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技术发展报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8页).doc
《船舶行业技术发展报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行业技术发展报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船舶辅机前沿技术研究富贵根,俞志刚,王伟勇,郁敏奇,牛远振,易小冬,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摘要:船舶辅机是重要的船舶配套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涉及技术专业面广,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大。辅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落后在研发创新能力不够,生产能力不足和没有形成品牌。本文针对辅机专业中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外重点发展的项目,列出研发内容和关键技术,有利于攻克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关键词: 船舶辅机,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特种机械0前言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航运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工业。加快发展船舶
2、工业,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2003年以来,在国际船舶市场呈现高成长发展时期,我国船舶工业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船舶工业的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经济运行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船产量从2003年的641万载重吨发展到2006年的1452万载重吨,2007年为1893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23%;新承接合同订单9845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42%。而手持合同订单为15899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的33%。至2008年7月手持订单更高达2089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份额36
3、.2%。从手持合同数和造船产能估算,2009年到2010年预计产量可达4100万吨以上,(年均增速将为30%以上),同期日本产量由2000万吨到3500万吨(增速约8.5%),韩国产量由2350万吨到5200万吨(增速约12%)。2009年后我国有可能在造船产量上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的30%左右)。在新船型方面和海洋工程方面我国自主开发了包括32万吨VLCC、30万吨FPSO、1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良好,劳动生产率与日、韩的差距从10倍以上降为4倍。但我们的造船行业和日、韩、欧洲相比,差距还是巨大的,我国造船技术创新力量不够,基础研
4、究投入少,我们自行设计的同类船舶自重要比国外先进设计自重大10%,钢材利用率低于3-5个百分点,能耗比日、韩高一倍。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能力不足,研究工作刚起步,还难于参与市场竞争。船舶配套发展严重落后于造船业发展,已成为制约造船业发展的瓶颈,由本国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装船率,日本已达95%以上,韩国已达85%左右,我国的本土化船用配套设备装船率平均为46%,其中三大主流船型为49.54%,高新技术船型则低于30%。船舶配套设备占船价的40-50%,因此船舶配套设备的低国产化率完全制约造船工业的发展。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要实现优势配套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基本掌握重点
5、产品关键制造技术,自主研发取得一定突破的要求,要求本土化生产船用设备配套率达60%,实现船用设备销售500亿元。2007年船用配套产值为228亿元,到2010年我国造船将有可能是2006年造船量1452万载重吨的2.8倍,约为4100万载重吨,配套率又有1.3倍以上的提高,因此配套量还有3.6倍以上的需求空间,本土化配套工业近几年应以40%以上的增长率发展,发展空间大,中高端产品暂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船用设备销售额在2010年可达900亿元,规划纲要要求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成为世界柴油机和甲板机械的生产国,要求这些优势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逐步形成自主设计开发
6、能力。船舶辅机是重要的船舶配套设备,通常是指船舶主机和船舶导航及自动化设备以外的船舶配套设备,包括甲板机械类,如舵机、锚绞机、吊机、救生设备、舱口盖、电梯等;舱室机械类,如水泵、空压机、油污水处理装置、焚烧炉、空调、冷藏、海水淡化装置、辅锅炉、风机、阀门、净油装置等;特种机械,如减摇装置、轴系及推进装置、升降装置等。船舶辅机在船上品种多、数量大,产值约占整个船舶配套设备的40%-45%,涉及技术专业面广,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大。相对于主机和导航及自动化设备,由于我国船舶辅机采用标准与国际接轨,研发力量、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国际船舶辅机相对发展平缓,我国也及时引进了不少先进专利、技术,因此在船舶配套设
7、备中船舶辅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大部分差距不大于10年,少部分产品差距更小或零距离。船舶辅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落后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辅机研发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民用辅机的研发能力没有形成,军用技术没有向民用产品转移,另一方面生产能力仍严重不足,产品没形成品牌,国外维修手段与力量不够,制约着国产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本技术研究针对辅机专业中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外重点发展的产品项目,进一步攻克核心技术,打造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本技术研究在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和特种机械三类中分别重点研究二个典型项目,具体如下:甲板机械: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
8、术 船用电梯技术舱室机械:海水淡化装置技术 压载舱水处理技术特种机械:减摇装置技术 特种推进器技术1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术1.1技术领域概况甲板机械是安装在船舶或海上建筑物甲板上的机械的统称,是船舶专用的机械设备,一般包括锚泊机械设备、操舵机械设备、起重机械设备、各类绞车绞盘、舱盖启闭装置及为特殊用途服务的机械设备。其主要用途是保证船舶的航行、系泊和营运。现代甲板机械已逐步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遥控化方向发展,融合了当代多项高新技术。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用甲板机械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高效率、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远程控制,大容量、小体积、长寿命、无污染、安全可靠的新
