时会告诉你,在面对实际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美托马斯J彼得斯等寻求企业最佳管理法美国最佳公司的经验教训,新华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第96-97页)我们已经看到,“格局词汇
3、”应该成为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现在,“格局词汇”的概念应该为VCMC作点什么事情了。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常格”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艺术性”很强,各种管理理论多数是需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这大概就是企业管理的教育往往缺乏成效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说?quot;工商管理是要学的,但能否做好生意还要靠个人的悟性。这话让我等愚钝之人听来不免丧气,是不是“悟性”不好就不能学了呢?我们经常从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多是一些奇谋妙招,可究竟有没有一些更基本的方法呢?媒体的报道是要“猎奇”的,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基本的方法媒体不会去注意,这不难理解(但容易误导人)
4、。但是,在我求助于管理教科书的时候,却发现一些专家学者也有“故弄玄虚”之嫌,他们的工作目的似乎不是让管理变得更简单一些,而是更复杂一些(我怀疑,任何“专业人士”都倾向于将事情复杂化。记得在我对网络一无所知的时候,曾经请教过一位在山东省政府信息中心工作的朋友,他给我一顿猛砍,我不但什么都没听懂,反而吓得2年没敢接触网络。直到后来自己上网“瞎闯”一番,才知道不过如此。这段轶事近似于笑话,但好长时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使我想到了同各种“专业人士”打交道的经历)。以至几本书读下来,竟不知“管理”为何物。杨文明同学在学习辅导室发贴说:“非常冒昧的请教一个问题,什么是管理?”乍一看觉问题提的很怪,细琢磨才感
5、到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读了大量管理著作以后,真的不明白“什么是管理”。我坚信,管理问题,大量存在的是一些常规的东西,是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并且顽固的相信,简单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大道,至简至易”。譬如,驾驭下属的方法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我发现,最基本的,还需要你对人要有“人味”,你真心对下属好,到时候下属才会为你“卖命”,舍此再高明的技巧也骗不了人。当然,探寻经营管理的“常格”劳动量是巨大的,并且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为不能“创造”新的理论,媒体不会注意你,公众不会谈论你,但对广大学习管理的人来说,其效用则是巨大的(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对吧?)。其次,“入格”教学在管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
6、基础作用。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管理?愚以为应该从最简单的“常格”入手,有了常格的积累,逐步丰富,才能以简驭繁,根据实际情况“化”出许多“变格”。这就象学写字,先要学习楷书,有了深厚的功底,才可学习行书、草书。虽然书法艺术多表现为草书,但还是楷书最见一个人的功夫。愚顽早年学习写作有一段经历:那时刚到一家企业作文秘工作,对写作几乎一窍不通,请教一位行家,得到一句后来一直受益的“真言”“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慢慢领悟了,这个“抄”字,指的就是写作格式的积累。于是慢慢积累了一些企业常用文书的结构“套路”,工作起来果然得心应手(因此我一直想做一个网站,放上各种企业文书范本,同时提炼一些“公式”
7、,给企业文秘人员作“拐杖”)。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还有“理论”依据。譬如在程门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有这样一段话:“读书如消铜作文如铸器,铜既消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这里所说的“模”,即是“常格”,即是西蒙所说的“格局词汇”。学习写作不掌握基本的“常格”,则难以成篇。推广开来,“万物一理”,铸器要先有模子,学棋要先掌握基本棋局,练武要先学基本套路后来自己处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发现同样的方法仍然适用跟随老经理就学了那么几招,在各种情况下却经常“管用”。同时,我也看到许多科班出身的人管理的企业却一塌糊涂,这是否从反面证明了管理“常格”的重要意义呢?忽然想起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
8、方法是“案例教学”,据说很有成效,是不是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常格”呢?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系统基模”让读者通演习“基模”,掌握最基本的规律,使大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认出”是什么“基模”在起作用,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这种方法,是否就是在教给读者几种“格局词汇”?从学习的规律考虑,由简入繁、以简驭繁也是必由之路。我有一个朋友学习会计,老师从会计分录讲起,讲了半年,他还是不知道怎样做帐。忽然有一天,他发现倒过来理解会计教材就容易了-他从资金来源和占用入手,半天时间,就把整个会计帐务体系掌握了,从此纲举目张,半年找不到地方放的分录都适得其所了。这该给管理教学一点什么启发呢?“入格”教
9、学在管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并不是说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笔者认为,“入格”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管理教学的始终。换句话说,管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有关“格局词汇”。因为西蒙的研究已经证明,“任何领域里真正专业水平的标志就是具有丰富的格局词汇”。象棋大师正因为掌握了50000多个象棋“格局词汇”,所以才有高超的棋艺,在对弈时才能左右逢源;武术大师正因为对各种武术套路、招式了然于心,所以才能进入“化境”,“以无招胜有招”。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岂不是想把最灵活的管理活动“公式化”?其实,“公式化”也没什么不对。几乎所有学科都有“公式”,为什么唯独管理不能有“公式”。否认管理
10、教学可以有“公式”,几乎就等于说管理教学没有规律可循这显然是反科学的。不断的归纳、整理出一系列“管理公式”并帮助学生掌握它,正是管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还有人会说,有了“管理公式”,会导致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削足适履”,愚以为,“削足”适靴的根本原因是鞋子太少了。如果你拥有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鞋子,“什么样的脚全能对付”,还用得着“削足”吗?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管理教学的目标需要切合实际,我们不能指望通过教学,直接培养出一群企业家来,而应该致力于培养具备基本管理能力的普通管理者,至于他们中有多少人将来会成长为企业家,那时可遇不可求的,不能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种管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通过范例“识
11、格”。学员接触范例后,会“觉得”这个很好,那个不错。可仅仅“觉得”还是一个朦胧的印象。这就要通过讲解,使学员对已经觉得的常格明确起来。实际教学过程中讲解和提供范例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识格”和“明格”,学员已经走过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还不一定能够运用,还不一定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还是“新朋友”,不是“老朋友”,在工作时还帮不上多少忙。真正的“入格”还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还应该让学员自觉的利用各种机会积累更多的管理“格局词汇”,结识更多的“老朋友”,让这些“老朋友”去帮助大家愉快的完成各种管理任务。陆录:也说职业经理能力培养的格局化(一)愚顽兄说得好!的确不少人依
12、照传统的学习方法,以至几本书读下来,竟不知管理为何物。杨文明同学在学习辅导室发贴说:“非常冒昧的请教一个问题,什么是管理?”乍一看觉问题提的很怪,细琢磨才感到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读了大量管理著作以后,真的不明白“什么是管理”。”其中真的是概念式学习和格局式学习之间的区别。下棋是这样,日常生活是这样,管理活动更是这样。关于格局,现代心理学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并不是某大师突然发现的。在中国,古代的教学,无论是孔子还是兵家,都特别重视利用史例和战例,帮助学员形成常用的执政或用兵的“格局”,使他们临政或临战时能从容应对。学下象棋,并非背一背“十大概念和原理”就能下好,而是要琢磨棋谱:开局、中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经理 培训 格局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