9、产品不断问世。其主要发展概况可归纳如下:a 先进的设计技术、设计手段以及试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著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和产品性能,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例如重型船用起重机,由于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强度计算后,材料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产品的尺寸和重量更趋合理。b随着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对船舶甲板机械也提出了相应的大型化要求,如船用起重机一般起重能力为1.5-70吨,变幅距离在30米以内,但目前已出现了起重能力达320吨,变幅距离为35米的重型船用起重机。c微电子数字技术大量应用,船舶甲板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中控制遥控化不断加强,机电液一体化集成度进一步提高,产品朝
10、着高效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维护方便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和符合不断完善的规范、标准。例如在锚绞机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系泊时的恒张力技术,抛锚时的速度控制和自动制动技术,收锚进锚孔时自动减速和自动仃车技术等等。d 大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使产品设计的先进性得以最终体现。CAD/CAM技术广泛采用,对形状复杂、加工精度高的产品,配备先进的加工手段和产品质量测试技术及其设备,如NC加工机床,大容量熔炼电炉,多功能、大功率的整机试验台架等等。在甲板机械中可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急需的各种特殊专用机械,因为海洋工程是一项并不亚于造船产业的大工程,如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重型定
11、位锚泊机械、海底潜水打捞专用机械、深海矿产资源开产机械、电视抓斗、水下机械人等。本研究报告重点对海洋工程急需国产化的且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具有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和“重型定位锚泊机械”项目重点研究。1.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a具有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收放系统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向蓝水进军,在深海作业已提上议事日程。为能顺利完成在海上的作业任务,保障人身和物资的安全,波浪补偿技术在补给、科研考察、军事、海洋平台等领域中有了极其广泛的运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该项技术多年来一直为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国内在其高端产品研制上尚属空白。目标是研制能在6级海况下安全
12、可靠工作的主动波浪补偿收放系统。关键技术:(1)MRU(Motion Reference Unit)研究;(2)波浪检测及安装平台运动相应预报研究;(3)电液控制系统研究;(4)主动波浪补偿收放系统动态相应控制研究。(5)大型张紧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b重型定位锚泊机械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目前,石油平台上的重型定位锚泊绞车由于国内生产单位没有能力配套而均需进口,我们的研究内容是突破重型定位锚泊机械的关键技术,目标是突破负载大于300t的重型定位锚泊机械,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关键技术:(1)重型锚泊机械大型结构件设计及加工工艺研究;(2)低温材料加工工艺研究;(3)大功率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研
13、究;(4)重型锚泊机械负载特性研究;(5)重型锚泊机械专用拖曳连接件设计研究。(6)超长钢丝绳多层缠绕技术研究(7)锚绞车成组技术协同作业误差检测与控制。2船用电梯技术2.1技术领域概况随着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船舶及海上建筑物也开始安装电梯(含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我国自1980年代开始,在船上使用载货电梯,国产乘客电梯在船上和海上建筑物上的使用至今不足5年。船用电梯除了拥有一般陆用电梯的全部性能要求外,还应满足船用条件的要求,最主要是抗摇摆、抗冲击、耐腐蚀、高安全性等。船用电梯是根据陆用电梯并结合船用条件发展而来,国外豪华客船在20世纪初已出现乘客电梯,但我国直至80年代才开始在船上安
14、装100kg-500kg载货电梯及厨房用电梯。我国船用载货电梯标准于1989年正式颁布,船用乘客电梯标准于1993年正式颁布。我国初期船用载货电梯基本上采用双速电机驱动,轿门为手动门,控制为轿外控制,因为不容许载人,因此轿内没有控制器,速度一般为0.63m/s。21世纪初,我国开发出船用乘客电梯,规格为500kg-1500kg,采用有机房或无机房驱动,电机采用变频控制,电梯加速度减小,平层精度提高,提高了人员的舒适度,速度一般为1m/s。轿厢大都采用不锈钢包覆,有防摇扶手、安全逃生口、合适的照明通风、应急按钮和电话,包括安全钳等断绳安全保护和过载、超速、超摇保护等。轿内控制器以及自动控制门、电
15、气控制部分基本能满足船用条件。由于曳引机、变频器、电器元件都采用进口品牌,其它部套大都采购国内名厂品牌,船用电梯标准又与美国、俄罗斯以及ISO标准相接轨,目前船用电梯性能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先进电梯水平接近。船用电梯是军民通用产品,只是技术要求有高低,我国多年来已装船(舰)产品上百台套,规格品种达几十种。由于起步阶段产品完全按用户需求而研制,结构特异品种较多。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标准化、系列化的电梯产品应提到日程上。德国的船用电梯总体水平较高,日本、韩国产品数量较大。目前我们的产品在主要部套件如曳引机主要引进德国产品。我们要支持对曳引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争取国产化的曳引机能在性能水平上达到国际
16、先进水平,要在规格品种上逐步实现系列化。一定要加大力度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要强化专业化生产及配套件的试验、检验,使电梯成为标准化产品,供船东选用。2.2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船用电梯的研究内容、目标:研制变频高速船用乘客电梯,达到国际船用电梯先进水平。船用电梯的关键技术:a船用电梯自动开门、关门技术;b船用电梯控制技术;c低噪声、低振动无机房曳引机技术;d变频技术及其抗干扰技术。3海水淡化装置技术3.1本技术领域概况 海水淡化是将海水溶液中的溶解盐分(溶质)与纯水(溶剂)分离的过程。早期的海船(商船和舰艇)缺乏可靠而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都未配置从海水中制取
17、淡水的海水淡化装置,只能借助贮水柜或水舱装载岸水,解决早期筒形火管锅炉补给水和船员生活用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德和日本都开始重视盐(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工作,舰船实现淡水自给。现代海水淡化技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形成了蒸馏法、膜法两大实用海水淡化技术。蒸馏法是利用水的液-汽相变规律,通过水分子吸热汽化,汽水分离和二次蒸汽放热冷凝,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蒸馏法的最常用形式是多级闪发蒸馏(MSF)和沸腾蒸发。蒸馏装置脱盐的能量消耗几乎不受原料海水含盐度和脱盐深度的影响,含盐量35000ppm的海水一次蒸馏可以淡化成含盐量仅5ppm的淡水,特别适用于锅炉用水。蒸馏法虽然耗能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船舶 行业 技术发展 报告 中国 造船 工程 学会
限制150内